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News
Browse
10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中文中表人標記之第二語言習得:漢字圈與非漢字圈背景華語二語學習者之比較研究(2024) 黃韻安; Huang, Yun-An本研究旨在探討以中文為第二語言之語言學習者對中文表人標記之習得,並比較不同語言背景的華語二語學習者在習得表現上的差異。主要研究議題有四:習得順序、顯著效應、錯誤分析及母語遷移。共有五十四位受試者參與實驗,並依其語言背景分為三組,每組各十八位:漢字圈背景的華語二語學習者、非漢字圈背景的華語二語學習者以及中文母語者。實驗設計包含兩項任務:無顯著語境線索任務與有顯著語境線索任務。在這兩項任務中,受試者需根據所看到的圖片與聽到的內容,從兩個選項中選出正確答案。然而,在有顯著語境線索任務中,受試者會聽到與目標表人標記直接相關之顯著語境線索,作為輔助提示。研究發現,中文表人標記中「人」與「員」最易習得,而「手」、「師」及「家」則相對較難。語意特徵的數量僅能解釋部分習得順序,而表人標記的詞頻與多義性則進一步影響其習得難度。在顯著效應方面,華語二語學習者在有顯著語境線索的任務中表現優於無顯著語境線索的任務,證實顯著語境線索有助於學習者理解中文表人標記之意義。錯誤分析顯示,漢字圈與非漢字圈的華語二語學習者在某些錯誤上具有共通性,例如:將「人」誤用為「手」、將「員」誤用為「人」,以及將「師」與「家」混用。此外,漢字圈學習者較常將「手」誤用為「員」,而非漢字圈學習者則傾向將「手」誤用為「師」。最後,結果顯示漢字圈背景的華語二語學習者表現優於非漢字圈學習者,證明與中文相近之第一語言背景有助於提升中文二語學習者的習得表現。Item 中文多義詞「還好」之第二語言習得研究(2024) 盧品聿; Lu, Pin-Yu本研究指在探討以中文為第二語言中,多義立場標記詞「還好」的習得情況。所檢核的關鍵因素有三,涵蓋詞意類型、高強度提示及完美主義之影響。本研究共招募了56名受試者,包括28名母語為英語,中文程度為B1或B2且就讀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語中心的中文學習者,及28名中文母語人士。測驗內容包括兩項評價判斷任務及一項完美主義任務。研究結果顯示,受經濟原則及正向認知偏誤影響,受試者傾向將「還好」之語意簡化為兩類,即合併低度正面、中立語意為一類,低度負面、負面語意為另一類。此外,文化差異亦體現於受試者對「還好」中立語意之理解:美國受試者傾向選擇低度正面的詮釋,表現出較強的正向認知偏誤,而台灣受試者則傾向解讀成低度負面的意涵,展現較弱的正向認知偏誤。高強度提示顯著地提升了美國受試者「負面」還好及台灣受試者「低度正面」還好的正確率。然而,高強度提示對於語意較不明確的類別的正確率提升效果有限。至於完美主義之影響,其對於具有較強完美主義傾向的受試者之效果並不顯著,在極度完美主義者間卻展現了耐人尋味的模式:個人標準過高的完美主義者對於負面語意的掌握度達百分之百,然在解讀低度正向及中立語意時遇到挑戰;而過度關注精準度、秩序和組織的完美主義者則是對中立語意的接納度較低,顯示了對不精確性的低度包容。Item 重探英語廣泛閱讀對第二語言習得之成效:後設分析研究(2021) 史安婷; Shih, Ann-Ting在過去數十年中,廣泛閱讀時常被用來作為一種提升第二語言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現今已有許多實徵研究致力於探討廣泛閱讀對於第二語言習得不同面向之成效,如學習者的閱讀能力、單字量以及寫作表現。為了統合眾多研究的結果,本研究對1983年至2020年的53篇實徵研究進行後設分析,總計萃取了248個效果量,且研究規模達6,520名參與者。此研究採用了隨機效果模式,結果顯示廣泛閱讀對於第二語言學習者的語言表現有一個輕度的效果量 (g = 0.407)。此外,調節變項的分析結果顯示,在十四個潛在調節變項中,有九個是重要的顯著調節因子,其中包含了學習者的母語、第二語言程度、教育程度、出版形式、廣泛閱讀執行時間長短、廣泛閱讀任務多寡、成效測量種類、書目多寡、閱讀媒材種類及閱讀量多寡。本研究旨在探究廣泛閱讀對於第二語言習得多面向之成效、提供教育現場及學者對於廣泛閱讀更全面性的洞見、指認出影響廣泛閱讀之關鍵調節變量,並進一步發展出更適合第二語言學習者的廣泛閱讀模式。最後,本研究亦指出一些研究限制。Item 部件覺識之比較研究:以中文為第二語言的漢字圈與非漢字圈學習者為例(2020) 陳冠元; Kuan-yuan Francis Chen本研究旨在探討以中文為第二語言的漢字圈與非漢字圈學習者於漢字部件覺識上的比較。