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越過藩籬:古雷希的《黑色專輯》、《郊野佛陀》和《我的美麗洗衣店》中的移動性
    (2016) 陳詩旻; Chen, Shih-Min
    本論文旨在討論哈尼夫•古雷希《黑色專輯》、《郊野佛陀》和《我的美麗洗衣店》中的移動性—被邊緣化的移民藉由身體的移動參與英國社會的轉型。本論文藉由討論古雷希自身經驗與他刻劃巴基斯坦移民在英國的移民經驗,延伸研究移民如何透過反抗性的移動挑戰刻板印象將個體身分僵化,並分別在種族、性別及社會階級分化上著墨。小說中的文化混種的主角拒絕被社會分類所約束,並利用其移動性穿梭於不同的社會群體間,進而於英國強勢白人文化中表達自我差異及立場。本文檢視古雷希的作品啟發個體永遠多重身分的可能性。本論文利用德勒茲、瓜達希、巴特勒及鮑曼的理論為研究框架,分為五個章節。第一章回顧古雷希為二代移民的成長背景,並連結其背景與作者筆下角色的反傳統思想,此外,此章節重新定義「移動性」且揭開其對抗不平等與約束的潛在能力。第二章利用德勒茲與瓜達希的游牧理論深入剖析《黑色唱片》中夏依(Shahid)變動的思想,分析他的移動、變動性如何破壞整個種族群體和英國社會強加在他身上單一的身分解釋。夏依具體化理論中的游牧民,拒絕屈服於任何一極端民族主義。第三章試圖援引巴特勒的性別展演理論討論《郊野佛陀》中顛覆的性別角色,揭露傳統的性別定義無法繼續滿足移動中的現代社會。透過卡林(Karim)和其他人物跨性別、跨種族的性行為,刻板印象的性別角色有機會被質疑且重新分配。第四章將檢視《我的美麗洗衣店》中社會階級的流動移動,利用鮑曼的流動的現代性理論探討主角奧瑪(Omar)與白人強尼(Johnny)二人的社經地位,如何在柴契爾(Thatcher)執政的英國社會下變動。隨著社會逐漸增加的不安全感、不確定性與個體性發展,固有的社會階級將走向崩解。第五章為結論,綜論古雷希文本中所呈現的移民與二代移民試圖逃脫安定,尋找自我的慾望,並歸結出移動性係由不斷追尋安定和改變之兩項交替所產生,為了完整個人身分認同。因為此尋找行為持續不斷,移動性將成為社會轉型的重大關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