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臺灣大專院校教師EMI課堂上的跨語言實踐與翻譯
    (2023) 許雅筑; HSU, YA-JHU
    現今英語授課(EMI)在大專院校愈來愈受到重視,但多數臺灣學生與教師的母語並非英文,以英語授課時遇到重重阻礙,也因此有許多研究提出因應策略,其中一種便是跨語言實踐(translanguaging)。翻譯是一種跨語言實踐,但國內翻譯領域尚無研究探討EMI課堂的翻譯策略,因此筆者研究教師在EMI課堂使用的語際翻譯、語內翻譯與符際翻譯之類型、時機與影響因素,以期提供不同面向的參考依據。本研究為質性研究,筆者訪談五位受訪者,其中四位為北部國立大學教師,一位為國立科技大學教師。結果發現語際、語內與符際翻譯均會出現於EMI課堂中。首先,針對語際翻譯,雖然受訪者對語際翻譯的態度不一,教師使用時也會受到政策與教授的學科屬性影響,但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只是遇到政策限制時,可以試著以語內翻譯與符際翻譯降低語際翻譯的比例。至於語內翻譯,沒有受訪者排斥,甚至多數會優先選擇其輔助教學。而在EMI課堂不論是學生的發言或教科書都常需要透過語內翻譯增進理解,可見語內翻譯在EMI課堂相當重要。符際翻譯在教學領域常以多模態、多媒體等名詞的形式受到探討,本研究發現符際翻譯有潛力取代部分語際翻譯輔助教師解釋困難概念,不過並非每種情況都適用,且進行符際翻譯可能比較耗時,素材也可能較難取得,因此仍應視情況使用。以多媒體呈現符際翻譯時也要考慮人腦的認知處理方式設計。本研究以跨語言實踐的框架搭配翻譯理論解釋EMI課堂的翻譯現象,將各式EMI課堂的教學輔助策略歸類在語際翻譯、語內翻譯或符際翻譯進行解釋,比較不同語言、同一種語言與非語言輔助教學的效果,提供EMI課堂教學策略更多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