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以溝通式翻譯輔助大學全英語教學之探討
    (輔仁大學外語學院, 2012-07-01) 陳雅齡; 廖柏森 
    現今國內各大學極力推行以全英語教學訓練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然而許多同學過去在國高中時疲於應付考試壓力,未奠定好英文聽說基礎,更無機會沉浸在全英語的學習環境。這些學生一旦上了上大學,對於全英語課程常有嚴重焦慮感。為進一步了解學生於全英語課程中的上課情況並嘗試提出解決方案,本研究從Jakobson對符號學溝通模式及跨文化研究對翻譯的定義出發,以全英語授課環境中兩班不同程度的英語聽講課學為對象,探討同時採用口語與非口語的溝通式翻譯以輔助全英語教學的成效。本文首先提出符號學的溝通模式,探討跨文化研究下翻譯的定義,並論及英語教學領域中所討論的溝通策略及外語學習焦慮。研究方法兼採問卷調查、深度訪談及課堂觀察,以瞭解學生對課堂上採用口語及非口語式翻譯輔助的感受和收穫。最後再提出對全英語教學的建議。
  • Item
    國中英語教師對溝通式教學法之認知探討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 2003-10-??) 賈慧文; 賈慧蓉
    在推行溝通式教學法的同時,不少研究發現英語教師表達它實行上的困難,但老師們對此教學法是否有清楚的認認,卻缺乏深度的是探究。本研究的目的即在探討國 中英語教師對溝通式教法之認知。研究主要採質性研究,以了宗老師對溝通式教學法的認知、態度及目前施行的狀況和困難。除多次的實地訪談外,另採三角檢測的 內涵,以多樣的方式收集資料,如困難度問卷、教案取向等,以達到質性研究的效度。參與的六位國中英語老師,其性別、年齡、年資、服務的學校性質,都儘量多 元,研究結果顯示,老師們對溝通式教學法的認識有些不是很清楚,但普遍肯定它教學上的意義,只是帢行上有諸多困難。
  • Item
    多媒體網路電腦在英語教學的應用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 2001-01-??) 韋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