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歐美見聞的敘事策略:臺灣日治時期知識菁英的行旅論述
    (2013/07-2015/07) 林淑慧
    體驗異地文化為旅遊目的之一,藉由遠離家園後的感知與跨界經驗的書寫, 表達作者的內在意識及世界觀。目前所見日治時期遠至歐美各國的旅遊書寫極為 有限,這些文本為知識菁英思索並沉澱後的論述,因而別具學術研究的價值。故 以日治時期旅遊多國的顏國年(1886-1937)、杜聰明(1893-1986)與陳炳煌(雞 籠生)(1903─2000)為例,擇取《最近歐美旅行記》、《杜聰明博士世界旅遊記》 與《海外見聞錄》及其他相關作品的歐美見聞為研究文本,探討其跨界行旅敘事 的共性與殊性。從作者學養、文化資本及旅遊動機等出發前的面向,到行程設計、 參觀地景、與當地人的互動等過程,皆呈現旅遊與敘事的密切關聯。尤其旅遊書 寫、影響實踐、文化批判與省思等與回歸後的議題,更隱含知識菁英在離與返之 間的衝擊。主要採文獻研究、文本詮釋並結合田野訪談等質性研究法,梳理作者 於日本殖民下出遊的跨界思維。不僅廣泛蒐集見聞錄的相關史料,如:序文、唱 和集、回憶錄、言論集等;同時,藉由訪談作者的後代及相關人士,以深入理解 外緣背景。透過敘事者所見歐美社會與本地的差異,藉由比較、重溫的省察而理 解本身境遇,因而改變自我的視界。他們關注歐美都會現代性、教育制度的考察、 民主思潮及國民性,流露對於文化差異或觀摩或批判的視角。從這些旅遊見聞錄 分析直敘、參照、比較、批判等表現手法,且詮釋字裡行間的象徵意涵。期望藉 由旅遊見聞錄題材及敘事策略的分析,呈現同處殖民地知識菁英的敘事特色,以 助於釐析台灣日治時期旅遊書寫發展的脈絡。
  • Item
    旅人的體驗與視界:《臺灣教育會雜誌》漢文報的遊記敘事
    (2011/08-2012/07) 林淑慧
    旅遊文學不僅是空間移動體驗的紀錄,且蘊含旅人投身自然或人文環境的感知,其敘事位置更反映作者的視界。台灣十七世紀到當代的旅遊文學蔚為長流,其中,遊記具散文體敘事特質,爬梳文本並參照相關研究成果,將有助於釐析旅遊文學史的發展脈絡。因《臺灣教育會雜誌》為日治時期發刊長久的系列雜誌,且於1903(明治36)年到1927(昭和2)年增設漢文報,在臺灣文學場域上頗具代表性。本專題研究計畫以此雜誌的漢文報為主要範疇,探討所收錄台灣與日本遊記的敘事意義,並論析旅人的現場體驗與視域。這些作者多為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的師生,或是如林呈祿、王敏川、張淑子等關注教育的人士,亦有一些傳統文人如吳德功以及中村櫻溪等日本學者。遊記或流露作者的地方感與認同,或於字裡行間隱含殖民權力的滲透,此類旅遊文學與文化之間的關聯,亦是值得研究的議題。故從台灣意象、八景書寫、修學旅行、參觀共進會、現代性體驗等面向詮釋文本;同時分析遊記文體的功能性、內容佈局、詩文對話以及作者的視域等,有關遊記主題與形式的表現策略。又為呈顯此刊物所載遊記與日治時期遊記的共性與殊性,故與刊登於《台灣日日新報》、《台灣民報》等系列報刊的遊記主題相比較,以期為台灣旅遊文學史料的蒐羅及詮釋貢獻心力。
  • Item
    敘事、再現、啟蒙--林獻堂一九二七年日記及《環球遊記》的文化意義
    (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 2008-12-01) 林淑慧
    林獻堂為台灣二十世紀上半葉的知識菁英,於文化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其日記不僅因牽涉眾多事件而具有歷史厚度,且蘊含個人的思想關照。他又是日本殖民時期首位遠至歐美多國旅遊的台灣知識分子,遊記所錄旅途時間之長、空間移動之廣,當時難有台灣人能超越他,更增添他的旅遊書寫所蘊藏的學術研究價值。本文以林獻堂一九二七年日記及《環球遊記》為文本,參考旅行、敘事等理論概念,分別就「從日記到遊記的自我敘事」、「世界歷史記憶的再現」、「日記與遊記的文化啟蒙論述」等三個主題面向加以探討,以期能呈現這位台灣知識分子的日記與旅遊書寫在文學與文化史上的特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