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唐代寓言賦研究
    (2021) 林穎欣; Lin, Ying-Shin
    本研究以唐代寓言賦作為主題,寓言是兼具故事與寓意的文體,寓言賦則是具有故事與寓意的賦體作品。賦為中國文學特有的體式,發展至唐代更是兼備騷賦、俗賦、駢賦、律賦、散賦眾體,唐代同時是中國寓言發展承上啓下的高峰時期,就寓言賦的發展觀之,唐代為集大成的階段。唐代寓言賦承續先秦兩漢魏晉的寓言表現,於時代背景與個人經驗下,重新架構出別出機杼的寓言賦作,其於繼承之外更有拓新。 本研究所欲探討的問題意識在於:唐代寓言賦究竟表現出什麼樣的賦體與寓言文體特色?研究聚焦於寓言賦的「賦體」與「寓言」兩大面向,以及寓言的「故事」與「寓意」兩大要素進行探討。研究自中國古代寓言賦的淵源與發展著手,用以釐清寓言賦的承繼關係和發展脈絡,接著對於唐代寓言賦進行探討,主要針對唐代寓言賦的文體、故事與寓意進行分析。首先說明文體類型與分體特徵,其次分析故事取材與承繼關係、角色類型與象徵意涵、對話運用與情節結構,再者論述寓意層次、表現方式以及寓意主題,最後梳理唐代寓言賦的評價與影響,以此彰顯唐代寓言賦的賦體之美與寓言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