主要的研究議題包括透過三項理解能力測驗來測試受試者是否具備漢字部件的隱性知識,並能藉此來判斷出符合結構規則的漢字及提取不熟悉字詞的字義。本研究亦驗證不同操縱變因(如:受試者的語言背景、受試者的中文能力、漢字的透明度、及語境效應)在部件覺識上的影響程度。研究對象包含實驗組的四十位外籍學生,依其語言背景及中文能力分為四組:漢字圈中高級、漢字圈中低級、非漢字圈中高級、非漢字圈中低級,每組各有十位,以及對照組的十位中文母語人士。研究發現如下: 一、所有實驗組均在不符合部件位置的非漢字判別上辨識率最高,此結果顯示出所有的受試者均擁有部件位置規則的覺識。 二、受試者在提取字義的表現取決於漢字的透明度,愈透明的漢字愈容易透過意符來完成字義連結,然而在透明度較低的漢字中,所有受試者皆傾向於使用音符來做字義推斷。 三、語境的加入有助於受試者提取漢字字義,大部分受試者在句子脈絡中的整體表現均優於字詞脈絡,此效應對非漢字圈中低級受試者的表現影響尤為顯著。 四、在相同語言背景、不同中文能力的比較上,中高級受試者的表現較佳。此外,漢字圈受試者的表現並非皆受益於母語正向遷移的影響,其在假字判別及不透明字的字義提取表現上皆呈現負遷移的現象。 綜合上述,本研究的操縱變因均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受試者對漢字部件覺識的表現,亦證實受試者對此覺識的理解及使用隨著學習時間的增長而改善。Item 訓練非聲調語言學習者對國語雙音節詞的聲調之聽辨與發聲(2010) 夏艾雯; Hsia, Ai-Wen本研究針對第二語言聲調習得在理論、方法和教學上的議題做探討,透過三種訓練方法,探索非聲調語言初學者學習國語的四個聲調之聽辨與發聲的表現。本研究在探討聲調的可訓練性,特別做了兩次後測,以瞭解訓練成效是否可擴及至新的刺激字(由新的說話者發聲)。十五位在台灣學中文的非聲調語言學習者參與為期兩週的課外訓練課程。受試者可自由選擇訓練組別,過程中需完成四選一的辨識測驗。第一組(A組,人數 = 5)接受聽辨訓練,僅獲得即時的聽覺反饋;第二組(AM組,人數 = 5)也接受聽辨訓練,獲得即時的聽覺和語意反饋(相對應的圖片和英文釋義);第三組(AV組,人數 = 5)接受聽辨和發聲訓練,並獲得即時的聽覺和視覺反饋(聲調的基頻曲線),受試者得以比對自己和範例曲線的異同。三組訓練採用相同的刺激字(國語雙音節詞)。聲調訓練為期二~三週,共做三次測驗(前測,第一次後測和第二次後測),前測和第一次後測內容完全相同,第二次後測採用新的刺激字(由新的說話者發聲)。組間的比較分析顯示,相對於無接受訓練的對照組,有接受訓練的三個組別在國語聲調的聽辨和發聲上均有顯著的進步,結果也同時顯示電腦輔助聲調學習可作為課外訓練課程。進一步探究各組別的表現,則發現僅接受聽辨訓練的受試者(即A和AM組)比同時接受聽辨和發聲訓練的受試者(AV組)有更顯著的進步,換言之,聽辨訓練較能提高第二語言聲調習得的成效。本研究進一步對各聲調正確聽辨和發聲的平均百分比,以及聲調偏誤做一比較分析。最後,根據實驗結果本研究建議:僅接受聽辨訓練足以改善學習者的國語聲調之聽辨與發聲。Item 圖像式視覺輔助對第二語言閱讀理解之成效:一個後設分析之研究(2019) 許昱萱; Hsu, Yu-Syuan本篇論文主旨在透過後設分析法(meta-analysis)整合歷年來圖像式視覺輔助對第二語言閱讀理解成效之相關研究,探討整體效果及不同研究特徵(研究對象、文本、評量、實驗設計及出版特徵)對整體圖像式視覺輔助於閱讀理解之影響。本篇研究作為第一個針對第二語言閱讀來探討圖像式視覺輔助之成效具有其重要性,並藉由實施更嚴謹的子研究篩選機制及研究分析方法,對先前相關的第一語言閱讀的後設分析研究進行更新及補強。為此,本論文囊括15篇自1993到2006年間之相關文獻,並從其中識別九個影響變項。結果顯示圖像式視覺輔助能增進第二語言閱讀理解之整體學習成效,尤其大學生及低英語能力學習者更能藉由圖像式視覺輔助增進其第二語言閱讀理解之成效。就應用圖像式視覺輔助的文本類型而言,相較於說明文文本,敘事文本是更好的選擇。除此,老師及研究員應使用讀者產出式的測驗模式,例如回憶文本和推論測驗,以利測出其閱讀理解增進之成效。Item 台灣學生英語疑問詞問句之第二語言習得(2015) 盧冠豪; Kuan-hao Lu本研究旨在探討以中文為母語的學生學習英文疑問詞問句的第二語言習得。過往研究指出(Aoun& Li, 1993a, 1993b; Huang, 1982a, 1982b),在中文的疑問詞問句中,疑問詞並沒有在句法層面上完成疑問詞移位,相較之下,英文的疑問詞問句中,疑問詞則在句法層面明顯顯現疑問詞移位現象。