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論王安憶《紀實與虛構》中的個人與城市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2001-06-01) 石曉楓
    本文試圖在尋根小說、女性主義小說的標舉之外,還原《紀實與虛構》一書為「我」與「城」的觀照。首節旨在指出《紀》書的創作動機源於「孤獨」,其中包含外來戶身份的孤獨,以及母女對立情況下所產生的自我孤獨。二節由城市書寫的角度,指出「我」對城市的觀照是班雅明所謂「拾荒者」的視角,以邊緣、流動的眼光發現隱匿的城市。同時指出由於漂流者的身份標記,「我」對城市精神的吸納是既抗拒又融入的。末節則總結在此種觀照角度下,我在虛構紙上都市的同時,也拆解了現實存在的上海;至於「我」的孤獨則是本質性的存在,誰也無法否定和取消。
  • Item
    論周夢蝶的隱逸思想與孤獨情懷
    (國文學系, 1998-03-??) 曾進豐
    傳奇詩人周夢蝶傾力向絕處斟酌自己,斟酌浩瀚的蒼翠;雪火同源,冷熱交集。「遠引孤獨」是心魂貯斂,亦是作品基調;那亙古而敻絕的心色,結穴於詩中,如何孤起?如何巍然?頗耐人尋味。首就周之隱逸思想的形成作觀察。分從內因、外緣著手,特重詩人性格的剖釋、時代背景的考察,兼及歷史性的聯繫,與詩文現象的舉隅勾勒。其次,論述隱逸思想之表現,就詩篇予以歸納辯證,並探析其底蘊內涵。繼就孤獨情懷的湧現作探討。略分為「冥想與孤獨」原型、「日暮與途遠」原型二者,藉此蠡測詩人寂寞感之廣漠與深至。再次,闡述詩人孤獨情懷之盪滌,掘發其袪除孤獨,朝向醒覺的歷程,及其背後所潛藏著的苦心孤詣。結語則綜論孤獨、隱逸二者之嚴肅與崇高,明其價值所在。且拈舉一「真」字為評曰:「隱士真孤獨,孤獨真隱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