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2 of 2
  • Item
    湘軍派系源流分支之研究
    (1996/08-1997/07) 吳志鏗
  • Item
    湘軍史專題研究(I)
    (1997/08-1998/07) 吳志鏗
    八十七會計年度「湘軍史專題研究」研究計畫中文摘要:歷來學者有關湘軍的研究,對部分重要關鍵性問題仍有爭議,如湘軍是否「兵為將有」、湘軍督撫是否專政等,均有若干不同的見解,甚至對該支軍隊是否為湘軍亦存在不同的認知。之所以如此,主要由於湘軍為一籠統的稱呼,為一龐雜軍伍的集合體,各支各系湘軍成軍時間、目的等並不相同,其組成或餉項來源等亦各自有異,各支之間更不相統屬,學者不易全盤掌握。因此,要釐清有關湘軍的問題,根本解決之道,應在於能對湘軍有一全盤且深入的認識。本計畫主旨即在分別針對各支湘軍作深入的探討,俾能提供學界對整體湘軍史實有一較具體而深入的了解。本計畫擬以個人去年( 86 年度)所進行之研究計劃──「湘軍派系源流分支之研究」為基礎,繼續細部深入各支湘軍之研究,分別探討江忠源、劉長佑所屬之「楚勇」;王珍之「老湘營」;胡林翼、羅澤南、李續賓所部之湖北湘軍;左宗棠所部湘軍「楚軍」;鮑超統帥之霆軍;尚有其他較次要的支系,如張運蘭、席寶田、田興恕等部,均擬深入研究探討,俾能以個案研究之精確深入,彌補綜觀或泛論湘軍之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