因此由語言的表層結構看來,中文和英文在疑問詞問句上呈現相當不同的語言結構。本研究以此語言差異作為出發點,探討了幾項疑問詞問句的相關議題,並探究母語轉移、普遍語法、第二語言程度在台灣學生學習英文疑問詞問句中所扮演的角色。總共有八十八位成人參與了本研究的三項測驗:文法判斷測驗、接受度測驗、語句詮釋測驗,受試者依據他們的英文程度進一步分成了四個組,另外亦含由二十二位母語人士組成的對照組。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受試者尚未完全習得主詞-助動詞之倒裝,但普遍在疑問詞移位方面表現佳。 二、在承接條件的習得上,僅中高組與高級組可以判斷文法正確與否,初級組與中低組表現較母語人士顯著來得差。此外,本研究並未發現受試者對於不同島嶼限制表現有別。 三、在主詞-助動詞不倒裝的問句中,受試者的判斷上並未呈現論元與附加語之不對稱現象。在主詞-助動詞倒裝的問句中,大部分受試者在論元移位疑問詞問句與附加語移位疑問詞問句表現均佳,因此大致上未呈現兩者間之不對稱現象。 四、本研究受試者呈現主語-賓語不對稱現象。在單子句問句中,受試者較能接受主語移位疑問詞問句。在雙子句問句中,受試者較能接受賓語移位疑問詞問句。 五、整體而言,第二語言程度對於受試者作答表現有明顯影響。 根據上述結果,我們認為受試者表現受到母語轉移、第二語言複雜度、第二語言程度等因素所影響。另外,我們發現受試者具有承接條件以及空號原則的深層知識,肯定了普遍語法對於第二語言學習者的影響,顯示普遍語法對於第二語言習得確實有效應存在。Item 日語為第二語言之語音及音韻重音結構探析-以台灣日文學習者為例(英語學系, 2015-11-??) 二鄉美帆; Miho Nigo此研究主要探究台灣日語學習者之日語重音結構。發音實驗中,控制了字長、音節重量以及熟悉度三個因素。主要研究結果顯示,受試者之重音以及重音落點均不受韻律因素影響。事實上,受試者的表現不偏好非重音。且更重要的是不管音節重量為何,受試者均傾向將重音置於倒數第二音節。本研究認為,此乃受台灣華語之揚抑格音步特點所影響。此外,本研究也發現,台灣華語的雙音拍結構亦是造成台灣日語學習者無法分辨日語重音節和輕音節的主因。研究結果顯示,台灣日語學習者的確將台灣華語的韻律性質(聲調語言)轉移到日語韻律結構(音高重音語言)的學習中。Item 第一語言保存與第二語言習得之關連:美國華裔孩童中文能力維持策略及方法之研究(英語學系, 2013-09-??) Fan-Wei Kung本研究旨在探討美國華裔之文化及語言身分認同,並且對於父母對於孩童語言之學習與態度之影響。此研究透過不同研究方法組合,蒐集各別質化及量化的資料,以期能從不同角度及觀點,對於美國華裔父母與孩童對於中文與英文之保存與習得。取得之樣本資料包括問卷調查,研究調查筆記以及半結構式的訪談。此研究結果顯示美國華裔父母對於孩童第一語言保存扮演者相當重要的地位,其中包含諸多的語言學習策略讓孩童在美國能有效的維持中文能力與學習英文。此研究同時也印證有效的第一語言保存對於孩童的第二語言習得有舉足輕重之地位。諸多理論及教育意涵可提供教師及家長對於第一語言保存與第二語言習得之關連有更深的認識。Item 焦慮的成因與對策:從課堂走向社群(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 2012-??-??) Hui-Chun Yang語言焦慮長久以來一直被視為影響語言學習的重要因素。雖然國內外以語言課堂焦慮作主軸的研究已累積相當豐碩的成果,但大部分的語言焦慮研究仍以外語課堂焦慮為重點,鮮少針對課堂外的真實溝通情境作探討。然而,有鑑於臺灣學生留學英語系國家人數高達九成,確有特別瞭解留學生在異鄉所遇到之英語溝通問題的必要,以作為英語教學之參考與改進。據此,本研究探討117名留學美國之研究生於不同溝通情境下口語焦慮之成因及焦慮與個人背景之關聯性。本研究編製「英語溝通焦慮量表」來瞭解留學生在生活情境中之英語溝通焦慮並利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及多元回歸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害怕負面評價為課堂及社群溝通焦慮的共同成因。而兩種口語焦慮的不同點在於英語溝通焦慮產生之因素包含社會溝通情境中的變數與文化隔閡,而英語課堂焦慮產生之因素包含對參與英語課堂活動之憂慮。另外,學生個人對自己的英文程度的認知也是造成口語焦慮的主因之一。研究最後提出英語教學實務上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