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論語》「物語」化-近代日本文化人之讀《論語》法及其省思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2011-12-01) 金培懿
    本文將近代日本的《論語》「誤讀史」,從通俗化這一視角作一分析,探討當 時的日本文化人從「『讀』《論語》而不知《論語》」、「『人』重於『言』」、 「美感感動的道德訓示」、「栩栩如生之人間印象的處世教訓」、「我輩凡人之《論 語》」等角度重新解讀《論語》,不約而同地都將《論語》朝「物語」化的方向改 寫、詮釋,遂將古來日本對《論語》的認識,從《論語》乃「論」語的理解,發展 成《論語》乃孔門人物之「物」語(故事)的重新理解。而就在《論語》解讀一路 往通俗「物語化」發展的同時,「句讀訓讀不可廢」的呼聲也再次被提出。本文藉 由近代日本這一《論語》「物語化」的通俗讀《論語》法,除了說明其如何使得《論 語》成為日本人之古典的發展過程,更試圖說明除了「注」經以外的任何形式的經 典詮釋,基本上不僅是一種接受和鑑賞的文化傳播活動,其更是一個反映、再現、 移動、改變、充實並豐富經典的過程。又讀經的目的不一,則注釋或者詮釋的意義 也就有所不同,而既然目的、意義有異,則有關注釋的假設、條件、形態也會有其 差異。同時注釋、詮釋形態也會隨詮釋者所追求的目的、所預設的假定,以及其所 具備的條件而有不同的表現形態。最後本文指出近代日本文化人的體認式「物語」 化讀《論語》法,其或許違背了中日歷來主流的傳統解經「正」法,但若從對日本文化傳統繼往開來這一面向而言,則其不僅未破壞其固有傳統,相反地,近代日本 文化人喜歡就「人物」以解《論語》的特色,其實不僅是江戶古學派以來「重人」 的傳統,其恰又凸顯出日本人重視眼目可視、耳朵可聽聞之眼前即今之「事物」的 感受思維特質,而此乃江戶時代以還,古學派所謂「人外無道」的學問基調,亦即 對「人」的終極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