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News
Browse
6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STEAM教學融入高中地理科探究與實作課程之研究-以糖度計繪製糖度地圖為例(2024) 王品閑; Wang, Pin-HsienItem 國中生野外使用地圖能力之研究(2011) 黃惠鈴九年一貫教育目標旨在培養學生帶得走的基本能力,生活化的地理教育更是希望養成學生將地理知識應用於生活之中,其中野外使用地圖能力是每個學生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在過去研究中,為了知道學生是否達到學習目標或具備相關地圖能力,主要是由紙筆測驗來進行評估,較缺乏地圖使用行為的實證研究。本研究目的是設計相關地圖應用能力的任務實驗,以直接觀察學生在野外利用地圖進行尋路行為的成效,藉此評估其能力,提供未來教育的參考。 本研究採量化分析與質性訪談,研究方法使用參與式觀察法,透過本研究結果發現︰國中生在地圖應用能力指標達成率上,雖有80%的學生完成,但其中20%的學生是需要透過實作練習後,才能單獨完成任務;在性別差異上,男生的操作能力高於女生,因此針對女生應更重視實作教學的安排來增進其地圖應用能力。就空間能力差異,空間能力高的學生在地圖使用表現上均優於空間能力低的,比例尺計算上亦具有顯著差異。然而在地理科成績表現方面,地理成績高低在各項地圖應用能力指標均不具顯著差異,表示不能以紙筆測驗的成績高低來代表其地圖應用能力的表現。此外,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發生迷失的狀況,主要來自於對比例尺與實際距離間的偏差;對等高線的研判、指北針的利用主動性偏低,甚至不會使用以及缺乏信心等,這些問題造成學生在過程中無法順利完成任務。根據本研究結果發現台灣地圖教育仍有不足之處,教學應增加實作課程,同時融入生活問題解決的課題,並建議未來對國中階段地圖能力指標、地圖能力評量設計、課程規劃等相關議題進行更深入的研究。Item 九五高中地理暫綱的課程決定與理念探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2012-06-01) 楊傑文; 歐陽鍾玲課程改革後,課程決定議題在課程界已有相當多的討論,然而多著重於教室現場與學校層次,較少及於國家層次的討論。本研究視九五地理暫綱的制訂為國家層次課程決定與課程發展之過程,使用文件分析與半結構訪談法,探討其決定內容、決定因素及制綱者所秉持的課程制訂理念。在課程決定部分,地理科內部區分專案小組與研修小組,專案小組決定整體架構與討論修正,研修小組決定細節草案。最後決定權則在於專案小組,並且小組之間仍存有溝通問題,反映權威、知識與決定實鑲嵌於課程制訂過程中。無論專案小組還是研修小組,影響其決定因素皆相當多元,包括:學習者情況、學科專業、時數限制等。然而專案小組較為著重學科整體面向,而研修小組則較專注於學科教學面向。此外,綱要內容雖未受政治干預,然而整體制綱環境仍處於行政與政治的結構中,並使制綱者受到限制。在制綱者的理念方面,雖小組討論已達成共識,並制成綱要,然彼此理念並非相當一致,因其背景、個人因素有別。其理念亦反映我國地理教育受當代教育思潮影響。建議教育部應當更重視課程綱要之修訂,給予充分時間,成立或善用學科常設機構從事相關研究。Item 跨世紀的美國地理教育新貌(地理學系, 2001-11-??) 黃朝恩『目標2002年:美國教育法案』中明訂地理科為未來美國中、小學核心學科之一,足見美國人民為了繼續保持國家的競爭力,重新對地理教育加以重視。為此,美國地理學界合力於1992年制訂了「國家地理課程標準」,並頒布於「生活化地理」一書之中。這些標準貫穿在K至12年級各階段,可作逼21世紀該國推展地理教育之依據。由此可知,美國在此世紀交會之際,再度發現地理教育的重要性,從而開創出二十一世紀初地理教育的嶄新風貌。 上述變貌同樣展現在高等教育階段,無論大學部和研究所皆然。過去十年來,地理課程在美國中小學階段大幅成長的同時,美國大學裡也出現地理學術的蓬勃,選修地理相關科目的大人數節節高升。修讀地理的畢業生大量投入規劃部門服務,從事城鄉、都市、觀光、區域、環境或國土的規劃工作,尤其擅長的是利用電腦製圖和GIS技術進行分析處理。 這種重新定位強烈表現在大學地理課程的再出發。目前,不少指標的確都顯示出此一急劇成長。「目標2000」法案通過後,美國大學開始對地理學有了新的調整,不少州的大學皆在錄取大學生入學時,將中學地理成績列入可評量科目之一。 此外,美國教育部的大學課程小組也在上述演變的推動下,規劃將「人文地理概論」納入「高級修習學程」。新的動力也展現在各大學的研究所教育方面,不少著名大學紛紛設立地理學博士課程,新的地理系也在許多中小型學校中有如雨後春筍般成立。 總之,本文旨在引介美國近十年來地理教育的變革,可見無論在小、中、大學階段甚至研究所裡都表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這種演變反映了下列三個事實:(1)人們對環境科學和社會科學中空間觀點的重新肯定;(2)擴充中的就業機會,不少行業皆要求雇員有良好的地理素養;(3)全球化課題和環境議題的聚焦和積極省思。Item 國民中學地理科環境價值教學之研究(地理學系, 2000-11-??) 黃朝恩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apply the idea of multidisciplinary infusion method to incorporate environmental values into junior high school curricula as well as Geography subject. The entire project has proceeded in three steps for two years. The first step involves a preparation step, in which the researcher and some junior high teachers work together to discuss and clarify the meaning of environmental values and its instructional models. The second step focuses on developing instructional models of environmental values. It includes the selection of suitable contents of each school subjects to infuse environmental values, developing effective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and teaching methods, and finally constructing a well-structured instructional model for environmental value education. Basically, the instructional model contains four components: structural sequence of contents, teachers' role, teachers' responses to students' learning, and supporting systems. The final step concerns an experimental instruction, in which teachers are required to practice the instructional model in their classrooms and a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has been adopted to assess the instructional results. Environmental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are discussed with an emphasis on the assessment of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Hopefully, this research may well collaborate with other subjects such as Biology, Chemistry, Home Economics, Civic and Moral Educa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etc. in close relationship, and dedicate together to the promotion of value education.Item 德國巴伐利亞的地理教育(地理學系, 1997-11-??) 陳富美地理是自然、經濟和社會以及不能忽略時間特殊事件的學科。地理教育使學生明瞭我們地球上多方面的空間結構,而造成自然空間的特徵和變化,是經過人類一連串連續作用產生的現象。瞭解地球表面自然力和時時刻刻演變,轉變過程而呈現出法測。學習以人為利用和區域價值評估的觀點,來解釋地表的演變,地表空間和文化空間差異的認識,工業國家和發展國家空間價值問題。地理教育使學生明瞭人與自然相互關係;互相依賴,也產生危機,而努力求得正面關係,以及自然和環境保育。地理學科中心問題之一,是日益減少的資源,及經人類日益損害的自然,已影響人類的生活。地理教育,培養學生對環境的自覺和對區域愛護之負責態度。地理課程,在學習技術上,特別重要的是地圖的使用,幫助於學習複雜事實現象,建立明確觀念。此外,考察是必需的地理課程,訓練學生正確而且詳細的觀察能力,敏捷而且熟練的做事方法,對景觀的組織分析,和重要的空間結構,在實際活動中,明確記載,使學生的經驗和學習過程,更順利而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