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

宗旨-全球視野與在地實踐
在全球化的今天,臺灣身處亞太新興發展區域的樞紐地位,是東北亞及東南亞的節點, 也是傳統與創新兼具的活力島嶼。本院站在這些潮流之上,提供學生全球視野及在地實踐的學習。
目標-培養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
本院外籍生占全院學生之四分之一,已是全校外籍學生之二分之一,以提供學生全球視野及在地實踐的學習。全球國際的視野意味著學生要具備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係以美國外語教學學會認定的5C能力,包含:運用語言溝通的能力(Communication)、體認多元文化的能力(Cultures)、貫連其他學科的能力(Connections)、比較不同語言文化的能力(Comparisons)、及學以致用的能力(Communities)。

本院為外籍學生開設相當豐富的華語文化、社會政經、全球管理、跨文化合作、及社會實踐等課程,幫助外籍學生熟悉華人文化與社會,並透過與本地學生一起學習過程,共同建構國際全球視野。除了華語課程外,本院也提供在地學生多種語言的課程,包括英語、法語、德語、西語、日語、韓語及俄羅斯語等。學生亦可連結各獎學金與獎勵措施,申請赴外國知名大學交換或短期留學。

本院透過具「全球視野」特色的各種課程,開闊學生的視野與胸襟;也透過「在地實踐」的各種考察與實習活動,深耕台灣與世界的連結網絡,以達到培育具全球視野與在地實踐之國際人才。
特色-跨文化交織與跨領域學習
為確保學生畢業時具備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本院提供國際華語、東亞文化與政治經濟、歐洲文化與觀光、社會工作、大眾傳播、國際人力資源等多種學程與課程供學生修習,朝跨學科、跨語言、跨文化等多元學習邁進。本院強調跨領域的學習,並分為三個主軸:
華語文教育
培養各專業領域所需之國際華語人才,使其熟習海內外華人社會與文化,並具備跨文化素養與溝通能力,藉此促進區域間的文化交流,進而厚植全球華語文化的軟實力。
區域研究
聚焦東亞與歐洲研究,透過學生至業界或機構或歐洲合作學校的實習與參訪,培育具「文化思想與應用」、「政經與區域發展」 之跨文化教學及研究人才。鼓勵學生赴外交換與國際學術交流。
社會科學
國際人力資源以全英語授課,幫助學生具備全球化職場素養和人力資源專業知能。傳播則培育具新傳播科技產製、分析與決策能力之大眾傳播專業人才。社工以家庭與社會工作領域為主,培育專業社會工作人才,透過多元對話與學習,建構全球化與在地化專業社會工作視野。
學系
華語文教學系
結合數位科技與華語文相關資源進行跨領域研究,培養華語教學與研究人才、促進華語教學專業化與國際化。
東亞學系(政治學研究所)
聚焦東亞,培育「文化思想與應用」、「政經與區域發展」之教學及研究人才。
研究所
大眾傳播研究所
跨越科技、國界與文化之跨界人才。開創新媒體、新思維與新批判之新時代人才。掌握網路資訊社會脈動、領先趨勢思維之前瞻人才。
國際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
培育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之專業人才。培育國際化與跨文化管理之專業人才。
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培育以家庭與社會工作領域為主之專業社會工作人才。整合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方法,加強學術與實務互動,訓練具國際視野和多元文化能力專業社會工作人才,建構全球化與在地化專業社會工作實踐。
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
以歐洲文化為經,觀光研究為緯,對歐洲進行全新的通盤研究,培育兼具國際宏觀和深厚人文素養的文化研究與觀光專業人才。
研究中心
全球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著重三大方向的研究發展:臺灣客家研究、中國大陸客家研究、東南亞(全球)地區客家研究。
原住民族發展中心
致力於建立原住民族研究知識論,融合及傳承原住民族知識文化之原住民族教育,謀求原住民族與文化之永續發展。
東亞文化與漢學研究中心
努力邁入全球的漢學與文化研究以及與歐美兩洲漢學機構的交流和合作。
社會工作與家庭研究中心
致力於社會工作在家庭相關議題之跨界及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以及建構社會工作與家庭相關領域之國際視野與本土化專業發展。
僑務政策研究中心
針對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僑務政策、僑務組織進行研究,提供政府有關僑務工作發展之意見,並與國際上相關學術機構進行合作。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Item
    依納爵教學法在華語教學之應用-以底特律耶穌會高中為例
    (2020) 尹昌舜; Teresa Lien
