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周夢蝶詩風格生成論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 2014-04-??) 陳義芝; Chen, I-chih
    1950年代周夢蝶發表而未輯入詩集的詩超過六十首,在曾進豐編成《風耳樓逸稿》之前,這批為詩人剔除的稿,讀者很難看到。這批稿子固不足以言周夢蝶詩的風格,但在研究周夢蝶創作歷程時,卻能證明詩人的風格非一朝生成。周夢蝶詩風,形塑於《還魂草》,大成於《十三朵白菊花》。本文以其才性、身世、環境、學習,陳述他在體制外流亡、作為「圈外人」的心境,進而闡釋他詩中「煩惱即菩提」的靜態悲劇,分析其晚年轉折叩問、如環往復、自成一格的表意語系。歸結曰:沒有舊學的根柢,不能成周夢蝶風格;沒有佛經的體悟,不能成周夢蝶風格;沒有孤苦的身世遭逢,不能成周夢蝶風格;沒有自外於繁華情愛的「流亡」意識,亦不能成周夢蝶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