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

宗旨-全球視野與在地實踐
在全球化的今天,臺灣身處亞太新興發展區域的樞紐地位,是東北亞及東南亞的節點, 也是傳統與創新兼具的活力島嶼。本院站在這些潮流之上,提供學生全球視野及在地實踐的學習。
目標-培養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
本院外籍生占全院學生之四分之一,已是全校外籍學生之二分之一,以提供學生全球視野及在地實踐的學習。全球國際的視野意味著學生要具備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係以美國外語教學學會認定的5C能力,包含:運用語言溝通的能力(Communication)、體認多元文化的能力(Cultures)、貫連其他學科的能力(Connections)、比較不同語言文化的能力(Comparisons)、及學以致用的能力(Communities)。

本院為外籍學生開設相當豐富的華語文化、社會政經、全球管理、跨文化合作、及社會實踐等課程,幫助外籍學生熟悉華人文化與社會,並透過與本地學生一起學習過程,共同建構國際全球視野。除了華語課程外,本院也提供在地學生多種語言的課程,包括英語、法語、德語、西語、日語、韓語及俄羅斯語等。學生亦可連結各獎學金與獎勵措施,申請赴外國知名大學交換或短期留學。

本院透過具「全球視野」特色的各種課程,開闊學生的視野與胸襟;也透過「在地實踐」的各種考察與實習活動,深耕台灣與世界的連結網絡,以達到培育具全球視野與在地實踐之國際人才。
特色-跨文化交織與跨領域學習
為確保學生畢業時具備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本院提供國際華語、東亞文化與政治經濟、歐洲文化與觀光、社會工作、大眾傳播、國際人力資源等多種學程與課程供學生修習,朝跨學科、跨語言、跨文化等多元學習邁進。本院強調跨領域的學習,並分為三個主軸:
華語文教育
培養各專業領域所需之國際華語人才,使其熟習海內外華人社會與文化,並具備跨文化素養與溝通能力,藉此促進區域間的文化交流,進而厚植全球華語文化的軟實力。
區域研究
聚焦東亞與歐洲研究,透過學生至業界或機構或歐洲合作學校的實習與參訪,培育具「文化思想與應用」、「政經與區域發展」 之跨文化教學及研究人才。鼓勵學生赴外交換與國際學術交流。
社會科學
國際人力資源以全英語授課,幫助學生具備全球化職場素養和人力資源專業知能。傳播則培育具新傳播科技產製、分析與決策能力之大眾傳播專業人才。社工以家庭與社會工作領域為主,培育專業社會工作人才,透過多元對話與學習,建構全球化與在地化專業社會工作視野。
學系
華語文教學系
結合數位科技與華語文相關資源進行跨領域研究,培養華語教學與研究人才、促進華語教學專業化與國際化。
東亞學系(政治學研究所)
聚焦東亞,培育「文化思想與應用」、「政經與區域發展」之教學及研究人才。
研究所
大眾傳播研究所
跨越科技、國界與文化之跨界人才。開創新媒體、新思維與新批判之新時代人才。掌握網路資訊社會脈動、領先趨勢思維之前瞻人才。
國際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
培育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之專業人才。培育國際化與跨文化管理之專業人才。
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培育以家庭與社會工作領域為主之專業社會工作人才。整合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方法,加強學術與實務互動,訓練具國際視野和多元文化能力專業社會工作人才,建構全球化與在地化專業社會工作實踐。
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
以歐洲文化為經,觀光研究為緯,對歐洲進行全新的通盤研究,培育兼具國際宏觀和深厚人文素養的文化研究與觀光專業人才。
研究中心
全球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著重三大方向的研究發展:臺灣客家研究、中國大陸客家研究、東南亞(全球)地區客家研究。
原住民族發展中心
致力於建立原住民族研究知識論,融合及傳承原住民族知識文化之原住民族教育,謀求原住民族與文化之永續發展。
東亞文化與漢學研究中心
努力邁入全球的漢學與文化研究以及與歐美兩洲漢學機構的交流和合作。
社會工作與家庭研究中心
致力於社會工作在家庭相關議題之跨界及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以及建構社會工作與家庭相關領域之國際視野與本土化專業發展。
僑務政策研究中心
針對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僑務政策、僑務組織進行研究,提供政府有關僑務工作發展之意見,並與國際上相關學術機構進行合作。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文化主導再生與文化觀光發展-以南特為個案研究
    (2020) 何芃諭; He, Peng-Yu
    本研究旨在探討文化在都市再生中扮演的角色,以法國南特作爲研究城市、南特之目的地觀光發展組織Voyage à Nantes作為個案研究對象。研究首先定義與解釋都市再生的基本概念,分析南特的觀光發展脈絡,並以Smith(2009)提出的文化主導再生的不同面向及產出結果作為理論基礎,達到下列研究目標:(一)經濟再生與觀光發展、(二)硬體環境的更新與保存、(三)公共藝術作為美化都市的工具,提升市場吸引力、與(四)政治或形象加強的工具。 本研究以文件檔案分析、田野調查以及質性訪談法進行,以管理者與觀光客兩方視角著手探討。本研究根據個案與四個構面之產出結果交叉比對檢驗,歸納出理論框架下之具體影響,並整理出都市再生與觀光發展之關聯性。根據結果顯示,南特的觀光在Voyage à Nantes的管理下,驗證了都市再生中不同要素下其產生結果之重要性,包含經濟再生、建設的改善、美感藝術的加值效果與提升政治意象,其發展條件將提供後續研究及都市的觀光發展作為參考借鏡,給予未來研究適切的建議。
  • Item
    文化觀光發展要素與類型: 以荷蘭城市為例
    (2012) 黃繻寬; Ju-kuan Hwang
