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News
Browse
7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中文中表人標記之第二語言習得:漢字圈與非漢字圈背景華語二語學習者之比較研究(2024) 黃韻安; Huang, Yun-An本研究旨在探討以中文為第二語言之語言學習者對中文表人標記之習得,並比較不同語言背景的華語二語學習者在習得表現上的差異。主要研究議題有四:習得順序、顯著效應、錯誤分析及母語遷移。共有五十四位受試者參與實驗,並依其語言背景分為三組,每組各十八位:漢字圈背景的華語二語學習者、非漢字圈背景的華語二語學習者以及中文母語者。實驗設計包含兩項任務:無顯著語境線索任務與有顯著語境線索任務。在這兩項任務中,受試者需根據所看到的圖片與聽到的內容,從兩個選項中選出正確答案。然而,在有顯著語境線索任務中,受試者會聽到與目標表人標記直接相關之顯著語境線索,作為輔助提示。研究發現,中文表人標記中「人」與「員」最易習得,而「手」、「師」及「家」則相對較難。語意特徵的數量僅能解釋部分習得順序,而表人標記的詞頻與多義性則進一步影響其習得難度。在顯著效應方面,華語二語學習者在有顯著語境線索的任務中表現優於無顯著語境線索的任務,證實顯著語境線索有助於學習者理解中文表人標記之意義。錯誤分析顯示,漢字圈與非漢字圈的華語二語學習者在某些錯誤上具有共通性,例如:將「人」誤用為「手」、將「員」誤用為「人」,以及將「師」與「家」混用。此外,漢字圈學習者較常將「手」誤用為「員」,而非漢字圈學習者則傾向將「手」誤用為「師」。最後,結果顯示漢字圈背景的華語二語學習者表現優於非漢字圈學習者,證明與中文相近之第一語言背景有助於提升中文二語學習者的習得表現。Item 英語條件句之第二語言習得(2011) 劉秀蕙; Stella Hsiu-hui Liu本研究旨在探討以中文為母語的學生對英語條件句之第二語言習得,主要的議題包括是否有第一語言轉移(L1 transfer)的現象、習得次序、題型效應、組別效應以及英語能力對此結構習得的影響。本研究分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實證性研究,第二部分為語料庫研究。為了避免潛在的實驗效應,實證性研究採用兩個實驗題型:文法判斷題與引導式翻譯題;試題以單句和情境式對話呈現。受試者為六十位以中文為母語的大一學生,依據其英語程度,分為初、中、高三組。語料庫研究則採當代美國英語布朗大學標準語料庫,探討分析英語母語人士對條件句的使用,並與實證性研究結果相互對照。 實驗結果顯示,受試者在表達英語條件句時,的確受到第一語言轉移以及第二語言複雜度的影響。其中,初階學習者在條件句表達中有較多受母語影響的錯誤,隨著英語能力的增加,此類型錯誤大幅降低,轉為受第二語影響的錯誤。根據受試者的表現,在七種條件句中,預測條件句(predictive conditional)表現最好,最易習得;受試者感到最困難的是未來假設條件句(future hypothetical conditional)以及時態混合型反事實條件句(mixed-time-reference counterfactual conditional)。在題型效應方面,受試者在文法判斷題的表現比引導式翻譯題好,顯示此結構之理解優先於其表達;然而,受試者在單句和情境式對話中的表現無顯著差異。在組別效應方面,三組受試者對英語條件句的表現有顯著差異,顯示受試者對於條件句的習得會隨著英語能力的提升而改善。語料庫研究結果顯示,英語母語人士使用越少之條件句對受試者而言,亦是最難之結構。Item 台灣學生英語疑問詞問句之第二語言習得(2015) 盧冠豪; Kuan-hao Lu本研究旨在探討以中文為母語的學生學習英文疑問詞問句的第二語言習得。過往研究指出(Aoun& Li, 1993a, 1993b; Huang, 1982a, 1982b),在中文的疑問詞問句中,疑問詞並沒有在句法層面上完成疑問詞移位,相較之下,英文的疑問詞問句中,疑問詞則在句法層面明顯顯現疑問詞移位現象。因此由語言的表層結構看來,中文和英文在疑問詞問句上呈現相當不同的語言結構。本研究以此語言差異作為出發點,探討了幾項疑問詞問句的相關議題,並探究母語轉移、普遍語法、第二語言程度在台灣學生學習英文疑問詞問句中所扮演的角色。總共有八十八位成人參與了本研究的三項測驗:文法判斷測驗、接受度測驗、語句詮釋測驗,受試者依據他們的英文程度進一步分成了四個組,另外亦含由二十二位母語人士組成的對照組。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受試者尚未完全習得主詞-助動詞之倒裝,但普遍在疑問詞移位方面表現佳。 二、在承接條件的習得上,僅中高組與高級組可以判斷文法正確與否,初級組與中低組表現較母語人士顯著來得差。此外,本研究並未發現受試者對於不同島嶼限制表現有別。 三、在主詞-助動詞不倒裝的問句中,受試者的判斷上並未呈現論元與附加語之不對稱現象。