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四庫全書》謄錄書法風貌分類初探 ──以文淵閣本為主
    (國文系, 2018-09-??) 黃明理; Huang, Ming-li
    《四庫全書》保存圖書文獻的價值,向來備受矚目,相較於文獻價值,叢書藉以完成的基層工程──抄寫,並未得到太多關注。抄成於乾隆時期的七部《全書》,今存文淵、文溯、文津三閣本,都屬最初計畫供奉御覽的「北四閣」;其抄寫者,是善於書寫的舉人與貢、監生,參與者多達三千餘人。這項典籍抄寫工程,書寫技藝上的表現,論者或以「館閣體」簡括陳述之,或以為在朝廷規範下「字樣前後一致」,評述皆未得其實。本文旨在反省類此刻板認知,說明標示「館閣體」之名,無助於了解《全書》抄寫情況;而從書寫的實用觀念入手,發現謄錄圖書時強調的恭敬態度,與清廷儒學教育頗有關聯。手抄小楷,看似整齊,其實蘊含豐富的書風差異,本論文以文淵閣本為例,具體區分書跡風貌類型,期能對這份手抄巨構,有更深入的理解與整理。
  • Item
    文淵閣本《四庫全書》謄繪人名錄與辨析
    (國文系, 2014-03-??) 黃明理; Huang, Ming-li
    《四庫全書》編纂成書,是清乾隆朝空前偉大的文化事業。自原本構想鈔存四份圖書,到後來增添二部《薈要》、加寫三份貯置南方,首尾都是出於手寫,動用的謄錄人員數以千計。早期的四份《全書》與《薈要》,謄錄者基本上是國子監的生員,朝廷允諾事成論功授官,他們可說是以謄書替代入仕考試的低階官員預備人才,身分與一般的書傭寫手大不相同。這群謄錄人雖然姓名隨書登載,但甚少受到重視,上世紀七十年代曾有學者自《薈要》中整理出謄錄人姓名,然數量仍不及全數的三分之一。本論文乃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為本,蒐羅匯集近三千個謄錄人名,進行辨析比對,編為名錄,期望提高謄錄者的能見度,表彰他們在《四庫全書》成書上的貢獻;再者提供後繼研究的可能性,以擴大四庫學的研究範疇。
  • Item
    論三袁至交黃輝在書法史上的無影響
    (國文系, 2013-03-??) 黃明理; Huang, Ming-li
    黃輝是明神宗萬曆元年(1573)四川解元,十七年(1589)登進士第,選入翰林詞館,同人有焦竑、陶望齡、董其昌、袁宗道等,皆為一時之選,而其詩、文、書、禪無不為人推崇。後與公安三袁往來尤其密切,彼此詩酒談道,每每見於文章詩歌,然後世文學史或書法史中,其名卻闇然不彰。有學者以為黃輝之書法,其實著名當時,影響甚大,今書法史當重新表彰,給予一席之地。本論文則持不同意見,認為:黃輝雖然善書,然一因無名家大力揚舉,二因其專意禮佛悟道,淡於文苑之名,並未積極從事詩書創作與評論,加以中年即長期退隱四川,是以文名書名日漸消匿,遑論在文坫書壇有太大影響。然而,正因其求名之心甚淡,所以書跡自添一股不俗的韻味。於今或可品賞其書藝、推尊其造詣,然實無必要誇稱其在書史上的影響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