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 of 1
  • Item
    阿里山地區生態旅遊永續發展之準則驗證與永續經營策略
    (2006) 劉瓊如
    台灣地區為發展生態旅遊,國內觀光主管機關除了於2002年核准生態旅遊計畫,並宣布2002年為「生態旅遊年」之外,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也於2005年研提「生態旅遊白皮書」,以生態旅遊觀念的定義與精神為核心,積極倡導生態旅遊活動。阿里山地區的山岳旅遊活動一向受到遊客的喜愛,並適合發展成為生態旅遊區。然而,隨著遊客的大量造訪,生態旅遊地是否為了追求經濟成長而忽略適當的規劃與管理,實為管理單位所面臨的重大課題;因此,管理者的當務之急即是針對生態旅遊地進行永續發展之評估,藉以監測該區的旅遊環境品質與資源運用狀況。 本研究以阿里山地區的自然及人文地理特性為基礎,透過生態旅遊發展必備的環境資源、吸引類型、景點區位等條件,分析阿里山發展生態旅遊的條件,歸納出主要的三類型及其重要景區 : (一)鄒族文化生態社區:以達邦部落與來吉部落為主;(二)陸域河域自然生態區:以山美部落的「達娜伊谷」與瑞里地區的「自然生態教室」為主;以及(三) 阿里山鐵道沿線生態區:以森林垂直生態區之「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與奮起湖「鐵道文化」區為主等。依據本研究所作之生態旅遊潛力分析,前二類屬二級潛力,第三類屬一級潛力,阿里山的確是中外馳名的高山生態旅遊區。 本研究基於居民、遊客、政府部門與旅遊業者等四種權利關係人,運用德爾菲法探訪23位專家學家之意見,經兩階段問卷調查後建構「山岳型生態旅遊地永續發展之評估準則」共計81項(22項遊客層面、17項居民層面、22項政府部門層面、20項生態旅遊業者層面)。其次,運用層級分析法(AHP)求取準則權重,經分析結果顯示:山岳型生態旅遊地之永續發展評估的重要層面依次為居民(0.334)、政府部門(0.293)、遊客(0.201)及生態旅遊業者(0.172)。最後,評估出三大主題樣區永續發展趨勢評價結果依序為「鄒族社區生態旅遊發展樣區」(平均值3.95分)表現最佳,其次為「阿里山鐵道沿線生態旅遊發展樣區」(平均值3.87分),再其次為「陸域及河域生態旅遊發展樣區」(平均值3.75分)均屬潛在永續發展程度。 為進一步掌握區內資源永續經營的相關問題,採用深度訪談法針對阿里山地區三類型樣區的四層面之權利關係人訪談請益,分析並整理出區內資源永續經營課題:在環境層面部分,尖峰假日尚未實施有效的遊憩承載管制措施、現有商家及攤販景觀雜亂、旅館民宿業者僅做一般簡易污水處理設施、茶園、檳榔園超度開發及私有林地砍伐等問題、每逢颱風季節,山區常有落石出現,常造成道路坍坊或橋樑沖毀等情事;在社會層面部分,居民、業者均對金錢日益看重、已有幫派混進社區營運,社區商家間的競爭更白熱化;在生態旅遊產品部分,旅遊產品服務與包裝未符生態環保標準,所販售之農特產及工藝品伴手禮,未展現當地獨特性、導覽內容未有生態倫理教育觀念、生態旅遊安全維護未建立預警及緊急救難措施、大陸旅客對阿里山地區之住宿品質、餐飲品質、哄抬茶葉物價等之不當事件已提建言;生態旅遊產業部分,社區間生態旅遊統一運作機制未能建立、未能提高當地居民就業機會,部分社區未建立回饋社區機制、仍依賴公部門協助而少自給自足考量。 最後,本研究將研究區置於世界觀光組織(WTO,1996)之永續觀光中心之指標下,提出阿里山地區永續觀光發展的29項指標量度,作為經營者和決策者進行經營管理及擬定策略之參考。經實際評估分析結果有13項指標趨向永續性,12項指標背離永續性,4項指標趨向維持不變。對於不利阿里山地區永續發展目前所遭遇問題,本研究提出 : 導入政府的良性管理與規劃、積極實施遊憩承載量、擴大生態社區的參與機制、加強導覽功能與旅遊品質、提供多樣化的遊程體驗、強化旅遊服務技能、教育正確生態旅遊的理念、建立山岳型生態旅遊預警系統和推動誠信服務的態度等因應策略。 關鍵詞:生態旅遊、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