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工程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5

沿革

科技與工程學院(原名為科技學院)於87學年度成立,其目標除致力於科技與工程教育師資培育外,亦積極培育與科技產業有關之工程及管理專業人才。學院成立之初在原有之工業教育學系、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圖文傳播學系等三系下,自91學年度增設「機電科技研究所」,該所於93學年度起設立學士班並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本學院於93學年度亦增設「應用電子科技研究所」,並於96學年度合併工教系電機電子組成立「應用電子科技學系」。此外,「工業科技教育學系」於98學年度更名為「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朝向培育科技產業之人力資源專才。之後,本院為配合本校轉型之規劃,增加學生於科技與工程產業職場的競爭,本院之「機電科技學系」與「應用電子科技學系」逐漸朝工程技術發展,兩系並於103學年度起分別更名為「機電工程學系」及「電機工程學系」。同年,本學院名稱亦由原「科技學院」更名為「科技與工程學院」。至此,本院發展之重點涵蓋教育(技職教育/科技教育/工程教育)、科技及工程等三大領域,並定位為以技術為本位之應用型學院。

107學年度,為配合本校轉型規劃,「光電科技研究所」由原隸屬於理學院改為隸屬本(科技與工程)學院,另增設2學程,分別為「車輛與能源工程學士學位學程」及「光電工程學士學位學程」。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9 of 9
  • Item
    不同人資實務經驗者於數位遊戲式訓練之成效
    (2021) 劉彥岑; Liu, Yen-Tsen
    本研究開發一款數位遊戲模擬真實職場情境,比較有人資工作經驗的社會人士(在職組)與無人資工作經驗的學生(學生組)之遊戲體驗與學習成效是否有所差異,並進一步透過在遊戲系統中留下的log資料,分析兩組受試者的行為模式,希望能盡量減少理論與實務的落差。研究結果發現受試者透過遊玩這款模擬職場的數位遊戲後,兩組受試者在學習成效上有所提升。在行為方面,學生組行為較單一,偏好直接解決問題;在職組行為較複雜,解決問題的同時會四處蒐集有用資訊。另外,兩組受試者皆認為研究者開發的數位遊戲具有遊戲性,在遊玩遊戲時也可獲得一定程度的成就感,且遊戲在設計上有良好的引導。
  • Item
    適性化遊戲式學習在排序演算法的學習成效影響
    (2020) 朱嘉鴻; Chu, Chia-Hung
    本研究將角色扮演遊戲軟體(Role Player Game, RPG)融入排序演算法之運算思維課程中,使學習者在經由適性化推薦系統產生的遊戲式學習教材中進行教學。本研究使用準實驗設計,參與者為修習資訊教育課程的國中生171位,學生被依照班級分為實驗組1、實驗組2與控制組等三組,並在實驗後接受問卷及量表作資料蒐集。實驗組1的學生使用「可適性化推薦」的「RPG遊戲學習系統」進行學習、實驗組2的學生使用「無適性化推薦」的「RPG遊戲學習系統」、控制組學生則使用「可適性化推薦」的「網頁學習系統」,旨在探討各組學生在學習成效、認知負荷與心流體驗等方面的表現是否有達到顯著差異。同時,使用RPG系統的組別在遊戲過程中的行為編碼(Logs)亦被記錄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在將RPG遊戲系統融入教材後,實驗組1以及實驗組2的學生由於遊戲式學習系統的導入,確實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們的學習成就表現。並且相較於單純的影片學習系統而言,遊戲式學習策略的使用不會額外增加學生的認知負荷,三組之間在認知負荷得分方面並沒有出現顯著差異。而在心流方面,雖然實驗組2並沒有使用專家系統使他們必須完成所有關卡,卻也因此在遊戲體驗上得以走完全部的故事,相對另外兩組的遊戲體驗有更高的完整性,使得該組別在心流體驗面向的得分顯著高於採用推薦系統的另外兩組。
  • Item
    數位遊戲學習對學童創造力與實作技能影響之研究
    (2010) 胡博閔; Hu, Po-Min
      創造力是新穎的具體表現,可由行為歷程、實物作品中所展現。藉由實作技能,創造力將融入每一製作環節,成就一項具有吸引力的產品。雖然實作技能與創造力具有相當密切的關係,但證實此論點的研究卻寥寥無幾。本研究擬以準實驗方式探討數位遊戲學習對學童創造力之成效與實作技能的影響。   本研究首先針對創造力教學策略與心流理論之特點應用於數位遊戲學習系統,並用以進行教學實驗,對照傳統課堂教學方式,進行創造力與實作技能成效之統計分析及探討,另外再依學童於實作過程中之行為予以記錄並進行序列分析,作為輔助推論學童在實作技能成效上具有差異之原因。   結果發現,相較於傳統課堂學習,數位遊戲學習不但有效地提升學童創造力,亦能彰顯學童實作技能,證實了創造力的提升是有助於實作技能表現的。
  • Item
    行動化之創造力教學系統研究成果應用推廣
    (2012-10-31) 蕭顯勝
    過往三年,經國科會補助探討數位遊戲對創造力的影響。數位遊戲具備了引發學童 創造力的特性,能讓學童產生心流經驗。因此,根據創造力教學策略與心流理論,配合 課程建置了一數位遊戲學習系統,用以提升學童創造力。以準實驗研究法探討數位遊戲 式學習教學與傳統課堂講授式教學分別對學童在創造力之影響。結果發現,相較於傳統 課堂教學,數位遊戲學習教學能有效地提升學童創造力。 本計畫將上述之研究成果應用將推廣至行動化載具平台,並發展商品化APP 並陳列 於熱門銷售平台以供購買安裝,以推廣科學教育研究成果為商品化之探究。
  • Item
    Exploring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Learning Effectiveness in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2012-01-01) Tsai, F. H.; Yu, K. C.; Hsiao, H. S.
