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吉林烏拉地區異常氣候與災後重建 —以乾隆十六年寧古塔將軍 滿文文書為中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硏究所, 2018-12-??) 莊聲; Zhuang, Sheng
    清朝自康熙朝以來為了防災減災,建立了比較完善的雨雪糧價及農業收成奏報制度。通過乾隆十五年(1750)吉林烏拉地區的受災情況,可以知道地方政府為處理災情,有一套非常完善的救災方案:首先遏制物價的攀升,以確保災民的基本生活條件,並根據受災程度,對災戶和田地進行等級劃分,再行相應的救援措施。這些措施為保證災區的社會穩定和災民的正常生活,以及災區的重建和恢復生產發揮重要作用。以緩解危機所建立的糧食儲備制度,更是清朝初期盛世根本的原因所在。
  • Item
    清代輿圖所見地理環境變遷與地名沿革—以琿春河流域為中心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硏究所, 2019-06-??) 莊聲; Zhuang, Sheng
    清代繪製全國輿圖肇始於康熙朝,當時完成的《皇輿全覽圖》是中外輿圖工作者共同實地測繪的成果,該圖除滿文以外,還有漢文和法文版。康熙朝以後,全國輿圖繪製工作並未中斷,不同時期繪製的輿圖對琿春河流域地理資訊的描繪都略有不同, 其中, 地名的增減部分是最引人矚目的,這種情況直到同治朝沒有出現大的變化。然而,光緒朝以後,這種情況就完全被打破, 原始地理資訊變得異常複雜, 甚至影響滿語文走向沒落。由此而帶來的文化衝突,是清朝主政者始料未及的,這種現象只能看作是一種時代變化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