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普遍語法與華語正反問句的第二語言習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1998-10-01) 陳純音; 洪儷真 
    本實驗旨在藉由研究來台學習華語之日本學生與美國學生華語正反問句(A-not-A Questions) 之習得情形,探討第二語言中普遍語法之重要性與母語之角色。實驗組是 60 位師大國語中心的美、日學生;控制組則是 20 名中國學生。本實驗共設計兩組測驗:一是偏好題 (a preference task) 、另一是重組題 (a restructuring task) 。實驗結果發現大部分的美、日學生在華語習得初期即對主要成份參數 (the Head Parameter) 作出正確反應,顯示母語干擾並不顯著。由此可見,第二語言習得中普遍語法之存在。本實驗結果,除可証實普遍語法在第二語言中之重要性外,對華語正反問句語法理論之沿革,亦有參考之價值。
  • Item
    從極小理論看臺語的「敢」字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1998-04-01) 陳純音;  沉世忠 
    本文旨在應用杭士基教授(Chomsky, 1995)一九九五年的極小理論(Minimalist Program)分析臺語的「敢」字句。文中提議臺語的「敢」可視為一提升動詞(raising verb),後接一呼應詞組(AGRsP);此呼應詞在臺語包含二個強烈屬性(strong features):一是疑問記號([+Q1),另一是焦點記號([+focus])。因此二屬性之故,臺語的「敢」須在邏輯層(LF)移至呼應詞之位置,此移位過程證實臺語「敢」字移位屬第三型主要語移位(X°movement)與其它語言不同,移位不可超過一大句子(CP)。此移位理論除能解釋臺語的「敢」字句中之孤島效應(island effect)外,對臺語的「敢」字句中的焦點訊息亦能提出適當之解說。
  • Item
    Is Antecedent Government Workable?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 1994-06-??) 陳純音
  • Item
    Binding in Comparative Constructions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 1995-06-??) 陳純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