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8 of 8
  • Item
    在地與跨界的行旅記憶: 臺灣日治期刊所載漢文遊記的風景意象
    (2012/08-2013/07) 林淑慧
    人離開家園後易察覺周遭的差異性,並發展自身的應對方式。日治時期的旅 行書寫牽涉文化觀察、認同議題或風景心境,這些作品藉報紙期刊等公共領域的 登載而傳播至識字階層。其中,《臺灣教育會雜誌》、《臺灣文藝叢誌》、《詩報》、 《風月報》為發刊較長久的期刊,且登載多篇漢文遊記,於臺灣旅遊文學場域頗 具代表性。故以發表於此四種期刊的遊記為研究範疇,探討在地與跨界的行旅記 憶及文化的比較批判。主要採文獻研究、文本詮釋並結合田野訪談等質性研究 法,研究進程分為兩層次:(一)廣泛蒐集旅遊文本及史料:研究素材包括臺灣 北、中、南與東部的在地書寫,及跨界至日本、中國或東南亞等地的遊記,並比 較詩文如何表現同一主題。另依旅人參與的活動類型,歸納遊記題材,如修學、 考察、登山、共進會、博覽會、休閒、觀光等。又配合台北高校九十週年紀念活 動訪談校友,或日治時期曾修學旅行的長輩,以他們旅遊經驗的口述歷史,作為 另類史料的參考。(二)詮釋遊記的意象與敘事:論析臺灣文人的敘事位置、異 文化參照的反思以及地景記憶;又探討作家對於自然風景的感知,或古蹟、風俗 等人文意象。這些作品流露旅人從出發、行遊過程到回歸的體驗,應用場域、空 間、敘事、再現、論述等概念,以助於文本的詮釋;再藉由探究遊記之間的共性 與殊性,以論析旅遊敘事的特色,並呈現旅遊文學發展的脈絡。
  • Item
    觀看海外邊陲:巡臺御史的論述策略
    (淡江大學中文系漢學研究中心, 2013-06-01) 林淑慧
    離開熟悉的土地到異地之際,為一種「非常」的暫時生活樣態,因而重新思索自己的位置。空間移動的書寫顯現作者對異地的認知,因巡臺御史身分職務特殊,如此從中央到「邊陲」的巡行機會,使其論述多著重於采錄風俗及治理建言的面向。本文應用故宮博物院收藏之月摺檔、宮中檔、諭旨,中央研究院典藏之內閣大庫檔案、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官方行政公文,同時從《臺灣文獻叢刊》、《臺灣文獻匯刊》蒐羅研究素材。探討巡臺御史的詩文再現臺灣哪些風土民情?他們所撰寫的奏摺與檔案等論述提供中央何種訊息?這些書寫又建構哪些寫實與想像,而成為藉以遠端遙控的媒介?本文從御史的視察經驗與書寫台灣原住民視角兩大面向進行詮釋。期望藉由探討他們觀看臺灣的視角,以及空間移動經驗的書寫,呈現巡臺御史的論述策略。
  • Item
    邁向專業英文閱讀素養之旅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文教學中心、Airiti Press Inc., 2010-06-01) 李菁華; 陳秋蘭
    本研究旨在探討外語學習者之專業英文閱讀素養發展歷程。本研究透過Gee (2001b)的社會認知閱讀理論,以及Peirce(1995)與Wenger (1998)的身分認同理論,試圖瞭解一位專業英文生手如何轉變為閱讀好手。透過立意取樣,一位中年藥商受邀加入本研究。自2007年十月至2008年二月,這位資深的專業英文閱讀者接受四次中文的生命敘說訪談。研究發現受訪者的語文素養及專業英文的投資挹注與其家庭身分認同議題有關。至於在工作場域,受訪者的專業英文閱讀水平則隨其社群定位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在社群周邊時,受訪者經歷巨大的困難與挑戰;到了社群中心時,隨著資深社群資格發展完成,受訪者展現良好的專業英文閱讀能力。本研究同時呼籲發展完整的閱讀理論以捕捉閱讀者身分認同發展的流動性。在教學方面,教師可考慮協助閱讀者覺知醒察自己在閱讀素養發展歷程上的定位與未來走向。
  • Item
    「言談與語法」研究的近況
    (漢學研究中心, 2000-12-01) 畢永峨
    言談與語法是功能學派語言學的一支,主張語言內部結構會受言談層次的因素影響。一般言談中所使用的語言形式會受到認知及交際因素的鼓勵或牽制,而語法就是日常言談中那些一再被重複使用的語言形式而已。本文討論一些言談與語法學者所探出的觀念,回顧最此學說的理念處理漢語的一些研究,並簡略提出幾條未來研究的可行路線。
  • Item
    Contraction and Backgrounding in Taiwan Mandarin
    (英語學系, 2006-01-??) 史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