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口譯學生的焦慮與心流經驗及其對口譯教學之意涵
    (2011) 盧姿麟
    口譯的認知處理要求讓初學者備感壓力。而焦慮是人類面對壓力而產生的情緒反應,會影響專注力、思考和行為表現。許多學生表示,從英語學習轉換到口譯學習的情境,後者的壓力與焦慮感受明顯高很多。儘管承受種種心理負荷,仍有許多學生表示喜歡口譯,願意進一步修習更進階的口譯課程,想必學生從口譯過程中獲得樂趣,如Csikszentmihalyi(1975)所稱的最優體驗或心流(flow)。 為了瞭解學生在學習口譯過程的焦慮與心流感受,本研究以問卷調查與個別訪談,探究翻譯研究所學生學習口譯的心路歷程。研究者參考前人的文獻與問卷(Chiang, 2006; Schweda-Nicholson, 1985; Wu, 1999; 李翠芳, 1999; 周兆祥、陳育沾, 1999; 劉和平, 2005),並根據自身學習經驗,發展出本研究所使用之「口譯學習焦慮問卷」。普查母群為國內六所翻譯研究所共90位正在修習口譯課的學生,施測後共收回81份有效問卷。其次經由統計分析所得結果,將樣本分成高度焦慮(5點量表中M > 4)、中度焦慮(5點量表中M = 3-3.5)、低度焦慮(5點量表中M< 2.5)三組,並以最大變異取樣法(maximum variation sampling)(Patton, 2002) 選出11位學生進行個別訪談。 問卷分析結果顯示,研究所學生對於學習口譯具有中等程度的焦慮(M= 3.43),且經統計上獨立t檢定顯示不同性別、年級、和有無口譯實務經驗等變項,並無顯著的焦慮程度差異,但口譯學習焦慮與外語學習焦慮呈顯著中等相關(r = .59, p=0.01)。最讓學生感到焦慮的是演講主題不熟悉(M= 4.28),其次是各領域的專業術語(M= 4.26),以及講者口音(M= 4.26)。而訪談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皆曾在口譯過程中產生順暢、輕鬆不費力、與講者合而為一等感受,並在活動結束之後產生成就感、更有自信。雖然心流狀態的有無,主要取決於講者與題材,學生卻也近乎一致地表示,事前充實背景知識,良好的精神狀態,在活動前先讓自己平靜下來,會更容易產生心流。本文最後也將探討如何將這些學習口譯的焦慮與心流經驗,整合至口譯教學,以提升口譯教學的成效,藉此擴大口譯研究領域中對於學習口譯心理層面的瞭解,並提供口譯學習者與教師更多自學與教學上的參考。
  • Item
    康熙皇帝的焦慮──立儲、開邊和歷史定位
    (2013/08-2014/07) 葉高樹
    本計畫以鞏固皇權為論述的主軸,選定引發康熙皇帝焦慮情緒且彼此交互作用的立儲、開邊和 歷史定位等三個議題,借用心理學對「焦慮」的詮釋,剖析康熙皇帝面臨威脅時產生的不安,以及 持續與之對抗的努力。康熙三○年代以降,因立儲造成皇帝和皇太子胤礽之間的權力關係緊張,而 皇帝親征噶爾丹期間胤礽的表現令人失望,遂衍生皇權分化的危機。其次,來自準噶爾部噶爾丹及 其後繼者持續對清朝施加的軍事壓力,阻礙帝國邊疆開拓的進程,也使得皇權的擴張受到挑戰。正 由於儲位懸而未定,開邊未竟其功,導致康熙皇帝晚年十分在意後世對他的評價,故而以皇帝的權 威預先勾勒出個人的歷史定位。這三件事之間互相關聯,都對康熙皇帝形成壓力和困擾,他面對問 題的態度及其選擇的應變之道,當是值得研究的課題。因此,本計畫擬將討論的重點集中在:一、 威脅:皇權分化與邊境生變;二、面對:蒙藏問題與廢立太子;三、競爭:評價歷史與自我評價, 以此三個面向對康熙皇帝進行心理層面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