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

宗旨-全球視野與在地實踐
在全球化的今天,臺灣身處亞太新興發展區域的樞紐地位,是東北亞及東南亞的節點, 也是傳統與創新兼具的活力島嶼。本院站在這些潮流之上,提供學生全球視野及在地實踐的學習。
目標-培養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
本院外籍生占全院學生之四分之一,已是全校外籍學生之二分之一,以提供學生全球視野及在地實踐的學習。全球國際的視野意味著學生要具備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係以美國外語教學學會認定的5C能力,包含:運用語言溝通的能力(Communication)、體認多元文化的能力(Cultures)、貫連其他學科的能力(Connections)、比較不同語言文化的能力(Comparisons)、及學以致用的能力(Communities)。

本院為外籍學生開設相當豐富的華語文化、社會政經、全球管理、跨文化合作、及社會實踐等課程,幫助外籍學生熟悉華人文化與社會,並透過與本地學生一起學習過程,共同建構國際全球視野。除了華語課程外,本院也提供在地學生多種語言的課程,包括英語、法語、德語、西語、日語、韓語及俄羅斯語等。學生亦可連結各獎學金與獎勵措施,申請赴外國知名大學交換或短期留學。

本院透過具「全球視野」特色的各種課程,開闊學生的視野與胸襟;也透過「在地實踐」的各種考察與實習活動,深耕台灣與世界的連結網絡,以達到培育具全球視野與在地實踐之國際人才。
特色-跨文化交織與跨領域學習
為確保學生畢業時具備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本院提供國際華語、東亞文化與政治經濟、歐洲文化與觀光、社會工作、大眾傳播、國際人力資源等多種學程與課程供學生修習,朝跨學科、跨語言、跨文化等多元學習邁進。本院強調跨領域的學習,並分為三個主軸:
華語文教育
培養各專業領域所需之國際華語人才,使其熟習海內外華人社會與文化,並具備跨文化素養與溝通能力,藉此促進區域間的文化交流,進而厚植全球華語文化的軟實力。
區域研究
聚焦東亞與歐洲研究,透過學生至業界或機構或歐洲合作學校的實習與參訪,培育具「文化思想與應用」、「政經與區域發展」 之跨文化教學及研究人才。鼓勵學生赴外交換與國際學術交流。
社會科學
國際人力資源以全英語授課,幫助學生具備全球化職場素養和人力資源專業知能。傳播則培育具新傳播科技產製、分析與決策能力之大眾傳播專業人才。社工以家庭與社會工作領域為主,培育專業社會工作人才,透過多元對話與學習,建構全球化與在地化專業社會工作視野。
學系
華語文教學系
結合數位科技與華語文相關資源進行跨領域研究,培養華語教學與研究人才、促進華語教學專業化與國際化。
東亞學系(政治學研究所)
聚焦東亞,培育「文化思想與應用」、「政經與區域發展」之教學及研究人才。
研究所
大眾傳播研究所
跨越科技、國界與文化之跨界人才。開創新媒體、新思維與新批判之新時代人才。掌握網路資訊社會脈動、領先趨勢思維之前瞻人才。
國際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
培育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之專業人才。培育國際化與跨文化管理之專業人才。
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培育以家庭與社會工作領域為主之專業社會工作人才。整合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方法,加強學術與實務互動,訓練具國際視野和多元文化能力專業社會工作人才,建構全球化與在地化專業社會工作實踐。
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
以歐洲文化為經,觀光研究為緯,對歐洲進行全新的通盤研究,培育兼具國際宏觀和深厚人文素養的文化研究與觀光專業人才。
研究中心
全球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著重三大方向的研究發展:臺灣客家研究、中國大陸客家研究、東南亞(全球)地區客家研究。
原住民族發展中心
致力於建立原住民族研究知識論,融合及傳承原住民族知識文化之原住民族教育,謀求原住民族與文化之永續發展。
東亞文化與漢學研究中心
努力邁入全球的漢學與文化研究以及與歐美兩洲漢學機構的交流和合作。
社會工作與家庭研究中心
致力於社會工作在家庭相關議題之跨界及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以及建構社會工作與家庭相關領域之國際視野與本土化專業發展。
僑務政策研究中心
針對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僑務政策、僑務組織進行研究,提供政府有關僑務工作發展之意見,並與國際上相關學術機構進行合作。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7
