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COVID-19疫情下大臺北移居者的移動性、恐懼與協商
    (2023) 盧宣妙; Lu, Hsuan-Miao
    以COVID-19因人群移動而擴散為核心,本研究探討政策的實行與新聞媒體的傳播如何使民眾感到恐懼與憂慮。在移動過程中,情緒對路徑和模式的選擇有密切關聯。由恐懼引起的的一連串防疫措施,不僅改變人們日常的移動模式、形成疫情下新的移動性,更建構出恐懼之地的想像。本研究以「他者」的概念進行恐懼之地的論述。病毒將人作為載體,藉由人們的移動而傳播。為降低病毒擴散的機會,中央及各縣市政府皆下令人們避免不必要的移動與群聚政策。甚至在確診病例數較少的縣市,由各地方首長為首,建立跨區域移入該縣市的障礙。此障礙設置間接區分了你我的不同。同時也透過新聞媒體作為中介,以增加疫情恐懼感的敘事方式,將大台北地區建構為恐懼之地。恐懼之地的想像不限於事件發生地,也就是居住在大台北地區人們的想法,而是全台灣人民一致共享的認知。隨著疫情趨緩,人們對恐懼之地的想像與認知也隨之消逝。當談論COVID-19的區域差異時,經常是以客觀的數據資料呈現各縣市的嚴重性差異。而本研究則從他者的概念切入,觀看以大眾媒體為中介,人們主觀的恐懼情緒與移動性,如何形成恐懼之地與安全之所的區域想像之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