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以語料庫探究跨領域學術寫作緒論之詞組框架
    (2021) 張懷恩; Chang, Huai-En
    許多先前研究曾探討詞組框架(phrase frames)於學術寫作上的議題(Ang& Tan, 2019; Grey & Biber, 2013; Lu et al, 2021)。另一方面,先前的研究亦闡明詞組框架與Swale (1981)所提出的文部(move analysis)之間關聯的重要性。許多研究該領域的學者將研究重心置於使用小型語料庫的研究來探討詞組框架於文部緒論上的運用,然而,使用較大型的語料庫來檢視詞組框架於學術英文寫作上的研究卻很有限。此外。也鮮少有研究深入探究詞組框架於跨領域學科間的差異性。 基於以上所提及之研究缺口及利基,本研究提出四個相關的研究問題: 1) 在社會學與生物生命科學領域,哪些是最常用的五字詞與六字詞之詞組框架? 2) 就詞組框架的使用層面而言,是否有跨領域之差異? 3) 大型語料庫是否能產出如同小語料庫相似的詞組框架變異詞? 4) 生物與生命科學學門的詞組框架如何串聯文部? 此研究基於Swale (1981)的文部類別以及Lu等學者(2021)所分類的學術寫作緒論之詞組框架分類作為研究架構。透過使用語料庫工具AntCorGen擷取文本內容,將社會學與生物生命科學領域之語料庫從原先Lu研究的600筆語料擴大為6000筆文本,而KfNgram工具則使用來產出兩個學科領域的相關詞組框架。另外使用線上工具Venny產生統計對比數據以比較兩學科領域之間的差異。最後得以收集詞組框架之變化詞作為對應其詞組框架。研究結果顯示在此兩學科領域最常用的詞組框架之五字詞與六字詞及其變化詞。此研究有許多發現,第一,隨著詞組框架長度的增加,詞組框架數量減少。第二,就詞組框架的使用而言,跨領域之間有其相似性與差異處。例如,有些特定詞組框架於兩個學科領域皆有發現,而有些詞組框架則較具有領域特殊性(discipline-specific)。針對第三個研究問題,此研究亦發現,隨著語料庫的擴大,能產出類似及較多的詞組框架變化詞,亦稱為片語實現詞(phraseological realizations),而能提供詞彙的可供性(affordance)及豐富性(abundance)以利於學術寫作之使用,最後,透過KfNgram蒐集到之語料,串連及彙整出生物生命科學領域之詞組框架。本研究基於研究發現之結果,希望能提供對於學術寫作格式化當中的詞組框架之運用盡棉薄之力,此外,本研究建議,不論是此領域之研究者與教育人士、學術論文作者及教材研發者能將此研究之格式化詞組框架與寫作緒論之文部關係引入相關課程,以期待能增進學術寫作之新手與學生的表達能力。
  • Item
    臺韓斷交後韓國對臺灣認知深討-以平面媒體分析為例
    (2016) 朴智賢; Park, Ji-Hyun
    本研究主要探討的是關於1992年台韓斷交後,韓國平面媒體針對臺灣所報導出的臺灣新聞報導研究分析。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利用語料庫語言學分析(corpus linguistics)為背景,大量文本數據資料係新興科學領域中一,屬於計算語言學分析,它可以更深入理解資料。本研究可從韓國的報紙「京鄉日報」資料之上,時間橫跨臺韓斷交當年1992年1月1日起至2012年12月31日止。本研究試圖瞭解韓國主流新聞媒體如何框架臺灣認知。同時,從語料中分析出「臺灣」被使用的脈絡,關注韓國媒體在於臺灣國家形象(national image)相關報導上所呈現的內容。本研究以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四大類目為分類資料,而分析出個類目上「臺灣」此關鍵字實際使用的方法與脈絡,並進一步研究如何韓國社會中如何被生產定義。研究結果發現,其20年間韓國對臺灣在體育方面最多關注。政治與經濟方面韓國當作臺灣係在中國市場上競爭對手。但社會方面韓國一直關注臺灣的社會發展情形為參考韓國內部情況。文化方面的論述常提到在臺灣產生之韓流現象。
  • Item
    廣西省三江縣西南官話的語音描述
    (2008/08-2009/07) 吳聖雄
    廣西省三江縣位於廣西省北部,與湖南、貴州交界的地方。這裡是一個漢人與少數 民族雜居的地區,語言接觸的情況很頻繁;縣城裡通用的是一種稱為「桂柳話」的西南 官話。根據當地人的語感,三江縣的「桂柳話」與桂林、柳州所說的西南官話都略有不 同。本人於2004 年暑假期間,到當地以錄音錄影的方式,收集朗讀與對話的成篇語料; 回台後將錄音加以標記,並與漢字及國際音標的轉寫連結,開始建置語料庫。目前有一 個包括27 篇由同一個發音人朗讀、全長約一小時、切分至音節層次的小型語料庫;已 利用此一語料庫對「桂柳話」的聲調及連調變化作了一些計量研究。 本計畫擬在現有語料庫的基礎上,繼續採用錄音錄影的方式,調查桂柳話的成篇語 料,收錄不同性別、年齡層的成篇語料,將原有的小型語料庫擴展為一個中型的影音同 步語料庫。另一方面擬將語料切分至音段的層次,利用聲學分析及量化統計,對桂柳話 的聲母與韻母作觀察。在重返當地調查時,擬對發音人進行聽辨實驗,並對某些特殊的 發音進行口蓋攝影及慢動作錄影。 預期此一計畫將對「桂柳話」的語音系統,由主要的傾向及變異的幅度兩方面,作 更準確的描述。標記完成的語料庫將公開分享,作為學者進一步研究桂柳話的基礎。也 希望通過此一計畫,能將各種語言研究工具用於方言調查描述的經驗加以整合,為漢語 方言的研究者提供一套有效率的調查描述工具。
  • Item
    基於語料庫的語義韻變化研究:以強化副詞為例
    (英語學系, 2013-11-??) 張瑞華; Ruihua Zhang
    語義韻曾經被眾多語料庫語言學研究者詳細論述過,以前的研究主要從共時的角度來探討。本文提出,要想更好地了解語義韻的變化以及現有的語義韻是如何來的,歷時的角度是非常必要的。該研究借助歷史的和現代的語料庫數據,以terribly, awfully, horribly 和dreadfully四個強化副詞為例,從共時和歷時兩種角度去分析它們的語義韻,通過考察它們在三個不同歷史時期分別和積極義、中性義以及消極義的詞的搭配頻率來追踪它們語義韻的歷時變化。研究表明,幾個世紀以來它們已經不同程度地偏離了語義連續統的否定意義極,逐漸和越來越多的非否定義甚至肯定意義的詞搭配。語料庫研究發現意義可以通過習慣性的搭配而“傳染”給別的詞,那麼我們可以這樣解釋這些強化副詞的歷時變化:本來極具否定意義的情感副詞如果經常與不具否定意義甚至具有肯定意義的詞搭配使用, 這個詞就會被“感染”上該種“非否定”的語義特點, 從而改變其消極的語義韻,逐漸向純粹的、不具任何否定意義傾向的強化副詞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