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反共意識形態與性政治:1950-1960年代台韓社會中的他者們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 2019-04-??) 陳佩甄; Chen, Pei-jean
    「從北Gay」這個詞過去幾年開始出現於南韓的反LGBTQ 運動中,指控性少數團體就如同親北、親共人士,都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這樣的修辭不僅重新點燃過往政治時空中普遍存在的恐怖主義,亦再次將「性變態」(sexual perversion)和「政治顛覆」(political subversion)連結起來。本文認為「從北Gay」這樣的詞彙反映的不只是南韓社會內部的歷史問題,對照戰後初期台灣反共論述中的「性變態」身影,即可窺見當時台韓社會內部皆有類似的政治傾向。本文將追溯反共意識形態中「政治與性」如何交互運作:透過檢視大眾論述如何以「性變態」為特徵,將共產主義者「非人性化」,並塑造新的性∕別規範。為此,本文聚焦於1950-1960年代台韓媒體如何再現共產主義者和「性變態」者,並將詳細討論三部台韓小說:《重陽》(1961)、《永遠活著》(1959)和〈傻瓜與白痴〉(1966)。本文發現,媒體和文學再現的共產主義者和同性戀者皆與謀殺、性暴力和性變態有關,而這樣的表現手法促成了社會大眾對於這兩種人的仇恨情緒,並將這兩種人物轉化為意識形態和社會的不法分子。而這樣的作法,不僅讓政治意識形態得以進入各層級人民的生活領域,同時又以性別矛盾取代階級、種族、族群間的衝突與無解。本文強調,政治意識形態和性∕別規範必須交叉思考,才更能有效理解社會內部各種權力關係的運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