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2

院成立於民國44年,歷經50餘年的銳意發展,目前設有國文、英文、歷史、地理、臺文等5個學系、翻譯和臺灣史2個獨立所,以及全球華人寫作中心和國際臺灣學研究中心。除臺史所僅設碩士班,其餘6個系所均設有碩、博士班;目前專兼任教師近250人,學生約2500餘人。

本院早期以培養優秀中學國文、英文、歷史和地理教師為鵠的,臺灣中學語文和史地教育的實踐與成功,本院提供不可磨滅的貢獻。近年來,本院隨師範體系轉型而調整發展方向,除維持中學師資培育的優勢外,也積極朝理論研究和實務操作等面向前進。目前,本院各系所師培生的教師檢定通過率平均在95%以上;非師培生在文化、傳播、文學、應用史學及環境災害、地理資訊系統等領域發展,也已卓然有成。

本院各系所教師的研究能量極為豐富,參與國內外學術活動相當活躍。根據論文數量、引用次數等指標所作的學術力評比,本院居人文領域全國第2名。各系所之間,無論是教師的教學與研究,或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能相輔相成、榮辱與共,彼此渾然一體,足堪「為師、為範」而無愧。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9 of 9
  • Item
    「應否授予婦女選舉權?」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 2015-06-01) 劉文彬
  • Item
    歐洲議會與中華民國立法院及中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係之比較研究(1975-2000)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05-12-01) 劉文彬
    中華民國與歐洲聯盟雖無外交關係,然該聯盟各機構中,歐洲議會與臺灣關係最為密切,尤其自一九八○年代以來,雙方議員迭有互訪。該議會友臺議員鑑資中華民國政治民主、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爰於一九九一年六月成立「臺灣之友協會」,而臺灣立法院亦於一九九四年成立「中歐國會議員聯誼會」,推動雙邊議會交流。 歐洲議會與中共之關係則始自一九七五年布魯塞爾與北京建交之時。該議會內部設有「歐洲議會與中共關係代表團」,中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內亦設有對口單位,自一九八○年以降,雙方定期組團互訪,會商共同關係之事項。 本文藉(一)組織功能、(二)互訪情形、(三)會談內容、(四)對歐關係成等四方面之比較研究,以了解:(一)中華民國立法院及中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負責與歐洲議會發展關係之對口單位之組織及功能之優劣;(二)相對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立法院與區洲議會互訪頻率及議員層級適當與否;(三)臺灣立法委員與歐洲議會議員會談之內容與全國人大代表相較,彼此之差異;(四)海峽兩岸在對歐之「國會外交戰」中,雙方工作成效、勝負輸贏之局勢與臺灣應改進處。
  • Item
    科西嘉民族自決運動之困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09-06-01) 劉文彬
    科西嘉民族自決運動於一九七○年代復甦,然而歷經三十餘年之奮 鬥,該島至今仍未能自治或獨立。本文認為,科西嘉民族自決運動係因遭 遇民族主義勢力分裂且相互殘殺、法國政府採取鎮壓與懷柔的兩手策略、 科西嘉人口流失、宗派之制約、缺乏國際奧援等五項障礙而無法達成目 標。在上述障礙中,第一項障礙最為關鍵,因為它導致科西嘉民族自決運 動勢力削弱且流失科西嘉人民之支持,因此該島民族自決運動如欲走出困 境,應先從排除第一項障礙著手。
  • Item
    從「頭巾事件」看法國天主教文化與伊斯蘭教文化的衝突
    (歷史智庫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4-03-01) 劉文彬
  • Item
    科西嘉民族自決運動 : 起源與發展
    (臺中市:天空數位, 2009-02-01) 劉文彬
  • Item
    科索沃獨立運動之困境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2006-10-01) 劉文彬
    從自然法的角度看,科索沃阿裔應有自決獨立之權利,但相對於1990 年代初斯洛文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那、馬其頓相繼脫 離南斯拉夫聯邦而獨立,獨立願望最強、奮鬥時間最長、與塞爾維亞種族和 文化差異最大的科索沃至今仍無法如願獨立。本文認為阿裔的自決權乃因受 制於科索沃歷史地位的爭議、法律地位的束縛、阿裔實力不足以及國際社會 不支持等四項障礙而無法實現。在國際社會的態度方面,本文指出「維持區 域權力平衡」並非國際社會重要成員不願支持科索沃獨立的主要原因,「區 域和平與穩定」才是她們最重要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