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教育學系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1
系所簡介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鑑於當時尚無正式之工業職業師資培育機構,乃在美國國際合作總署之資助下,於民國42年由當時的台灣省立師範學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前身)設立工業教育學系,從事培育工業職業學校師資及中等學校工藝教師之工作,為台灣第一所正式之技職教育師資培育機構。
民國65年8月,本系成立研究所碩士班;民國81年8月,成立博士班,為我國第一所成立之工業教育博士班,不僅為本系發展之重要里程碑,亦是我國工業教育發展之大事紀。
本系培育多元工業教育師資,為求學術專業發展與研究精進,本系各組陸續獨立發展成專業系所。工技組於民國71年獨立成立工藝學系,民國85年圖文傳播組成立圖文傳播學系。民國91年本系機械組機械、鑄造、製圖、板金等四個專長轉型成立機電科技研究所,並於93年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民國93年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年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
本系目前設有學士班,培育技術型高中之動力機械群與電機與電子群師資;碩士班設有技職教育、能源應用、車輛技術及科技應用管理四個教學分組;博士班以提供技職教育組課程為主;在職專班著重於培養技職教育行政及科技管理應用專才。
News
Browse
118 results
Search Results
Item 國民中小學能源教育之推動經驗與成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014-12-??) 徐昊杲; 施秀青; How-Gao Hsu; Hsiu-Ching Shih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小學能源教育永續發展,為達成教學目標,透過專家會議進行文獻確認與修正,作為國民中小學能源教育永續發展教材及教具的基礎。另外,透過非制式教育推動模式,辦理能源實作體驗營,強化訊息交流與知識分享,並利用問卷調查法檢視課程實施之成效,歸納結果:(1)完成「能源」為主題,課程單元教材4冊;節能減碳推廣手冊共計3本。(2)發展再生能源可操作式數位化教具,並完成知識性與體驗式節能減碳實作課程。(3)能源實作體驗課程可以提升國中小學生的能源認知,且學生對於體驗式的課程有較高的興趣。Item 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規模擴張背景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015-05-??) 徐昊杲; 林清南; How-Gao, Hsu & Ching-Nan, Lin本文旨在分析與比較兩岸高等技職教育規模擴張的背景,採用比較教育法,透過高等教育擴張理論和趨勢的文獻探討,繼之探討臺灣地區和大陸地區高等技職教育規模擴張的背景因素,並進行比較;結果發現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擴張的背景,除政治發展、經濟建設和社會需求外,臺灣地區是由教育改革導致高等技職教育的擴張,而大陸地區則是因為教育產業化引發高等職業教育的擴張。Item 我國技職教育廣播節目製播之成效探究-以某技職教育節目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016-02-??) 蔡宜穎; 徐昊杲; 黃建銘; Yi-Ying Tsai; How-gao Hsu; Chien-Ming Huang臺灣技職教育在國家經濟發展及培育所需的技術人力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技職教育提供多元的進路讓學生能多元發展,並找到自己未來的生涯發展方向。為宣揚技職教育並加強社會對技職教育的了解,在民國91年至民國96年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曾委託國立教育廣播電臺製播專責介紹技職教育的廣播節目,本研究透過國立教育廣播電臺所製播的技職校育節目進行個案研究,透過案例分析法加以整理及歸納,探討我國技職教育廣播節目製播之成效。隨著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推動,在適性揚才與適性發展的氛圍下,教育部仍應積極延續過去的廣播平臺宣導模式,來提供社會大眾對於技職教育更多的了解與認識,幫助每一個孩子都能「選技職、好好讀、有前途」。Item 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發展歷程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017-03-??) 林清南; 徐昊杲; Ching-Nan Lin, How-Gao Hsu本研究旨在探討與比較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發展的歷程,採用比較教育研究法,首先,說明本研究的目的和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發展的趨勢;繼之,分別探討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發展的歷程,而後加以進行比較;結果發現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的發展歷程,皆是先由規模擴張開始,接著朝向品質提升以及特色多元的發展;最後,提出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在規模的擴張要注意生源問題和建全技職體系,在品質的提升要配合產業需求和提升至本科(大學)層級,在多元和特色要落實務實致用和全人教育理念等建議。