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梁寒衣佛教小說研究
    (2011) 陳書渝; Chen Shu Yu
    臺灣現代佛教文學領域中,梁寒衣跨足多種文類的創作,對技法與義理高度掌握。同時涉及佛教文學的理論探討,將羅漢道至菩薩道修行進程的體悟,一以貫之地表現在作品當中,並以其總攝佛教文學的價值精神,可說是該領域的指標性作家。此外基於反寫實的訴求,梁寒衣揉雜運用意識流、魔幻現實、拼貼等小說技法,使其有了異於理論本色的表現。她的小說技法、內容都保持開放與彈性,無疑正是後現代的重要特徵。也因此打破臺灣文學場域現代→寫實→後現代的線性迷思,浮現現代與後現代一脈相承反寫實的思路,進而回應了80年代究竟是「後現代或後殖民」的問題。過往關注梁寒衣的導讀性文章很多,卻鮮少實際切入文本作技法與義理的深度討論,因此產生部分偏頗的評語。本文將研究範圍鎖定梁氏的佛教小說,透過新小說文學理論、現代佛教文學場域以及敘事學的方法面向,從佛教文學與現代小說兩條線路,來回應其貢獻與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