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雙重易裝:梁祝易裝劇場中的酷兒操演
    (2011) 陳瑄; Chan Shuen
      本論文以變裝為中心,探討民間故事梁祝所呈現的性別混亂和酷兒潛在性。不少梁祝的現代改編都對同志議題加以著墨,視祝英台之易裝為同性戀的暗喻,因此,不難在其中發現將易裝和同性戀硬性掛鉤的傾向。針對這一點,本篇論文強調易裝的矛盾性質,並質疑認定易裝與同性戀必然有關的看法,在以易裝(而非同性戀)為重心的前提下,尋求突顯梁祝之酷兒面向的其他可能性。本論文提出中國戲曲中的反串傳統可把梁祝的酷兒性發揮至極至,當文本梁祝的內在易裝與戲曲梁祝的外在反串在舞台上結合時,會產生一個「雙重易裝」結構。本文借用茱蒂‧巴特勒的性別操演理論,討論該雙重易裝結構作為酷兒表演如何在舞台上下建構性別,不只強化了梁祝的酷兒性,同時在反串演員的身上製造性別混亂,塑造其延伸至台下的酷兒形象。   本篇論文共有三章。第一章探討梁祝戲曲中的雙重易裝結構,以及該結構如何深化梁祝的酷兒面向。第二章以香港電影《魂魄唔齊》(2002)為例,分析其中所呈現的雙重易裝結構,以及反串表演如何把反串演員塑造成為酷兒角色。第三章討論反串表演在反串演員離開舞台後的延伸,以及透過反串表演建立第三性別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