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宜蘭地區閩南語使用情況調查報告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1996-11-01) 陳國章; 李玉芬; 韋煙灶 
    在以臺灣為範圍的閩南語體系中,宜蘭地區過去一直是以漳州腔為優勢音的「語 言島」,宜蘭地區閩南語使用也隨著政治、社會、經濟、教育環境等的變遷而有不同面貌, 本研究的目的有三:調查宜蘭地區漳州腔的使用情形;了解宜蘭地區漳州腔使用的空間變 化;探究宜蘭地區漳州腔使用的影響因素。得到具體結論如下: 1. 整體而言,宜蘭地區漳州腔保存尚稱完整,但在日常生活中與泉州腔混用,學生保留漳 州腔的程度,稍高於家長,可見「與外界接觸的頻率」會影響語言的使用習慣。 2. 在個別詞語上,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洗澡、吃飯」可能受大眾傳播媒體的影響,漳州 腔的使用已經不敵偏泉州腔的臺灣優勢腔。「打哈欠」一詞,居民主要仍以漳州腔發音, 殆以其發音特殊且很少使用,反而能根深蒂固的保留下來。其他詞語的使用目前仍以漳州 腔略佔優勢。 3. 在空間分布上,宜蘭地區閩南語的使用,並無明顯的區域差異,均為漳州腔和泉州腔混 用,唯較偏僻、孤立的地區,漳州腔的保留呈現略高的態勢,如蘇澳鎮之朝陽里,例外的 應是大陳移民村與眷村,但其形成原因不在空間因素,而是時間因素與官方政策。 4. 宜蘭地區漳州腔的使用與學生的「出生地、住在宜蘭的時間、家裡的主要使用語言」有 關;與性別無關。家長方面亦與性別無關,而與「住在宜蘭的時間、工作地點、年齡、學 歷、籍貫」較相關。一般而言,出生地在宜蘭、住在宜蘭的時間愈久、家裡主要的使用語 言為閩南語、工作地點一直在宜蘭地區、年齡愈大、籍貫為宜蘭、學歷愈低者,愈偏向使 用漳州腔;反之,則偏向使用泉州腔。 5. 在族群的差異對語言使用的影響上,屬於蘭陽平原區的聚落,不管是過去曾是平埔族、 客家人、閩南之泉州人,經過百餘年的融合,皆早已經「涵化(Acculturation)」而使用優 勢族群的漳州腔,成為同質性極高的單一「語言地理區」。泰雅族原住民所用的閩南語則 直接受臺灣偏泉州腔的優勢音影響。 6. 南澳地區的漢人語言地理特性,可作為宜蘭地區語言變遷過程中具體而微的例證,亦可 驗證語言地理學的基本理論,如生活方式與土地關係密切者較易保留原音;與外界交流頻 繁的核心區語言變異情形超過偏僻的邊陲區;外來語言的侵入是沿著交通線由近而遠擴散 開來。
  • Item
    宜蘭地區閩南語使用情況調查報告
    (地理學系, 1996-11-??) 陳國章; 李玉芬; 韋煙灶
    在以臺灣為範圍的閩南語體系中,宜蘭地區過去一直是以漳州腔為優勢音的「語言島」,宜蘭地區閩南語使用也隨著政治、社會、經濟、教育環境等的變遷而有不同面貌,本研究的目的有三:調查宜蘭地區漳州腔的使用情形;了解宜蘭地區漳州腔使用的空間變化;探究宜蘭地區漳州腔使用的影響因素。得到具體結論如下:1. 整體而言,宜蘭地區漳州腔保存尚稱完整,但在日常生活中與泉州腔混用,學生保留漳州腔的程度,稍高於家長,可見「與外界接觸的頻率」會影響語言的使用習慣。2. 在個別詞語上,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洗澡、吃飯」可能受大眾傳播媒體的影響,漳州腔的使用已經不敵偏泉州腔的臺灣優勢腔。「打哈欠」一詞,居民主要仍以漳州腔發音,殆以其發音特殊且很少使用,反而能根深蒂固的保留下來。其他詞語的使用目前仍以漳州腔略佔優勢。3. 在空間分布上,宜蘭地區閩南語的使用,並無明顯的區域差異,均為漳州腔和泉州腔混用,唯較偏僻、孤立的地區,漳州腔的保留呈現略高的態勢,如蘇澳鎮之朝陽里,例外的應是大陳移民村與眷村,但其形成原因不在空間因素,而是時間因素與官方政策。4. 宜蘭地區漳州腔的使用與學生的「出生地、住在宜蘭的時間、家裡的主要使用語言」有關;與性別無關。家長方面亦與性別無關,而與「住在宜蘭的時間、工作地點、年齡、學歷、籍貫」較相關。一般而言,出生地在宜蘭、住在宜蘭的時間愈久、家裡主要的使用語言為閩南語、工作地點一直在宜蘭地區、年齡愈大、籍貫為宜蘭、學歷愈低者,愈偏向使用漳州腔;反之,則偏向使用泉州腔。5. 在族群的差異對語言使用的影響上,屬於蘭陽平原區的聚落,不管是過去曾是平埔族、客家人、閩南之泉州人,經過百餘年的融合,皆早已經「涵化(Acculturation)」而使用優勢族群的漳州腔,成為同質性極高的單一「語言地理區」。泰雅族原住民所用的閩南語則直接受臺灣偏泉州腔的優勢音影響。6. 南澳地區的漢人語言地理特性,可作為宜蘭地區語言變遷過程中具體而微的例證,亦可驗證語言地理學的基本理論,如生活方式與土地關係密切者較易保留原音;與外界交流頻繁的核心區語言變異情形超過偏僻的邊陲區;外來語言的侵入是沿著交通線由近而遠擴散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