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從《改編理論》看符際翻譯:以電影《12猛漢》與其原著為例
    (2019) 廖子杰; Liao, Tzu-Chieh
    時至今日,各界面對翻譯作品與改編作品的普遍評價標準,依然習慣建立在是否「忠於原著」以及強調「對等」的概念之上。然而多年來,隨著研究觀念、方法的持續發展與進步,針對翻譯和改編兩個領域的「忠實」論述已逐漸為學界所淘汰,配合「文本」(text)定義的延伸與擴展,再加上「互文性」(intertextuality)概念的興起,過去原著/原作高高在上的地位已明顯遭受動搖、挑戰。有鑒於翻譯和改編兩個領域在性質上的極度相似,翻譯研究與改編研究並置討論、彼此相互借鏡儼然成為了學界的研究新趨勢及方向。 作家道格·史坦頓(Doug Stanton)的Horse Soldiers一書為讀者詳細講述並還原了911事件後、全球反恐戰爭初期當中一段不為世人所知悉的故事,對於瞭解這段重要歷史是非常有價值的資訊。本研究因此以其電影改編版本《12猛漢》(12 Strong)為切入點,輔以學者赫全(Linda Hutcheon)跳脫舊有理論框架且具有新意的《改編理論》(A Theory of Adaptation)為依據,採用文本和內容分析的方法,透過數個不同主題及面向的例子,多角度地去探究原著與電影改編分別如何呈現當時候的美國–阿富汗關係,以及從文字符號轉換至多媒體符號的改編過程中,最終的呈現結果經歷了哪些得與失。經過針對原著及電影內容的深入探究,本研究認為《12猛漢》作為一部劇情電影,主旨簡明清楚、邏輯清晰、結構也尚稱嚴謹;然而作為一改編作品,雖然成功捕捉且再現了原著的精神和精髓,但是因著改編者與原作者在理念與聚焦重心等層面上的不同,也導致了兩個版本在敘事深度、廣度上出現了顯著的差異。至於改編過程所反映的得失部份,筆者認為雖然電影在內容上勢必會較原作來得更為精簡、濃縮,但同時卻也憑藉影視媒材自身的優勢,例如影像、聲音、攝影技巧、演員演技⋯⋯等,達到了增補的效果,最後的呈現結果也並不遜於原著的文字描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