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茶產業體驗經濟模式研究-以遊山茶訪與茶二指觀光茶園為例
    (2022) 林東毅; Lin, Dong-Yi
    臺灣茶產業發展歷史悠久,從清領時期北部地區茶出口,帶動經濟重心漸由南往北移動,也形成特有的產銷供應鏈,從生產端的茶農、銷售端的茶商、茶莊與零售端的消費者,其消費型式也逐漸多元化,從傳統的茶道與現今年輕人人手一杯的手搖茶飲,可以看出茶產業發展的兼容並蓄。隨著時代的演進,現代人的工作壓力與日俱增,也因此更加重視周休二日的休閒活動,加上近年政府大力推展觀光政策與進行觀光行政組織改造,期能為臺灣「觀光立國」之願景,奠下穩固的基礎。本文以體驗經濟(包含教育、娛樂、美感與逃脫現實體驗)、遊憩涉入程度(包括中心性、自我表現與吸引力)、滿意度(包括活動規劃、空間規劃與產品價值滿意度)、忠誠度(包括購買、重遊意願)為主題,並以遊山茶訪觀光工廠與茶二指故事館觀光茶園兩地點為研究範圍,共計發放228份問卷,旨在探討製茶觀光工廠與觀光茶園之差別、遊客體驗經濟模式對遊憩涉入、滿意度與忠誠度之間的關係、遊憩涉入是否為體驗經濟與滿意度之中介變項與遊客背景是否對本研究變項產生差異。本研究以SPSS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並以線性結構進行模式檢定。研究結果顯示:體驗經濟模式對遊憩涉入有正向且顯著影響,徑路係數為0.85;遊憩涉入對滿意度有正向且顯著影響,徑路係數為0.2;滿意度對忠誠度有正向且顯著影響,徑路係數為0.95;遊憩涉入對體驗經濟模式與滿意度的間接效果為0.17,結果顯示產生部分中介效果;不同遊客的背景屬性以獨立樣本t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體驗經濟模式、遊憩涉入、滿意度及忠誠度部分子構面達顯著差異。本研究除了將遊客心理感知具體化外,亦從經營者角度探討觀光工廠法規、經營模式比較,從中瞭解遊山茶訪與茶二指間的異同,並以地理學角度探討在國中教學、產銷邊界與食安議題上能為學習者、經營者與消費者有所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