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6 of 6
  • Item
    韓愈記體文章的抒情性書寫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2011-09-01) 王基倫
    本文旨在探討原本以敘事性質為主的記體文章,如何在唐朝古文家韓愈的手中,成功地改換成以抒情性質為主的書寫。韓愈一方面能遵守傳統舊制的規範;另一方面又突破舊制,提出創新寫法,讓抒情性書寫成為可能,從而加強了文學的功能。於是,在記體文章的書寫中形成了兩種創新的現象:(一)游移於敘事與抒情之間,展現敘事性與抒情性交融的書寫特性,(二)以抒情性取代敘事性,展現記體文章的抒情性書寫特性。這兩種現象都增添了古文記體文章的寫作技巧,也對北宋古文家如歐陽脩等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Item
    陳衍《石遺室論文》論唐代古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2008-09-01) 王基倫
  • Item
    韓愈散文分期意義之探討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 2005-12-01) 王基倫
    對某一時代或某一作家的作品進行分期的探討,能增進作家作品較全面性的理解。然而韓愈散文很少見到分期的說法。若有學者對他的散文進行分期的討論,則分期是否恰當?韓文的分期能否與韓詩的分期同步?這裡面涉及判準當如何建立?以及建立分期之後的意義為何? 本篇論文參考韓詩的分期的說法後,認為韓愈散文的分期應當以「生平的變化」作判準,分三期較為恰當。第一期是韓愈出生至德宗貞元十九(803)年十二月被貶陽山之前。第二期是德宗貞元二十年至憲宗元和八年(813)春作〈進學解〉之前。第三期是憲宗元和八年三月以後,至穆宗長慶四年(824)止。以此分界,合乎韓愈生活的變化情形,也能印證韓愈散文風格的轉變現象。 建立分期之後,可看出韓愈散文早期的特色有三:一是求仕上書相關作品甚多,二是多數作品帶有平正古樸的語言風格,三是建立起“文以明道”的文學觀,此一觀念成型之後,終身不改。中期的特色有三:一是書牘、贈序、墓誌銘的作品大量增加,二是不再多作闡揚文藝理論的工作,代之而起的是大膽的實踐與創新,明顯追求詩文的雄奇變怪,三是韓愈與佛老之徒有所接觸,也受到佛學教義的影響,他的散文開始提出強烈的反佛老主張。至於晚期的特色也有三:一是延續前期有許多墓誌銘作品之外,大量增多了奏議、哀祭類作品,二是晚年筆調更趨成熟,在文體、主題上都能因事制宜,三是隨著境遇心情的轉變,詩文風格又漸趨平緩,立言趨於謹慎,語氣平和許多。
  • Item
    陳衍《石遺室論文》論唐代古文
    (國文學系, 2008-09-??) 王基倫
  • Item
    韓柳古文的美學價值
    (國文學系, 1996-03-??) 王基倫
    近年來,學界十分重視美學的研究方式,然而將之運用至古文研究的並不多見;本文即嘗試借用美學的基本概念,探究韓柳古文的美學價值。首先,從韓柳二人對現實社會的深刻觀察出發,總論韓柳古文的美的對象,及其語言形式的審美要求。其次,從韓柳二人對山川自然的仔細體悟,而後提出再現模擬的種種觀照,肯定其古文「自然美」之產生;於此,柳文作品多於韓,其評價亦高於韓。再其次,討論韓柳二人如何結合主體與客體、內容與形式,創新而成有唐一代之古文「藝術美」,循此方向,得知其提倡「文以明道」,以「能自樹立」的手法,寫出「句讀不類於今」的語言文字,乃至突破體類舊制,融合諸家風格,終將文學建構成思想活動的藝術,此則韓柳二人俱有不可磨滅的貢獻與勞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