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高雄紅毛港:一個漁業聚落的社會變遷(1624-2005)
    (2007) 林妙娟
    摘要   高雄紅毛港是一處飽受爭議和逐漸凋零的傳統漁業聚落。一個曾經是高雄重要的漁業港口,如今卻在工業化浪潮下即將走入歷史的漁村。週遭環境的污染和政府遷村的政策下,未來紅毛港完成拆建和遷村後,這一處長達近四百年歷史的土地,聚落、傳統建築、經濟型態和人文風俗等將面臨改變和湮沒。    本論文除了試圖重建並詮釋紅毛港聚落的整個歷史發展和社會變遷外,也希望從中初步地比較農漁村的相同和相異點,進而突顯漁業聚落所獨具之海洋文化特色。其中針對聚落的建立與發展做歷史脈絡的追溯和探討,並探討紅毛港的社會組織、包括血緣、地緣組織和社團組織的發展,從祭祀圈、宗族與社團的關係網絡來探究聚落居民的凝聚力。還有從其生計活動漁業、養殖業的興衰起落,到其他產業的發展,以及戰後整個聚落因為社會趨勢和政府政策影響所造成的產業結構變遷均為探討重點。另外針對當地社會生活的發展亦作探討,包含當地民俗祭典和宗教活動,以及居民早期至今的食衣住行育樂等日常生活,進而闡明該漁村生活方式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