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吳爾芙的來世:論《達洛威夫人》的各種翻譯
    (2011) 李延輝
    文學家的肉身會衰老,但他們作品裡的精髓往往會隨著時間的淘洗,以各種方式「翻譯」,藉由另一種語言或表現形式流存下來,而這些「譯作」則成了班雅民(Walter Benjamin)所云原作的「來世」(afterlife)。吳爾芙(Virginia Woolf)為二十世紀女性主義作家的先驅,以意識流的技巧獨樹一幟,其纖細、敏感的寫作方式則反映出英國現代主義的精神。在中文世界中,白先勇於二十世紀六0年代發表了短篇小說〈遊園驚夢〉,該小說無論就結構、技巧、主題而言,均師法吳爾芙的《戴洛維夫人》(Mrs. Dalloway)。九0年代開始,吳爾芙小說《歐蘭朵》(Orlando)及《戴洛維夫人》陸續改拍成電影。1999年,康寧漢(Michael Cunningham)出版了普立茲獎得獎作品《時時刻刻》(The Hours)。這部小說以《戴洛維夫人》為中心,串連三位女性生命中的一天,並於2002年搬上銀幕。本研究計畫延續筆者以與吳爾芙相關的著作、電影與中文翻譯為本,藉由解構翻譯理論,探討翻譯的「模仿」與「越界」問題。本計畫中所討論的翻譯不只是文字的轉換,更擴大至文學表現形式,以及將人物化為文字、影像的轉換,而這些議題也和吳爾芙作品中的現代性有關。
  • Item
    「流亡」與現代主義詩學:雙重視角下的商禽與北島
    (淡江大學中文系漢學研究中心, 2013-12-01) 林巾力
    「流亡」是構成兩岸現代主義詩歌最顯著的風景之一。「流亡」意味被迫離開家園,與它相關的情感不外乎鄉愁、邊緣與疏離。然而,流亡與寫作的關係,卻往往是苦澀與超越的不斷拉鋸。本文援引薩依德關於流亡「實際的」和「隱喻的」的雙重視角,將焦點鎖定戰後分別參與了台灣與中國的現代主義詩歌之崛起的商禽與北島,藉此觀察流亡與創作之間的動態關係。本文分成三個部分,首先是討論「流亡」的定義及相關理論的演繹,其次是觀察同樣經歷被迫遠走他鄉的商禽與北島如何在詩中表達流離的經驗與存在的辨證,最後則是從詩歌語言的角度分析作為隱喻的流亡概念如何結合於現代主義詩歌美學的實踐。透過商禽與北島作品的並置與分析,本文指出,兩位詩人的現代主義詩歌遠遠不是脫離了現實的懸空之物,而是對應了時代與生存經驗的關於人生與藝術的試探。
  • Item
    新批評與現代詩:以顏元叔為聚焦
    (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2014-12-01) 林巾力
  • Item
    比較文學與科際整合
    (2001/08-2003/01) 林秀玲
  • Item
    混血荒原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2013-09-01) 梁一萍
  • Item
    Treacherous Translation
    (英語學系, 2005-01-??) Chiu, Kuei-f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