  • Item
    印尼看護華語數位教材研究
    (2022) 林鳳如; Paseki, Marcelina
    隨著高齡化的人數日益上升加上少子化問題,台灣對外籍移工的需求逐年增加。從三十年前直到如今,外籍移工進入台灣工作,以社福類的印尼籍居多。雖然在印尼移工已受過基本的技能和語言的培訓,但到台灣後語言能力往往是不如預期的,導致雇主或被看護者與看護之間因語言不通而產生誤解。於是雇主與看護的語言障礙的影響為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本研究之目的是基於協助看護解決上述的問題而設計了與看護有關的數位教材。而此學習管道是否可以滿足看護的語言需求正是本研究的重要問題。於是筆者首先向華語看護進行需求調查。根據調查結果發現在這些看護仍然需要學習更多與被照顧者有關的主題以及看護在台工作的權利有關的內容,因此筆者針對調查結果結合人工智能的中文教學平台編輯了教材並執行四次的試教活動。接著,針對試教過程以及看護自行使用數位教材平台的期間,再次調查看護的接受度和滿意度。而最後,根據此調查結果採用SWOT分析來敘述看護對使用平台的回饋。而這次的調查結果發現,學生在沒有老師的引導下未必會接受使用平台作為自主學習的工具,然而他們對使用數位教材平台的功能感到很滿意。根據這些回饋,筆者向政府和相關單位提出建議,為在台灣的看護獲得更多元的學習管道來提升他們的語言能力。
  • Item
    針對在台外籍配偶俄文母語者華語詞彙及正音教材個案研究
    (2020) 邱楚楚; Chubova Daria
    學習語言過程大都是從語音系統起步,聽力跟口說對語言交流十分重要,尤其是對在台生活的外籍配偶。但是,在台外籍配偶很少提及俄文母語者,加上每一種語言有自己的特色,因此本研究選定以在台俄語背景的外籍配偶作為研究對象。對外語學習者而言,華語語音學習是非常重要的階段,現在世界趨勢到國外旅行、求學或是居留生活越來越普遍化,因此越來越多人開始學習各式各樣的當地語言。但是因為外籍配偶的生活型態,不一定有時間跟老師上課,再加上網路資訊發展趨勢,大家開始自學語言、在家練習發音,因此本文選定以數位教學的方式編製學習材料。 在台灣各種華語教學中心,有許多學習者母語為俄語,而他們的背景及學習目標都不一樣。筆者自已為俄語母語者,嫁給台灣人,因此對在台俄語為母語者的外籍配偶研究感興趣。除了可以讓自己在台居住的生活變得更方便順利,也可以幫助自己國家的人掌握華語聲調及發音。 本研究為了瞭解並解決俄語為母語的在台外籍配偶學習華語聲調及發音,覓得一位在台俄籍配偶當受試者,以外籍配偶生活需要的詞彙編寫訓練聲調發音的數位自我訓練課程。 筆者使用線上華語發音自動檢測軟體〈MyCT〉對個案進行10次的發音訓練課程。課程包括受試者需要的詞彙及應用各種生活上用的軟體或APP 的教學。每堂課前進行詞彙介紹及包括華語拼音的課程內容,以便受試不需要自己查找詞彙,一個星期上一次發音訓練課程,加上安排自學練習。三個月的實驗期間,進行實驗前測及實驗後測,觀察受試者偏誤變化以及聲調發音的發展歷程。
  • Item
    華語聲調組合訓練課程個案研究-以一位高齡日籍學習者的聲調正音為例-
    (2018) 高松清孟; Takamatsu, Kiyotake
    在聲調習得的領域中,先行研究顯示,日籍學習者華語雙音節詞聲調的主要問題在於第二聲或第三聲,例如唸第二聲+第一聲或第二聲時其第一音節的第二聲不到位,容易唸成接近第三聲的發音(孟子敏2000、劉藝1998等),另還有唸第三聲+第一聲時第一音節的第三聲會唸成第二聲(何平1997)等現象。除了此聲調問題之外,本論文還要探討高齡學習者的華語聲調習得能力。多數的心理學家指出人類的短期記憶隨著年齡增加而衰退,因此本研究照Czaja&Sharit(1993)提出的七條記憶老化的策略與蔡喬育(2012)建議的針對高齡學習者語言教學技巧來設計教學內容以及方法。 本研究的受試者為一位高齡69歲的日籍學習者,並以聲調最小對比的原則設計華語聲調訓練課程,使用線上華語發音自動檢測平台〈MyCT〉進行聲調訓練與五次的聲調錄音。訓練課程與聲調錄音內容為18組聲調最學對比的雙音節詞(如:搭車vs大車)、短語(如:搭車來vs大車來)以及9句包含聲調相對兩個詞彙的句子(如:大車來了,趕快搭車吧)。一個月的實驗期間中,在前三週受試者每週上兩次聲調訓練課程及每天都自學訓練,在後兩週僅有自學訓練來進行練習。經過五次的聲調錄音觀察受試者所產生的偏誤以及成績的變化。 研究結果顯示,自受試者偏誤當中可見,不管第一或第二音節,包含第二或第三聲雙音節組合的偏誤出現比例很高。其中第二聲+第二聲組合的偏誤比例遠遠高於其他組合,唯一大於60.0%。而其偏誤類型為唸成第二聲+第三聲,此結果符合日籍學習者經典的偏誤類型。同時分析實驗期間內聲調訓練課程的成績變化,由其結果可得,七成以上雙音節組合的正確率比第一次聲調錄音時的提高了。
  • Item
    兩岸對外華語文教學策略之研究
    (2007) 張愛群