    This study developed an educational online game, Super Delivery, targeting knowledge about saving electricity, and conducted case studies of eight sixth-grade students using this game to explor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s’ knowledge acquisition in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DGBL). This study followed Miles and Huberman’s (1994) suggested procedure to analyze qualitative data and find the patterns across cas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ase-ordered predictor-outcome matrix and diverse evidence including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data, a casual map and a decision tree were constructed to explain why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iveness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existed among the study participants. It was found that many factors interactively influence students’ effectiveness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in DGBL.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ability, and playing skill could be key factors that collectively influe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knowledge acquisition in DGBL. Also,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ability, and playing skill were affected by their playing motivation, prior knowledge, as well as online game experience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may help teachers consider how effectively utilizing an educational game for enhancing students’ learning effectiveness in DGBL.
  • Item
    影響數位遊戲式學習行為與學習遷移成效之因素探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0-06-01) 蔡福興; 游光昭; 蕭顯勝
    近年來,數位遊戲式學習(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DGBL)已逐漸受到數位學習(e-Learning)的重視,但根據過去的一些研究發現,數位遊戲式學習者常會出現逃避學習的行為,且在數位遊戲式學習的成效上似乎也充滿不確定性。本研究以8位國小學生為研究對象,透過質性為主的個案研究,經實地的觀察與訪談,深入分析影響數位遊戲式學習行為的因素,並探討影響學習者的遠遷移成效之因素。研究發現,本研究所採用的教育性線上遊戲雖可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但也會伴隨著不認真學習、逃避學習及錯誤嘗試學習等行為的產生,而其主要原因則受到遊戲的設計及學習者特質的因素影響。此外,數位遊戲式學習者於Bransford及Schwartz(1999)觀點的遠遷移測驗表現上則受其知識獲取成效、學習能力及學習動機等因素的影響。
  • Item
    從新學習遷移觀點發掘數位遊戲式學習之價值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2008-10-01) 蔡福興; 游光昭; 蕭顯勝
    本研究設計遊戲式與網頁式兩種不同導向的數位學習環境,來教授28位六年級國小學生學習有關省電與節能的知識,並分析學習者在知識獲取、新舊觀點之學習遷移能力表現上的成效差異,及學習行為所隱含的意義,以試圖發掘數位遊戲式學習的價值。研究結果發現,遊戲式與網頁式之學習者在知識獲取表現,及舊觀點的學習遷移表現上沒有顯著的差異;但在新觀點的學習遷移表現上,遊戲式學習者則顯著優於網頁式學習者。這顯示遊戲式學習者在面對新情境問題時,展現了較強的學習與問題解決的能力。同時,透過學習行為的分析,本研究亦發現遊戲式學習的學習任務與互動性對學習行為與學習成效產生了關鍵性的影響,此亦顯示數位遊戲式學習在特定學習上的價值。
  • Item
    影響數位遊戲式學習行為與學習遷移成效之因素探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10-06-01) 蔡福興; 游光昭; 蕭顯勝
    近年來,數位遊戲式學習(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DGBL)已逐漸受到數位學習(e-Learning)的重視,但根據過去的一些研究發現,數位遊戲式學習者常會出現逃避學習的行為,且在數位遊戲式學習的成效上似乎也充滿不確定性。本研究以8位國小學生為研究對象,透過質性為主的個案研究,經實地的觀察與訪談,深入分析影響數位遊戲式學習行為的因素,並探討影響學習者的遠遷移成效之因素。研究發現,本研究所採用的教育性線上遊戲雖可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但也會伴隨著不認真學習、逃避學習及錯誤嘗試學習等行為的產生,而其主要原因則受到遊戲的設計及學習者特質的因素影響。此外,數位遊戲式學習者於Bransford及Schwartz(1999)觀點的遠遷移測驗表現上則受其知識獲取成效、學習能力及學習動機等因素的影響。
  • Item
    從新學習遷移觀點發掘數位遊戲式學習之價值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2008-10-01) 蔡福興; 游光昭; 蕭顯勝
    本研究設計遊戲式與網頁式兩種不同導向的數位學習環境,來教授28位六年級國小學生學習有關省電與節能的知識,並分析學習者在知識獲取、新舊觀點之學習遷移能力表現上的成效差異,及學習行為所隱含的意義,以試圖發掘數位遊戲式學習的價值。研究結果發現,遊戲式與網頁式之學習者在知識獲取表現,及舊觀點的學習遷移表現上沒有顯著的差異;但在新觀點的學習遷移表現上,遊戲式學習者則顯著優於網頁式學習者。這顯示遊戲式學習者在面對新情境問題時,展現了較強的學習與問題解決的能力。同時,透過學習行為的分析,本研究亦發現遊戲式學習的學習任務與互動性對學習行為與學習成效產生了關鍵性的影響,此亦顯示數位遊戲式學習在特定學習上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