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第三空間的交涉:鍾芭•拉希莉《醫生的口譯員》中的悅納異己
    (2018) 范玲瓏; Fan, Ling-Lung
    身為一位印裔美籍離散作家,鍾芭•拉希莉在短篇故事集《醫生的口譯員》中變換觀點,以突顯由於來自不同文化背景,所導致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差異性。此外,她著重於描繪一代和二代印裔美籍女性文化身分的變化以及差異。另一個此作品中的共同點在於,許多短篇故事圍繞於家中場域,關於主人/女主人和客人間的待客之道。表面上主客關係兩者明確劃訂;然而,所謂「主」ヽ「客」身分卻隨兩者間持續的交涉而具流動性,因此,家的場域也因不同文化背景人們的遭遇ヽ衝擊而成為多元文化交涉的平台。 本論文分為三個章節。在第一章中我介紹德希達待客之道的概念。但由於待客之道侷限於主客間矛盾但必要的相互潛在敵意。因此,我加入伊瑞葛來對待客之道的反思。為將主客關係推向另一層次,她主張自我以及他者共同創造第三空間的可能性,藉以達到悅納異己的可能性。由於故事中不同角色心態導致主客交涉過程的差異性,因此我在第二章中比較一代以及二代印裔美籍女性的心態以及「家」對她們的意義。第三章中,我融入德希達以及伊瑞葛來兩者對待客之道的論述,以分析對比《醫生的口譯員》三個短篇故事中,主人以及客人從相互敵對,乃至於因為第三空間的創造,而具有真正悅納異己的可能性。在結論中,我探討待客之道倫理中,無條件好客不可能性中潛在的提昇以及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