Item 國民中小學能源教育之推動經驗與成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014-12-??) 徐昊杲; 施秀青; How-Gao Hsu; Hsiu-Ching Shih本研究旨在探討國民中小學能源教育永續發展,為達成教學目標,透過專家會議進行文獻確認與修正,作為國民中小學能源教育永續發展教材及教具的基礎。另外,透過非制式教育推動模式,辦理能源實作體驗營,強化訊息交流與知識分享,並利用問卷調查法檢視課程實施之成效,歸納結果:(1)完成「能源」為主題,課程單元教材4冊;節能減碳推廣手冊共計3本。(2)發展再生能源可操作式數位化教具,並完成知識性與體驗式節能減碳實作課程。(3)能源實作體驗課程可以提升國中小學生的能源認知,且學生對於體驗式的課程有較高的興趣。Item 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規模擴張背景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015-05-??) 徐昊杲; 林清南; How-Gao, Hsu & Ching-Nan, Lin本文旨在分析與比較兩岸高等技職教育規模擴張的背景,採用比較教育法,透過高等教育擴張理論和趨勢的文獻探討,繼之探討臺灣地區和大陸地區高等技職教育規模擴張的背景因素,並進行比較;結果發現海峽兩岸高等技職教育擴張的背景,除政治發展、經濟建設和社會需求外,臺灣地區是由教育改革導致高等技職教育的擴張,而大陸地區則是因為教育產業化引發高等職業教育的擴張。Item 能源國家型人才培育自由導向整合型計畫---建構節能減碳實作體驗課程計畫(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9-07-31) 徐昊杲; 馮丹白; 林炎旦本研究計畫旨在透過非制式教育的方式,配合計畫所建構之節能減碳實作體 驗課程教材、可操作式再生能源教學教具/實驗模組以及能源教育數位資源平台, 藉由師資培訓營與學生體驗營,進行教學,以提高大專院校學生與國小學生之節 能減碳素養,並建立能源相關基礎概念與能源科技知識。因此,本研究欲達成之 目標如下: 1. 編製節能減碳實作體驗課程教材。 2. 開發可操作式再生能源教學教具/實驗模組。 3. 建置能源教育數位資源平台。 4. 培訓大專院校學生成為能源種子教師。 5. 推廣節能減碳實作體驗課程,達成國小學生能源素養的提升。 為達成研究目的並增進對研究主題的認識,本研究先針對能源教育相關研究 等文獻加以探討,具體瞭解其內涵,以作為發展節能減碳實作體驗課程指標與學 習概念圖的基礎,繼而發展節能減碳實作體驗課程教材、可操作式再生能源教學 教具/實驗模組以及能源教育數位資源平台,藉由師資培訓營與學生體驗營進行節 能減碳之推廣課程,並利用問卷調查法檢視課程之成果。本研究預期在三年內完 成,依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與結論,提供參考。Item 「能源與環境」非制式教育計畫---建構能源之體驗課程計畫(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8-07-31) 徐昊杲; 林炎旦本研究旨在培養師資培育學生具有能源素養,成為未來的優秀能源講師,並透過學習、實作的過程,培養小學生節能減碳知識及素養,以期讓未來的師資與主人翁具體實踐節能減碳。因此,本研究欲達成之目標如下: 1. 發展國小能源實作與體驗的單元課程。 2. 配合國小能源實作與體驗課程,發展能源種子推廣師資培訓課程。 3. 培訓師資培育學生成為能源種子教師。 4. 推廣能源實作與體驗課程,達成國小學生能源素養的提昇。 為達成研究目的並增進對研究主題的認識,本研究先針對能源教育的相關研究等文獻加以探討,以作為發展能源實作與體驗課程的基礎。同時發展能源實作與體驗師資培訓課程以及國小學生種子課程,在全國北、中、南、東四區,進行10~12場次能源實作與體驗課程推廣,在靜態與動態兼具的學習環境下親身體驗能源科學,同時發展參與者之社會溝通技巧,以促進不同背景參與者之交流,並利用問卷調查法及追蹤訪問檢視課程之成果,歸納研究發現與結論。Item 我國高職學校轉型社區學院因應策略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0-07-31) 徐昊杲; 曾淑惠Item 單一整合型計畫-建構節能減碳實作體驗課程研究( I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1-07-31) 徐昊杲; 馮丹白; 林炎旦; 鄧敦平本計畫旨在編製節能減碳實作體驗課程教材、研發可操作式再生能源教學教具/實驗 模組,並且將所研發之教材及教具數位化,彙整入節能減碳教育網,完成兼具實物與虛 擬並存的教學材料,讓學習者可以線上學習、線上組裝教具,並藉由動手組裝過程瞭解 不同影響因素所呈現的結果。本計畫也將辦理師資培訓營,培訓大專院校學生成為能源 種子教師。接著再由研究團隊帶領所培訓的能源種子教師,一起規劃、辦理給國小學生 參加的節能減碳實作體驗營,以提高國小學生之節能減碳素養,並建立能源相關基礎概 念與能源科技知識。最後,藉由節能減碳教育網與實體教學之結合,加強訊息交流與知 識分享,用來彌補實體教學之不足。 為達成研究目的並增進對研究主題的認識,本研究先針對能源教育相關研究的文獻 加以探討,具體瞭解其內涵,以作為發展教材及教具的基礎,透過專家會議進行確認與 修正,接著藉由師資培訓營與國小學生體驗營進行課程教學,並利用問卷調查法,以平 均數、標準差、單一樣本t 考驗、相依樣本t 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檢視課程實施 之成效。最後,藉由節能減碳教育網與實體教學之結合,加強訊息交流與知識分享,用 來彌補實體教學之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