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以華語為母語的孩童對請求策略的理解與使用
    (2020) 陳妍彣; Chen, Yen-wen
    本研究旨在探討華語為母語的兒童對於請求策略的理解與應用。議題包含直接與間接請求策略間的差異、社會距離與地位的影響、句型與策略的使用、以及不同年齡間的差異。本研究設計兩項測驗來探究受試者的表現:一為理解測驗,二為情境對話測驗。研究對象包含實驗組的四十八位五至十歲孩童,依其就讀的年級分為三組:幼兒園大班、小學二年級、四年級,每組各十六位;另外有對照組成人十六位。 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五至十歲孩童皆具備成人母語者對於直接與間接請求策略的理解能力,但八歲以下孩童還無法像成人般表達請求。 二、對於孩童與成人,社會距離對請求策略的理解與使用影響不顯著。 三、孩童與成人對於請求策略的理解與應用皆受到社會地位的影響。他們與社會地位較高的人互動時,理解與使用都已具備成人母語者的程度;在與同輩或是地位較低的人互動時,他們皆比預期中更為客氣。 四、五至八歲的孩童使用大量的祈使句來做請求,而九至十歲的孩童則如同成人,使用較多的疑問句。但孩童至十歲時都還無法像成人般使用陳述句來提出請求。 五、五至十歲孩童已能夠使用多種請求策略,但各策略使用的多寡有別。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各組皆有明顯趨勢,使用較多的語氣導出型(Mood derivable)和探詢型(Query preparatory)策略。
  • Item
    以中文為母語的兒童習得道歉語之實證研究
    (2010) 林庭州; Tin-chou Ansel Lin
    本研究旨在探討以中文為母語之兒童使用道歉語的發展。本研究包含兩個控制變因,即責任(responsibility)與冒犯嚴重度(severity of the offence)。主要研究議題為兒童對於冒犯的認知與控制變因的關係,兒童使用道歉語的分類,及其道歉語是否受到控制變因和本身對冒犯認知之影響而有所不同。本研究採用兩種實驗題型:懲罰判斷測驗與看圖回答測驗。研究對象包含實驗組的一百二十位兒童,依平均年齡四至八歲分成五組,每組二十四人,以及對照組的二十四位成人。 實驗結果顯示,中文為母語之兒童平均在四歲左右已能區分不同程度的責任與冒犯嚴重度。四歲與五歲兒童常因嚴重度高而給予較重的懲罰,較年長的兒童以及成人懲罰標準偏向責任,或是兩個變因混合考慮。口語語料顯示出,就主道歉策略而言,七歲以下兒童使用直接道歉策略(direct apologies)多於間接道歉策略(indirect apologies),七歲以上的兒童與成人剛好相反。就次道歉策略而言,所有兒童使用最多的是提供(Offer),其次是承認(Acknowledgment),要求(Request)最少。兒童使用次道歉策略也有階段性發展。此外,較年長的兒童合併道歉策略的能力也較高,而最常使用的策略公式是:直接道歉 + 承認 或 間接道歉 ( + 其它)。最後,控制變因對於兒童及成人選擇直接或間接道歉策略並無顯著的影響,受試者本身對於冒犯的認知也未明顯影響其選擇直接或間接道歉策略。可能的原因是兒童語言發展仍未至臻,較無法有效使用間接道歉策略。對成人而言,受到禮貌理論(politeness theory) (Brown& Levinson 1978, 1987)的影響,成人仍會使用很多間接道歉策略,不因控制變因之不同或自我對於冒犯程度認知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 Item
    臺灣英語學習者的語用策略:以回應抱怨行為為例
    (英語學系, 2015-06-??) Ting Fang
    本研究探討臺灣英語學習者在面對不同情境下(與對話者的社會距離及抱怨內容的直接程度)的抱怨時所使用之回應策略。研究者記錄並分析20 位臺灣英語學習者在對話中回應抱怨行為的策略。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同時使用道歉與非道歉策略回應抱怨行為,而他們面對不同社會距離的抱怨者時使用類似策略回應。此外,學生在回應較間接的抱怨時使用確認策略與提供補救策略的頻率高於在回應較直接的抱怨。論文最後針對這些結果討論並提出教學與研究上的建議。
  • Item
    A Corpus-Based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Speech Act of Thanking
    (英語學系, 2010-07-??) 鄭維容; Stephanie W. Cheng
    本論文利用語料庫來檢視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士如何在現實生活中表示感激。本論文使用兩個著名的口語語料庫,一是密西根學術口語語料庫(Michigan Corpus of Academic Spoken English, or MICASE),以及英國國家語料庫的口語部分British National Corpus (BNC, the spoken part)。這兩個口語語料庫都包括了各種類型的情境和說話者,與各種不同形式的互動。本文以質性與量性的方式分析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士在各種情境中表達感激的方式,並將感激用語分為六大類。分析結果顯示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士最常使用thanks和thank you兩種感激用語。另外,研究成果亦歸納出thanks和thank you的各種不同的功用。例如,他們可以用於表示禮貌,回覆別人的感激,回絕他人的贈與或邀請,以及當作是對話的結束語,這類的用法多出現在BNC語料庫。MICASE語料庫則有較多的appreciate用法,感謝第三者,以及在正式演講場合所使用的較為正式的感謝用語。對外語學習者而言,表達感激的方式就像其他語言行為一樣需要加強學習。尤其要學習在適當的時間與情境下,表達適宜的感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