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42
  • Item
    杜甫近體詩格律研究:優選理論韻律制約分析
    (2006/08-2007/07) 吳瑾瑋
    本篇以韻律制約架構來討論杜甫近體詩的詩律意義。雖然詩律係一文學語言使用 的語法,然以普遍語法立場而言,口說語法和詩律語法乃是語言系統的次級語法。 因此,研究詩律時,或說詩律所要求的部分條例,往往也是口說語言使用時的限 制,詩律乃是語言使用限制的一種呈現,在優選理論的架構下,是這類制約的排 序層級很高,以致所謂的拗句是鮮少或禁止的詩句結構。 本篇研究以杜甫詩作中的近體詩為主,即以」專家詩」角度,檢視杜甫近體詩五律 與七律的數百首詩作,以語料庫語言學概念建構杜詩語料庫,註記詩句平仄韻律 結構,以及句法結構,再分類統計成數種類型。將檢視詩作中合平仄詩律或違律 的數量,再檢視韻律結構和句法結構相合或相違的類型。從分析中將看到韻律制 約如BINARY-BRANCHING(二分支制約),音韻步型態(FOOT-TYPE),強制斷句界限 (STRONGEST-BOUNDARY)等制約排序層級調整互動以致產生幾種近體詩律詩的類型。
  • Item
    杜甫詩格律研究(Ⅱ)---從優選理論韻律制約分析
    (2007/08-2008/07) 吳瑾瑋
    本篇研究為延續前年度的研究,是以優選理論韻律制約架構來討論杜甫詩作其他 體裁的詩律。詩律語法是一文學語言使用的語法,也是語言系統的次級語法。每 位詩人在詩格律的要求下創作時,消極說來是受限於詩律語法,其實是語言使用 限制的一種呈現。在優選理論的架構下,是與詩律有關的韻律制約的排序層級很 高,以致表現出詩句結構,展現出詩的風貌。 之前研究以杜甫詩的近體詩為主要範圍,檢視杜甫近體詩五律與七律的數百 首詩作,以語料庫語言學概念建構杜詩語料庫,註記詩句平仄韻律結構,以及句 法結構,再分類統計成數種類型。將檢視詩作中合平仄詩律或違律的數量,再檢 視韻律結構和句法結構交錯類型。統計成果發現,杜甫近體詩的格律風格,以押 平聲聲調韻腳為大宗,平仄合粘合對比例很高,顯示杜甫創作的嚴謹態度。從分 析中將看到韻律制約如BINARY-BRANCHING(二分支制約),音韻步型態(FOOT-TYPE),平 聲聲調製約(PINGTONE)等制約排序層級調整互動以致產生幾種近體詩律詩的類型。 在接續的研究中,將檢視杜甫古體詩及樂府詩的部分,和近體詩的詩律要求 不同,在優選理論架構下,是相關的韻律制約排序層級不同所致。也將檢視中唐 白居易的新樂府數十首,在格律方面比較兩位詩人的詩律語法之同異,也比較不 同時期的詩律語法之變化。
  • Item
    從優選理論分析杜甫近體詩律
    (臺北市:文鶴, 2007-02-01) 吳瑾瑋
  • Item
    蒙古語元音和諧與音韻共存限制研究:徵性集合論觀點
    (2012/08-2013/07) 吳瑾瑋
    本研究計畫將以徵性集合論觀點來分析蒙古語中元音和諧)及輔音共存限制現象,並應用優選理論架構,期以具有相關普遍性制約之排序層級爬梳蒙古語元音和諧及音韻共存限制之機制。蒙古語中的元音和諧現象是代表音韻特色之一。元音和諧是韻律詞裡不相鄰元音的同化歷程,並且要求在某些徵性要一致。又蒙古語中韻律詞衍生音節劃分歷程中有元音加插現象。元音加插的位置及必要性是因為蒙古語對於輔音串的組合有若干限制。徵性集合論將徵性歸納為數個集合,允許音韻規律、限制及制約等等只影響集合內若干徵性,以此說明某些不同類徵性卻經常連袂共存所形成的音韻現象,就如在不同染色體上的基因共同連袂控制某臉部特徵。而此觀點可以應用優選理論中制約可違反性以及最小違反說明衍生歷程。制約層級的高低排序篩選違反制約層級最低,違反次數最少者,是避開顯著結構的優選值。而經由徵性集合論觀點應用優選理論架構,可為蒙古語中元音和諧及輔音共存限制現象提出一貫的解釋。
  • Item
    漢語複輔音習得研究
    (2003-08-01) 吳瑾瑋
  • Item
    重疊詞音韻構詞交錯研究---以漢語方言為範圍
    (2009/08-2010/07) 吳瑾瑋