在主詞-助動詞倒裝的問句中,大部分受試者在論元移位疑問詞問句與附加語移位疑問詞問句表現均佳,因此大致上未呈現兩者間之不對稱現象。 四、本研究受試者呈現主語-賓語不對稱現象。在單子句問句中,受試者較能接受主語移位疑問詞問句。在雙子句問句中,受試者較能接受賓語移位疑問詞問句。 五、整體而言,第二語言程度對於受試者作答表現有明顯影響。 根據上述結果,我們認為受試者表現受到母語轉移、第二語言複雜度、第二語言程度等因素所影響。另外,我們發現受試者具有承接條件以及空號原則的深層知識,肯定了普遍語法對於第二語言學習者的影響,顯示普遍語法對於第二語言習得確實有效應存在。Item 日語為第二語言之語音及音韻重音結構探析-以台灣日文學習者為例(英語學系, 2015-11-??) 二鄉美帆; Miho Nigo此研究主要探究台灣日語學習者之日語重音結構。發音實驗中,控制了字長、音節重量以及熟悉度三個因素。主要研究結果顯示,受試者之重音以及重音落點均不受韻律因素影響。事實上,受試者的表現不偏好非重音。且更重要的是不管音節重量為何,受試者均傾向將重音置於倒數第二音節。本研究認為,此乃受台灣華語之揚抑格音步特點所影響。此外,本研究也發現,台灣華語的雙音拍結構亦是造成台灣日語學習者無法分辨日語重音節和輕音節的主因。研究結果顯示,台灣日語學習者的確將台灣華語的韻律性質(聲調語言)轉移到日語韻律結構(音高重音語言)的學習中。Item 是讀毋著,毋過,敢是烏白讀?一寡臺灣話的誤讀情形分析--以少年人為主(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台語研究室, 2014-03-01) 許慧如本研究分析兩个世代攏總28位華台語雙語發音人、攏總14點鐘的自然語料。分析的重點是6个台灣話子音的誤讀情形。這6个子音是聲母[g]、[b],佮韻尾[p]、[t]、[k]、[m],6个攏是佮華語的音韻限制(phonotactics)有牴觸的音。結果顯示,老人組發音人雖然嘛攏真gâu講華語,毋過in的台灣話音韻系統猶原是相當穩定,因為誤讀音,差不多攏是少年發音人發的。除了單純的語音分析,本研究猶閣uì語言學的角度,來探討而且分析少年組發音人所有的誤讀音。結果發現這寡誤讀出來的音,毋是完全無規則通歸納的,顛倒有一寡脈絡會當參考:除了華語的第一語言轉移(L1 transfer)以外,本研究嘛針對應讀音佮取代音(substitute)之間的關係,歸納出4項原則。另外,台語語音除錯教學研究佮入聲韻尾的聲學特徵,嘛會當進一步解說入聲韻尾[p]的低誤讀率;啊「我」佮「阮」這兩字的[g]聲母流失率懸的原因,就可能佮詞頻(word frequency)有關。Item 臺灣學生第二語言習得中的英語「主詞顯著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文教學中心、Airiti Press Inc., 2003-04-01) Liao,Hui-chi; Chen,Chun-yin; Huang,Hsin-yi�中文具「主題顯著性」,因此也可以說是一個「超級集合」(superset)語言;而英文則具「主詞顯著性」,屬於一個「副集合」(subset)語言。本研究依中、英文的語言特性設甫實驗,探應以「超級集合」語言(如:中文)為母語的人士學習「副集合」語言(如英文)時是否有學習困難。本帢驗測試了45位以英語為外語的中國學生,其學習年限約3~6年,共參與了兩個實驗:一是「排序測驗」(an ordering task),另一是「接受度測驗」(an acceptability judgment task)。研究發現,大部皆受試的臺灣學生對英文句子特已能掌握,已成功習英語的「主詞顯著性」,唯在接受度測驗中發現仍有母語轉移的現象,大多數的中國學生較美國學生來得容易接受有「主題顯著性」的英文句子。Item L2 Acquisition of Subject-Prominence by EFL Students in Taiwan(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 2003-04-??) 陳純音; 黃心怡; 廖慧慈; Hui-chi Liao; Chun-yin Chen; Hsin-yi Huang中文具「主題顯著性」,因此也可以說是一個「超級集合」(superset)語言;而英文則具「主詞顯著性」,屬於一個「副集合」(subset)語言。 本研究依中、英文的語言特性設甫實驗,探應以「超級集合」語言(如:中文)為母語的人士學習「副集合」語言(如英文)時是否有學習困難。本帢驗測試了45 位以英語為外語的中國學生,其學習年限約3~6年,共參與了兩個實驗:一是「排序測驗」(an ordering task),另一是「接受度測驗」(an acceptability judgment task)。研究發現,大部皆受試的臺灣學生對英文句子特已能掌握,已成功習英語的「主詞顯著性」,唯在接受度測驗中發現仍有母語轉移的現象,大多數的中 國學生較美國學生來得容易接受有「主題顯著性」的英文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