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從平衡到改變:論娥蘇拉‧勒瑰恩《地海六部曲》之龍的演變
    (2010) 歐妍儀; Yen-I Ou
    娥蘇拉‧勒瑰恩《地海六部曲》的創作橫跨三十多年,而每一部新的地海作品總是不斷改寫前一部作品中既有的架構,其中對龍的描寫更是不斷顛覆西方古典敘事中龍的原型,使龍有愈趨人性化的傾向。在不斷對龍去妖魔化與動物化的過程中,勒瑰恩也跳脫了傳統西方英雄敘事中以人征服自然為主軸的架構,並加入了女性主體的覺醒,從而與德希達的動物論述與東方老子哲學的柔弱思想,能夠相互呼應。地海之龍的形象與塑造,因而可作為進一步探究人、動物、自然三者交互關係的論述對象。另外,勒瑰恩藉著地海之龍的演變,也透露出她對「改變」一詞所持的看法,與之在地海作品中不斷提到的「平衡」觀,產生持續的相互辯證關係。故本論文希冀從觀察地海之龍的改變與發展,除了討論地海世界不斷產生的自我解構外,也在東西方對人性與動物性的探究上,提供一種融合的詮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