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0
  • Item
    「人之島」達悟族傳統生態知識與現代環境治理之研究
    (2015) 董恩慈; Tung, En-tzu / Syaman Lamuran
    yamililiman sira do akawen da (達悟人為了政府土地登記,相互間爭吵); yabere rana o isisasvad do keisakan(礁岩帶的生物變得稀少); tosia o kusozi du pongso namen(不要核廢料放在人之島-蘭嶼)。 這是當今達悟人之島(他稱蘭嶼)最常被提起的環境議題,問題的造成,可歸咎於國家現代環境治理模式的失效,以及傳統生態知識被干擾,甚至被取代,族人照顧及維護所生存自然環境及自身社會的權力與能力被剝奪。 傳統生態知識的運用讓達悟人在這島上生存超過千年。原生在地的知識(Indigenous knowledge)隨著時間與空間的驗證,形成達悟人對當地自然環境獨有的絕佳適應力及韌性能力,這並非現代環境治理及其背後去在地脈絡化的知識所能達成。 現代環境治理雖然具有絕佳科學數據、機械技術與國家強有力的管理模式,但是迄今在人之島所經歷的現代治理過程裡,它並沒有有效地引導當地環境與社會永續發展,卻反而帶來諸多對島嶼自然環境與達悟社會的傷害。 族人面對被強置核廢料等環境不正義的對待,勇敢地起身反抗,喚起對島嶼豐腴優美自然與文化的愛惜與責任,展開傳承與守護的行動,這樣的努力,值得驕傲,也引發許多非達悟友人的關心與協助。 本論文擬呈現達悟人傳統生態知識多元動態地規律人與環境互動的內涵,來對照全球化下當前國家在人之島行使的現代環境治理,時值島嶼面臨環境議題與社會變遷劇烈嚴重之勢,期能藉由立基於傳統生態知識的在地觀點,回應並調整現代環境治理,提出達悟人所期盼的永續家園環境治理模式。 達悟部落社會順應飛魚季節天時與自然環境,經千百年考驗所建立的歲時祭儀規範,調和現代治理制度,復振部落社會組織活力,轉化為達悟自主治理的規範運作,才是解除現代國家由上而下人定外部規範,除權達悟社會的政府機構運作,人文與自然去脈絡化所造成的環境治理危機。 關鍵詞:傳統生態知識、環境治理、人之島(蘭嶼)、達悟、原住民族
  • Item
    民眾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研究
    (2009/07-2009/12) 廖學誠; 陳宛君; 韋煙灶; 許嘉恩
    1.瞭解民眾與森林步道的互動情況及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意向 2.分析社區居民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機會與挑戰 3.協助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及發展生態旅遊 架構(重要工作項目) 1.分析社區居民對森林步道的認知及參與環境治理之意向 2.探討遊客對當地森林步道的使用情況及滿意度 3.評估森林步道的經濟評價與遊憩效益 4.探討森林步道環境治理的制度分析 5.分析民眾參與地理資訊系統(PPGIS)在生態旅遊上之應用 6.協助當地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 7.協助當地社區進行森林步道的生態旅遊規劃 預期效益 1.協助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 2.發表森林步道學術期刊論文並培育研究生。 3.提供林務局未來繼續推行社區林業計畫之參考。
  • Item
    民眾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研究(Ⅱ)
    (2010/01-2010/12) 廖學誠; 陳宛君; 韋煙灶; 許嘉恩
    計畫目標:1.瞭解民眾與森林步道的互動情況及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意向2.分析社區居民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機會與挑戰3.協助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及發展生態旅遊 架構(重要工作項目)1.分析社區居民對森林步道的認知及參與環境治理之意向2.探討遊客對當地森林步道的使用情況及滿意度3.評估森林步道的經濟評價與遊憩效益4.探討森林步道環境治理的制度分析5.分析民眾參與地理資訊系統(PPGIS)在生態旅遊上之應用6.協助當地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7.協助當地社區進行森林步道的生態旅遊規劃 預期效益1.協助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2.發表森林步道學術期刊論文並培育研究生。3.提供林務局未來繼續推行社區林業計畫之參考。
  • Item
    民眾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研究(3/3)
    (2011/03-2011/12) 廖學誠; 陳宛君; 韋煙灶; 許嘉恩
    本年度目標: (1)調查森林步道與社區產業及生態旅遊之關連 a.瞭解社區產業對森林步道的依賴度 b.分析社區居民參與生態旅遊的情況 c.探討森林步道災害對社區產業及生態旅遊之衝擊 (2)分析自導式森林步道的使用成效 a.擬定自導式森林步道的評估指標 b.瞭解使用者對自導式森林步道的評價與滿意度 c.提出自導式森林步道的永續經營策略 (3)協助當地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 a.進行環境治理的文獻整理與內容分析 b.瞭解社區幹部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的認知與態度 c.推動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的行動研究 (1)協助5個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 (2)發表2篇森林步道學術期刊論文。 (3)參加2次學術研討會並發表專題論文。 (4)培育2位碩士班及1位博士班學生。 (5)提供林務局未來繼續推行社區林業計畫之參考。
  • Item
    民眾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研究(3/3)
    (2011/03-2011/12) 廖學誠; 韋煙灶; 許嘉恩; 陳宛君
    本年度目標: (1)調查森林步道與社區產業及生態旅遊之關連 a.瞭解社區產業對森林步道的依賴度 b.分析社區居民參與生態旅遊的情況 c.探討森林步道災害對社區產業及生態旅遊之衝擊 (2)分析自導式森林步道的使用成效 a.擬定自導式森林步道的評估指標 b.瞭解使用者對自導式森林步道的評價與滿意度 c.提出自導式森林步道的永續經營策略 (3)協助當地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 a.進行環境治理的文獻整理與內容分析 b.瞭解社區幹部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的認知與態度 c.推動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的行動研究 (1)協助5個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 (2)發表2篇森林步道學術期刊論文。 (3)參加2次學術研討會並發表專題論文。 (4)培育2位碩士班及1位博士班學生。 (5)提供林務局未來繼續推行社區林業計畫之參考。
