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26
  • Item
    分布型水文-力學連結模式於山地集水區崩塌潛勢動態分析之應用
    (2009) 莊永忠
    摘要 臺灣山地集水區地形陡峭且地質脆弱,加上每年颱風與豐沛雨量影響,致使崩塌事件頻傳,崩塌潛勢預測因而成為集水區災害防治與經營管理之重點項目。然由於影響崩塌發生之氣候與地文因子具高度時空變異性與不確定性,故如何於動態分析基礎上進行不同尺度之山地集水區崩塌潛勢模擬,即為值得探討之議題。有鑑於此,本研究以降雨型淺層滑動崩塌為對象,針對小面積蓮華池4 號與5號集水區,以及大面積石門水庫玉峰流量站上游集水區,以集水區土壤飽和度動態變化為連結因子,探討具崩塌潛勢動態分析能力之分布型水文-力學連結模式,於不同尺度集水區之應用方式與模擬效度。 在水文動態分析方面,本研究結果顯示若以分布型水文模式搭配連續性氣候資料進行模擬,在颱風與高降雨量時期之模擬效度明顯優於乾季,而土壤厚度與水力傳導度設定則為影響成果正確性之主要因素,且在小面積且地文因子均一性高之集水區,採用全域一致之地表覆蓋、土壤厚度、土壤屬性與水力傳導度設定即可達到80%至87% 模擬效度;而地文因子複雜程度高之大面積集水區,其模擬過程則必須考量地文因子時空變異性,始能達到較佳成效。除此之外,本研究亦發現集水區邊坡範圍之地形指標,與各時期邊坡土壤飽和度均具有高度線性正相關,此將有助於簡化複雜之水文分析流程。 在崩塌潛勢動態分析方面,本研究透過土壤飽和度空間分布動態變化連結無限邊坡模式,再透過蒙地卡羅重複模擬與機率轉換,以產出集水區不同時期崩塌潛勢動態變化。而將模擬結果與實際崩塌位置進行套疊檢核後,發現模擬結果約達62.1%至78.2%之動態模擬效度,且滑動面深度與地質參數設定均會造成顯著影響。總體而言,本研究流程具有超前性預測之能力,有助集水區經營管理者進行防救災分析與規劃,並能提升崩塌預測之即時性。
  • Item
    山地集水區崩塌潛勢之動態變化研究
    (2009/05/06-07) 莊永忠; 沈淑敏
  • Item
    桃園海岸林分發展與地形變遷之關聯性研究(1978~2004)
    (國立臺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地政學系, 2011-05-01) 莊永忠; 林雪美; 沈淑敏; 廖學誠 
    海岸林分發展與環境變遷息息相關,地形即為重要影響因子之一。本研究透過地理資訊圖層套疊呈現1978∼2004年間桃園海岸林分空間分布變化,探討其與地形變遷之關聯性,並對照林務局歷年保安林總成圖層分析造林地規劃之適宜性。結果顯示桃園海岸之林分在二十六年間因濱線內移致使林分前緣持續後退,其中又以草漯海濱、觀音工業區外濱海位置(富林溪口至大堀溪口,海湖底與樹林子)、以及觀音溪口至小飯瀝溪口段最為嚴重。而沙丘後退內移,以及沙丘位置之林木生長條件不佳亦造成林分受害,致使林帶寬度大為縮減,因而大幅降低林分阻隔飛沙與固定沙丘之能力。而對照林務局歷年保安林造林台帳圖後,亦發現許多保安林邊界已不符合近年海岸變遷與林分發展趨勢,應視目前情況進行擴編或解除,以利當地長期之林分發展。
  • Item
    水里溪上游集水區檳榔園熱點空間分析之研究
    (2012/04/21-22) 葉春國; 莊永忠; 廖學誠
  • Item
    桃園海岸防風林時空變遷之研究
    (2012/04/21-22) 連美綺; 吳治達; 莊永忠; 廖學誠
  • Item
    桃園海岸地區土地利用變遷之研究-馬可夫模式應用與分析
    (2011/11/09-10) 連美綺; 吳治達; 莊永忠; 廖學誠
  • Item
    集水區崩塌潛勢動態變化之研究-以蓮華池為例
    (2010-05-25) 莊永忠; 廖學誠; 黃正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