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臺灣布袋戲《西遊記》表演文本分析及國小教學應用
    (2011) 王瓊枝; Wang Chiung-Chih
    臺灣布袋戲的表演藝術是集合語言藝術、操偶技巧與後場配樂等多種元素而成。布袋戲的表演文本是運用本土語言文辭優美的特性,如口白、用詞、用語等結構性;突顯出口白中押韻性、趣味性、音樂性及戲劇性的特點,更提昇教學效能與優美臺灣文化的內涵。2002年以來多數母語教師從認識布袋戲開始,終於體驗出以布袋戲配合教學,深具效率;尤其口白(四念白)是學生在觀賞模仿過程中,寓教於樂學習母語最佳的捷徑。 《西遊記》是家戶喻曉老少咸宜的章回體小說,它描寫孫悟空大鬧三界與跟隨唐三藏取經的故事,因為劇情豐富、內容精彩、動人逗趣、人物活潑可愛,情節又可天馬行空任意揮灑,因此常被引用於布袋戲的戲目表演;更是國小學生的最愛。本論文要探討《西遊記》表演文本運用於布袋戲上的分析,探討各布袋戲傳承系統派表演的《西遊記》,找出表演文本的結構異同之處,保留傳統特色,增添現代創意的形式風格,轉化成合乎現代學童之需求,進行比較研究,讓有興趣的老師參考。 筆者從國內知名五洲園派黃海岱傳承表演文本、亦宛然傳承表演文本、小西園傳承表演文本,鍾任壁傳承表演文本,就劇情內容探討分析,做為學生在學校教學上的參考與應用。並配合九年一貫課程融入本土語、藝術人文、社團的教學運用以達到推廣之效為本研究之重點。將傳統劇本轉(換)化成淺顯易懂的現代兒童表演文本,可讓每個小學在藝術人文課程中,透過表演藝術課實際操作練習以達認知、情意、技能之效能,運用於偶戲社團實做的表演文本,更期望對臺灣特有的布袋戲傳統藝術文化能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