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英雄實踐聯盟:從語言學角度探討大型多人線上遊戲玩家的社會認同
    (2017) 張哲瑋; Chang, Che-Wei
    本研究以社會語言學的觀點探討大型多人線上遊戲 (Massively Multiplayer Online Game) 中參與者們是如何透過言談以創建一虛擬的實踐社群 (Community of Practice),又團體中是如何協調彼此的角色定位或身份認同 (Identity)。科技變遷,網際網路早已成為許多人不可或缺的生活伴侶,而大型多人線上遊戲尤其是當今文化中主流的社交場域。儘管如此,該互動平台卻甚少於學術界探討;在網路論壇和即時通訊應用程式漸漸為社會語言學者關切的同時,令人好奇的是,通常被視為休閒活動的線上遊戲是否亦乘載著豐富的社會訊息。 本論文採人種誌研究法 (Ethnography),研究者以「田野調查」的方式深入線上遊戲世界,共同參與該虛擬社會中的活動,並觀察紀錄玩家之間的互動模式。語料來源為英雄聯盟 (League of Legends) 此款於全球風靡已久的多人在線競技遊戲 (Multiplayer Online Battle Arena),共蒐集了一百場遊戲間玩家在對話窗口的互動情形。從玩家們的言語行為 (Speech Act),和其所透露的立場表達 (Stancetaking),我們得以推衍出該實踐社群的成員是藉何種互為主體性的策略 (Tactics of Intersubjectivity) 以認同自我及他人的社會角色。 身份認同的概念在以往被看作是個體生理或心理素質的體現,直到後現代主義時期成為能夠透過言談建構的社會意涵,進而發展為二十一世紀的學者們口中,社會互動及意識型態編織下的結晶 (Bucholtz& Hall, 2004, 2005)。本研究以此對社會認同之現代觀點為跳板,視線上遊戲中玩家們之間的言談為相互定義及塑造個體社會形象的重要媒介,以進一步探究該社群網路中的人際與社會動態。 研究結果指出,英雄聯盟玩家為一實踐社群的假設不僅可從該團體中對彼此的行為規範 (Norms of Conduct) 見端倪,成員們之間所使用的語言亦是有力的證據。不管是就語言形式或功能來看,英雄聯盟的玩家似乎有著一套共通且獨特的用語,外界的人不易理解。在此社群中最常見的語言溝通模式包含戰略消息通報、情緒反應、情勢分析、遊戲表現評論,以及行動策劃;大部份的成員尤其會用命令的口吻要求隊友配合執行任務,或因為遊戲中的挫折而責難他人,說明著他們習慣用較具攻擊性 (Aggression) 的態度來展現自己相對專業的玩家身份。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所討論具攻擊性的行為表現不應標籤於全體的英雄聯盟玩家,而需被視為區辨該社群內一次團體的重要因素,此類型的玩家視遊戲內建的聊天系統為遊玩時行使社會權力 (Social Power) 的最佳途徑。 本研究試圖藉著對言談詳細的描述來帶出線上遊戲玩家遊玩的過程中社會意義的協調(Negotiation of Meaning),包括該實踐社群理念與目標的共建,以及成員間社會地位的相互認同。我們從調查中得知線上遊戲對某些人來說並非如想像般「休閒」,反而牽涉嚴肅的人際議題,也就是說,線上遊戲這個社交平台可以被看作是玩家與他人、更是與自我對話的學習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