    本篇研究試圖以優選理論制約排序的理論架構來分析漢語方言重疊詞中音 韻和構詞交錯現象。從現代音韻構詞理論來看,將重疊詞的產生視為一種詞綴 化歷程,而重疊複製部份是一韻律單位。而就重疊詞的形式而言,完全重疊者 是音韻構詞成分都相同,部分重疊者則是音韻部分有了變化,如漢語方言中。 如東勢客家語的重疊結構的變調和非重疊詞的連讀變調不同;或如漢語崇明方 言的重疊式,除了連讀變調不同其他詞,聲母也會產生變化。針對這些重疊詞 中構詞和音韻交錯現象,優選理論分析要點是音韻結構制約與照應制約排序不 同所致。重疊部分之形式選擇有限,是因為結構制約排序高,以致以不顯著的 形式出現;而部分重疊或是重疊詞特別的音韻現象,是因為重疊部份和複製詞 幹照應、詞幹和基底形式照應,這兩組的影響力比較大的緣故。 本篇研究初階段以漢語方言為主要分析範圍,除了擴展性的重疊詞外,也 將合音詞的構詞音韻現象納入分析。就優選理論而言,這兩類詞彙的產生均由 上述幾類制約排序而生的。將先行從多年來漢語方言調查的成果中收集相關語 料,建立一資料庫。再按現象分為數種重疊類型,分別從音段音節結構和超音 段聲調變化討論,以為重疊詞之機制提出分析。
  • Item
    蒙古語音韻構詞分析
    (2014/08-2015/07) 吳瑾瑋
  • Item
    從語料庫觀點比較研究徘律詩與古體樂府詩之韻律結構---以杜甫詩為範圍
    (2008/08-2009/07) 吳瑾瑋
    本篇是從語料庫觀點比較研究徘律詩與古體樂府詩的韻律結構,詩作主要以 杜甫詩為範圍,試圖從大量的詩句語料中作微觀研究,爬梳徘律詩和古體樂府詩 韻律結構基本單位的差異及形成機制。杜甫詩作中近體詩、古體詩和樂府詩數量 龐大,因此在唐詩類型的比較研究是堪稱代表性的。就平仄、押韻及對仗等詩律 方面,徘律、古體樂府各有不同的詩律特性,因而表現出不同的風貌,如徘律是 近體詩中一類,講究平仄押韻對仗要合詩律;杜甫詩作中,雖然徘律詩句僅能五 言七言呈現,但古體樂府詩句也以奇數音節(三言、五言、七言)為多;但是唯有 詩句數目方面,徘律及古體樂府詩皆不受限制。是故,本研究中試圖從所建構的 杜詩語料庫中,整理歸納杜詩徘律及古體樂府詩之韻律結構基本單位,比較各類 型中的差異。而韻律結構基本單位中包括韻腳位置和歸類、各音節平仄分布、句 式分割等訊息,而徘律詩與古體樂府詩之韻律結構的差異,是因相關韻律制約不 同的要求所致。韻律制約如二分支制約(BINARY-BRANCHING)和決定偶數句韻腳位置直 接相關;平仄分布、句式分割及黏對要求等和音韻步型態制約(FOOT-TYPE)有關;平 聲調制約(PINGTONE)則決定韻腳歸類。這些韻律制約的影響力,在徘律及古體樂府 詩形式表現不盡相同。
  • Item
    臺灣客語四縣腔與大埔腔連讀變調現況調查研究
    (2012/02-2012/11) 吳瑾瑋
    本研究計畫期以社會語言學觀點來分析探討臺灣地區客語四縣腔與大埔腔變調的現況。近些年間,針對臺灣地區客語現況調查的研究已經累積相當豐碩的成果。除了地區分布的現況調查之外,從社會語言學的年齡、性別、社經背景等參數著手調查,亦能對現階段客語使用現況有完整面貌的呈現。本研究計畫不同於之前的客語調查,其語言重點在於字音或單詞之音義,而本計畫主要調查分析的音韻現象是苗栗四縣腔和東勢大埔腔的變調現況,一般的書面教材記音皆以本調為主,輔以變調規律之說明,然真實之變調調值須透過聽與說之歷程,以致穩定性更不易維持。現今四縣腔仍有陰平變調現象,而人數比較少的大埔腔有陽平、陰平、陰去三種連讀變調現象。 本研究計畫調查四縣腔與大埔腔的連讀變調之使用現況,區分年齡、性別與教育社經等參數,尋訪不同的發音人,給予二至四音節詞彙或短句,紀錄連讀變調的表現。爾後透過PRAAT的語音分析工具,具體呈現不同參數群組在連讀變調方面的差異。經過這樣的分析歷程,或可得知四縣腔與大埔腔連讀變調的穩定實況,大埔腔的三種連讀變調之穩定性是否一致;也可以比較出不同年齡層在連讀變調的掌握狀況。 這研究的成果一方面可以深入了解台灣地區客語使用現況,也可以提供客語振興復育教育、教材、教學等方面提供有效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