  • Item
    民眾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研究(Ⅱ)
    (2010/01-2010/12) 廖學誠; 陳宛君; 韋煙灶; 許嘉恩
    計畫目標:1.瞭解民眾與森林步道的互動情況及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意向2.分析社區居民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機會與挑戰3.協助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及發展生態旅遊 架構(重要工作項目)1.分析社區居民對森林步道的認知及參與環境治理之意向2.探討遊客對當地森林步道的使用情況及滿意度3.評估森林步道的經濟評價與遊憩效益4.探討森林步道環境治理的制度分析5.分析民眾參與地理資訊系統(PPGIS)在生態旅遊上之應用6.協助當地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7.協助當地社區進行森林步道的生態旅遊規劃 預期效益1.協助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2.發表森林步道學術期刊論文並培育研究生。3.提供林務局未來繼續推行社區林業計畫之參考。
  • Item
    民眾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研究
    (2009/07-2009/12) 廖學誠; 陳宛君; 韋煙灶; 許嘉恩
    1.瞭解民眾與森林步道的互動情況及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意向 2.分析社區居民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機會與挑戰 3.協助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及發展生態旅遊 架構(重要工作項目) 1.分析社區居民對森林步道的認知及參與環境治理之意向 2.探討遊客對當地森林步道的使用情況及滿意度 3.評估森林步道的經濟評價與遊憩效益 4.探討森林步道環境治理的制度分析 5.分析民眾參與地理資訊系統(PPGIS)在生態旅遊上之應用 6.協助當地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 7.協助當地社區進行森林步道的生態旅遊規劃 預期效益 1.協助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 2.發表森林步道學術期刊論文並培育研究生。 3.提供林務局未來繼續推行社區林業計畫之參考。
  • Item
    民眾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研究(3/3)
    (2011/03-2011/12) 廖學誠; 韋煙灶; 許嘉恩; 陳宛君
    本年度目標: (1)調查森林步道與社區產業及生態旅遊之關連 a.瞭解社區產業對森林步道的依賴度 b.分析社區居民參與生態旅遊的情況 c.探討森林步道災害對社區產業及生態旅遊之衝擊 (2)分析自導式森林步道的使用成效 a.擬定自導式森林步道的評估指標 b.瞭解使用者對自導式森林步道的評價與滿意度 c.提出自導式森林步道的永續經營策略 (3)協助當地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 a.進行環境治理的文獻整理與內容分析 b.瞭解社區幹部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的認知與態度 c.推動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的行動研究 (1)協助5個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 (2)發表2篇森林步道學術期刊論文。 (3)參加2次學術研討會並發表專題論文。 (4)培育2位碩士班及1位博士班學生。 (5)提供林務局未來繼續推行社區林業計畫之參考。
  • Item
    民眾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研究(Ⅱ)
    (2010/01-2010/12) 廖學誠; 陳宛君; 韋煙灶; 許嘉恩
    計畫目標:1.瞭解民眾與森林步道的互動情況及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意向2.分析社區居民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機會與挑戰3.協助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及發展生態旅遊 架構(重要工作項目)1.分析社區居民對森林步道的認知及參與環境治理之意向2.探討遊客對當地森林步道的使用情況及滿意度3.評估森林步道的經濟評價與遊憩效益4.探討森林步道環境治理的制度分析5.分析民眾參與地理資訊系統(PPGIS)在生態旅遊上之應用6.協助當地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7.協助當地社區進行森林步道的生態旅遊規劃 預期效益1.協助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2.發表森林步道學術期刊論文並培育研究生。3.提供林務局未來繼續推行社區林業計畫之參考。
  • Item
    民眾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研究
    (2009/07-2009/12) 廖學誠; 陳宛君; 韋煙灶; 許嘉恩
    1.瞭解民眾與森林步道的互動情況及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意向 2.分析社區居民參與森林步道環境治理之機會與挑戰 3.協助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及發展生態旅遊 架構(重要工作項目) 1.分析社區居民對森林步道的認知及參與環境治理之意向 2.探討遊客對當地森林步道的使用情況及滿意度 3.評估森林步道的經濟評價與遊憩效益 4.探討森林步道環境治理的制度分析 5.分析民眾參與地理資訊系統(PPGIS)在生態旅遊上之應用 6.協助當地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 7.協助當地社區進行森林步道的生態旅遊規劃 預期效益 1.協助社區參與森林步道的環境治理。 2.發表森林步道學術期刊論文並培育研究生。 3.提供林務局未來繼續推行社區林業計畫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