    天主教耶穌會教育機構遍佈全球,其獨特的教育理念一直是百年來教育學研究的重點之一。1993年耶穌會公布《依納爵教學法:實務之道》文件,作為各級耶穌會學校辦學的方針。本篇論文的主要目的是以底特律耶穌會高中為例來研究依納爵教學法在華語課程的應用。研究透過對依納爵生平以及耶穌會教育史的回溯、理論的介紹以及文獻蒐集的整理,闡明依納爵教學法的核心理念。同時並將依納爵教學法與其他二語學習法交互比較,分析其相容之處,以了解依納爵教學法在華語教學領域的應用情形。 研究者在底特律耶穌會高中擔任華語老師,負責以教科書《歡迎》為教材撰寫「課程設計與檢核」專案(Curriculum Design and Review Process),該專案是確保教師在教學時不偏離依納爵教學法的課程設計架構。研究者在論文中也將討論「課程設計與檢核」專案的書寫格式、要點及其欲達到的目的與作用。研究者將「課程設計與檢核」專案實施在華語教學中,透過實際課堂內及課堂以外的學習活動觀察、紀錄,輔以學生、家長及教師三個面向的訪談資料,提出依納爵教學法在華語課程實施的修正,為日後其他機構在華語教學上欲採用依納爵教學法提出策略及方向。
  • Item
    針對中級華語學習者之漢字課程設計
    (2009) 張欣怡; Zhang Xinyi
    中文摘要 關鍵字:華語教學、漢字教學、漢字文化、課程設計、中級、華語學習者 華語文教學作為一門學科研究的領域,在學者們多年的努力之下,已有豐碩的成果,不僅表現在華語語音、語法上,也表現在漢字教學研究上。漢字教學課程、學習者漢字學習難點以及漢字教材開發不足的種種問題浮現之後,引起了學者們對於漢字課程的關注,進而結合各領域的研究成果,著手進行漢字教學各方面的相關研究。本研究試圖在第二語言漢字教學中融入漢字的文化意涵,使學習者能夠在既有的漢字書寫基礎上,繼續領會漢字文化的深意,擴展漢字學習的廣度與深度。 本研究主要針對外籍華語學習者進行漢字課程研究及設計,在研究的過程中,首先蒐集相關學理,進行研讀及批判;其次針對哈佛大學等各單位實際的漢字教學課程進行觀摩與分析,其中包括綜合語言課及漢字輔助課程中的漢字教學情形;之後就現有的教材進行分析,包括綜合性質的教材及獨立的漢字教材;此外,為了瞭解師生對漢字課程的需求,採取一對一訪談的方式,進行師生需求分析。最後結合研究過程中的各項結果,設計出漢字文化課程。 經過課程的研究及設計之後,本研究得出幾點結論:一、提出層次性及系統性的漢字教學課程概念;二、提出針對中級學習者之漢字課程規劃;三、設計聯繫基礎漢字學習與深入漢字文化研究兩個方面的課程;四、設計兼具靜態的漢字學習與動態的文化討論的課程。除此以外,本研究也期許在華語教學領域裡,能夠開發完整且具層次性的漢字課程,使學習者得以在分級的漢字課程中,合理地選擇學習的層級並能適度地瞭解自我漢字能力提升的幅度;為了有效評估學習者的漢字能力,以進行分級授課,期許能開發出合宜的漢字能力評鑑工具。
  • Item
    泰國兒童華語文之互動式教學法研究【泰國佛丕光中公學個案研究】
    (2010) 陳婉清; Jaruwan Rungsaengrattanakan
    目前泰國學習華語人士日益增加,對於多年來的泰國兒童華語文教育之「教」與「學」這兩個方面,仍然普遍泛用傳統式教學的講述法授課。互動式教學具有雙向互動、相輔相成的過程,本研究中「互動」的目的是讓師生進行有意義的信息傳遞形成知識,並能將所學的知識靈活地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此教學法對雙方皆產生有利之結果。 本論文旨在介紹一個相關於兒童互動式教學法的一種教學研究。其教學內容以互動式教學法為主要教學課程設計。本研究對象為在泰國的一所私立學校「佛丕光中公學」的師生作為個案研究。針對該校兒童國小一年級,以採取教室參與觀察方式,觀看教師與學生之教學情形,加以訪談與錄音方式,實行教學研究為期4週。 其目的為:(1)了解並分析在泰國任教的老師與兒童在華語文課堂上互動式教學法之現象,包括教師實際運用的基本形式,即教學法,師生在班級上之言談、遊戲以及教學合作,並提出應用互動式教學法需注意的幾個問題。(2)透過觀察結果與討論,進行分析課前調查現況與問題,再分析課後調查現況與討論,可作為日後實際進行互動式教學步驟之參考。(3)藉由觀摩,分析及討論,將根據第二章文獻探討所提供之理論,設計並發展出一套互動式教學課程之基本教學實例。 互動式課堂教學背景下的華語教學,將過去的背誦方式轉變為自主探研、合作學習。本研究根據研究發現加以討論,並對其研究限制及未來研究方向提出建議。
  • Item
    華語內容與語言整合學習課程設計與教材編寫:「臺灣社會議題」課程之個案探析
    (2019) 黃子純; Ng, Zi-Chun
    內容與語言整合學習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CLIL) 是一種著重於內容與語言的雙焦點教學與學習方式。 教學者透過目標語言授內容,而學習者則透過內容來學習語言,用語言來學習內容。 由於CLIL較少應用於華語教學中,故研究者欲探討華語輔助課程當中CLIL的應用性及成效。研究者結合華語(語言) 與台灣時下的社會議題(內容) ,並以Do Coyle (2010) 提出的4Cs核心原則(內容、溝通 (語言) 、認知及文化) 進行課程設計、教材編寫及教學實驗,並請觀課者填寫Do Coyle所提出的「CLIL觀課檢核表」,請學習者填寫依檢核表所編寫而成的「語言輔助課調查表」,隨後再進行兩份問卷的比較分析,並輔以觀課者的訪談以做進一步之分析。研究結果發現,CLIL的教材與教學設計皆能有效應用於華語教學上。
  • Item
    華語文跨國網路教學課程之設計與實驗〈II〉〈民90-91〉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3-07-31) 信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