    文化觀光過去泛指以藝術與人文為主題之觀光活動,例如以古蹟、博物館、藝術和音樂為主要目的之旅遊。然而由於觀光產業受到全世界的關注,旅遊業者與國家政府皆積極開發新的觀光利基市場(niche market),將觀光與廣義的文化結合,因此文化觀光逐漸以更多元的樣貌呈現,包含美食觀光、節慶與活動觀光等。文化觀光的特色來自於地方獨特的歷史與文化背景,因此將歷史文化資源發展轉換成文化觀光資源的過程,以及文化觀光產品展現地方特色的能力將成為文化觀光的成功關鍵。 本研究選擇以個案研究法探討觀光產業競爭環境(environment of competition)與台灣相似的荷蘭,研究對象包含阿姆斯特丹(Amsterdam)、鹿特丹(Rotterdam)及馬斯垂克(Maastricht),採取多個案研究設計突顯成是因歷史、地理及觀光資源而衍生不同的文化觀光發展。本文以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文化、觀光、吸引力與競爭力」模型作為研究的理論架構,探討個案城市如何把握地方既有的文化歷史資源,進一步創造出更多的文化觀光產品,以及如何透過行銷及治理策略等文化觀光發展要素創造出競爭優勢。 結果顯示,個案城市把握地方資源及行銷策略發展出遺產觀光、博物館觀光、節慶與活動觀光、美食觀光與產業觀光等不同的文化觀光類型,同時善用大型活動結合多個觀光產品。此外,個案城市的治理策略也有特殊表現,跨界合作的例子眾多且多有不錯的成效,其中公部門與業界、跨城市與跨國的觀光行銷合作尤其值得參考。
  • Item
    英國Battle遺產觀光符號的建構與展演
    (2011) 陳瑾瑜; Chen Chin Yu
    本研究從旅遊符號經濟面向切入,以觀光客的凝視為理論架構,藉由英國1066年Hastings戰爭(Battle of Hastings)發生地的Battle小鎮遺產觀光(heritage tourism)的符號形塑作為分析的主要場域與文本,探究當地Hastings戰爭歷史觀光商品化過程中的符號生產脈絡與生成系統,以及旅遊符號消費建構下戰爭歷史的觀光再現與意義展演。本文透過文獻檔案分析、實地調查、旅遊行銷文本分析、與觀光中介者的通訊訪談,以及遊客部落格分析等多維綜合的質性研究方法,試圖理解Battle在發展遺產觀光的過程中所做的文化選擇、文化詮釋與文化轉譯,從中思考旅遊符號經濟發展與地方社會、文化變遷的關聯互動,揭露觀光消費經驗建構與文化挪用、生產/再生產、展演的複雜性。本研究更為台灣學界引介歐美社會遺產觀光發展策略中經常運用的歷史重演(historical reenactment)。以每年在Battle所舉辦的Hastings戰爭重演節事進行研究分析,從理論與實務經營面向,探討歷史重演作為觀光場域的文化展演,是如何透過對過往生活、事件的再現策略,傳遞與形塑Hastings戰爭的歷史想像與英格蘭文化認同,並落實遊客對於歷史體驗消費的欲望,從而創造戰爭歷史遺產的觀光符號價值。
  • Item
    文化遺產吸引力建構:以法國羅瓦河流域布洛瓦城堡和狂人國為例
    (2016) 陳品元; Chen, Pin-Yuan
    充滿文化和歷史意義的文化遺產若經適當開發,則能兼顧保存文化遺產、宣傳地方特色、推動觀光、提振當地經濟等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的文化遺產的吸引力建構方式,以及觀光客對開發方式之觀感。內文將探討文化遺產與所在地文化、觀光如何相互作用,並將遺產吸引力建構此議題分為兩個子題,一為運用遺產本身元素、強化「比較性優勢」的建構方式,二為連結外界資源、運用創意強化「競爭性優勢」的建構方式,最後融合比較性優勢與競爭性優勢創造獨一無二的吸引力與競爭力,並以相關理論及個案進行探討與驗證。本研究以法國羅瓦河流域的布洛瓦城堡與狂人國主題公園為例,討論兩個較不具知名度的文化遺產如何透過不同的吸引力建構方式,藉由本身背景條件擬定策略,吸引本地或國際觀光客的注意,並進一步發展文化觀光。研究方法則採取實地觀察個案文化遺產的吸引力建構與開發方式並輔以訪談,了解觀光客對於文化遺產進行建構後成果之觀感,進行跨個案比較後,期待能映證理論並歸納出可用的文化遺產吸引力建構與開發方式。本研究貢獻則在於從理論的整理為始,區分有形文化遺產與無形文化遺產,並以實際觀察個案開發方式作為基礎佐證,整理出不同類型的文化遺產適合開發方式,並藉由個案的比較和遊客的觀感做為提供適當吸引力建構方式建議的基礎,使兩方可以互相參考、檢視現有的開發方式,進一步強化文化遺產現 有吸引理建構方式或發展嶄新的開發方式以提升競爭力,使文化遺產具備吸引力與獨特性。
  • Item
    Planning considerations of urban cultural tourism: A case study of four UK cities.
    (2010-01-01) Liu; Y. D.
    Cultural tourism can be used to achieve a wide range of tourism policy goals. To reflect the diversity of both resources and tourists; planning is necessary.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dentify critical factors of cultural tourism planning; and group them into dimensions. The four dimensions developed are: inherent resources; created resources; marketing and partnership. Moreover; taking case study as the research method; four UK cities (London; Edinburg; Glasgow and Liverpool) with abundant experience in developing cultural tourism were selected to test the model's applicability. Finally; the data of this study is derived from literature review; document analysis and obser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