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句尾非預期效應對語句處理的影響:事件相關腦電位研究
    (2013) 廖家萱; Chia-Hsuan Liao
    在言談交際當中,人們常常會預測對方欲表達的概念或用詞。過去研究指出,當人們的預期和實際情況不相符時,句子理解起來會比較費力;然而,過去研究並未特別區分,在一個句子當中出現其他語言,或是出現非預期的概念,在理解歷程上是否造成不同的困難。此外,在雙語社會中,常常有語碼交雜(code-mixing)的現象,以台灣社會為例,生活中常常出現國語轉台語、台語轉國語的情況,使得語言轉換方向成為有趣的研究議題。本研究旨在以事件相關腦電位技術,探討句尾非預期效應對語句處理的影響,以及不同的語言轉換方向是否在理解上造成差異。實驗以克漏字機率(cloze probability)高低來操弄句尾關鍵字的預期程度。句子以整句國語、整句台語、國語轉台語、台語轉國語的方式呈現。受試者是以國台語雙語為母語的人士,其國台語皆相當流利,但是較常使用國語。正式實驗中,受試者必須專心聆聽並理解句子的意思。實驗結果發現,相較於符合預期的情況,低克漏字機率(low-cloze words)與語碼交雜的情況皆引發N400反應,顯示兩者皆在語義整合上發生困難。然而,就N400的分佈而言,低克漏字機率的N400反應主要在中間偏後的腦區,語碼交雜的N400則是全腦的反應,顯示處理兩者的機制並不相同。此外,低克漏字機率的情況在前額葉的地方可以觀察到晚期正向波(late frontal positivity),可能與受試者預期的字和實際出現的字有概念上的落差相關。在語言轉換方向上,只有國語轉台語的句子引發N400,顯示由較常使用的語言轉換到較不常使用的語言時,會有語義提取或是語義整合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