    本研究以僑務委員會面臨全球華語熱潮,對海外華語文教學制度執行與影響過程的變數,及制度執行與制度影響兩個面向,探討海內外以及兩岸華語文教學制度推展執行成果,研究整理一個較為完整的因應之道。 本研究的方法採文獻分析法、歷史研究法、與比較研究法三種方法。研究之範圍以臺灣及海外含大陸地區,制度執行過程和成果的研究為探討重心,一方面探討影響執行過程的變數以及研究華語文政策制度的執行;另一方面則探討襲捲全球的華語文熱潮,政策制度執行的績效。本文採用唐威廉(William Dunn)之六大制度研究判准(criterion)作為骨架,其下分別針對其精神發展出具體之細部研究之指標,該六大歸類為:制定、執行、評估、合法化、困難度及成效
  • Item
    我國公務人員混成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2005) 孟繁宗; Meng, Fan-Tsung
    校所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論文題目:我國公務人員混成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畢業時間:2006年(九十四學年度第二學期碩士學位論文摘要) 研究生姓名:孟繁宗 指導教授:黃人傑 論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公務人員混成課程學習」之滿意度。為達成研究目的,編製「混成課程滿意度問卷」,其內容除「個人基本資料」外,包含「整體滿意度問卷」、「電腦使用能力問卷」及「人格特質」等量表為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公務人力發展中心2005年混成課程5類10班別22期次、共計660位學員為研究對象,共發出556份問卷,回收452份問卷,其中53份為無效問卷,有效問卷為399份,有效回收率為71.76%。所得資料以SPSS 10統計分析後,獲得相關研究結論,以供推動混成學習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研究結果如下: 一、學員不同背景變項對於「混成學習之課程設計,有助於課程目標的達成」的看法並無顯著不同。 二、人口背景變項與電腦態度之電腦焦慮、電腦信心、電腦有用性、電腦使用能力,以及線上學習滿意度有部分顯著相關;與電腦態度之電腦喜歡,以及混成學習滿意度並無顯著相關。 三、內控型人格特質的學員,具有較正向的電腦態度。 四、具較正向電腦態度的學員,其線上學習及混成學習的滿意度均較高。 五、內控型人格特質的學員,其電腦使用能力較佳、混成學習滿意度較高;電腦使用能力較佳者,其混成學習滿意度亦較高。 六、學員在線上學習或混成學習的滿意度主要是受其電腦使用能力的影響。 七、不同參加研習原因的學員,在線上學習或混成學習滿意度並無顯著差異。 八、學員的背景與其參加研習原因,在線上學習滿意度上有顯著的交互作用。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與討論,本研究分別對參訓學員、線上課程及其人機介面、混成學習課程相關規劃、政府相關部門及未來相關研究分別提出建議。
  • Item
    應用文字探勘與語意分析技術於資料視覺化實作:以兩岸MOOC平台業者社群媒體使用與傳統媒體報導為例
    (2017) 林俞佐; Lin, Yu-Zuo
    從2012年開始之MOOCs風潮,近年來有對於其使用趨勢轉向企業培訓的討論存在,亦即此波曾被譽為帶來高等教育改革的數位學習風潮,仍舊依循以往數位學習供給企業需才的培訓者角色,而非解開教育資源束縛的創新者角色。在社群媒體日益發達的當代,傳統媒體的角色也跟傳統教育形式⼀樣面臨種種質疑與挑戰。本研究首先應用網頁爬蟲技術取得中國社群媒體的資料,再來應用開源軟體的文字探勘與語意分析技術,分析台灣與中國傳統媒體上對於MOOCs的報導,以及兩岸MOOC平台業者在社群媒體上的發文內容。研究分析結果顯⽰,中國人民網對於MOOCs的報導量有下滑的趨勢。而平台業者的社群媒體貼文,以中國業者的使用較為多元靈活,貼文內容涵蓋娛樂性質與督促學習者學習的每日週間性質貼文,也在整體量上勝過台灣的平台業者。且關於電腦科學、程式語⾔課程皆出現在每個研究對象的文字資料中,說明研究資料期間對於此類課程的普遍關注。在運用電腦進行的監督式學習趨勢分析上,以中國⼈民網在2015年2⽉之後,在「企業培訓」此議題類目上升⾼且達顯著差異,說明企業培訓在傳統媒體上的變化趨勢。
  • Item
    員工之任務科技適配度對於數位學習之學習成果與培訓遷移的影響
    (2012) 柯宥羽; Iris Yo-Yu Ko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討任務科技適配度對於員工數位學習之學習成果與培訓遷移的影響。本研究透過個案研究了解公司對於新聘人員設計的數位學習課程,並檢視該課程與新聘人員的工作任務適配程度。此研究之樣本為S公司的151位在2011年六月至八月招募的新人。本研究為量化研究,問卷是基於Goodhue及Thompson於 1998年設計的任務科技適配量表以及Felder及Soloman設計的學習型態量表加以修改。 學員學習資料如課程成績以及培訓遷移成績皆由S公司提供。本研究針對Goodhue的任務科技適配量表進行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該量表可粗分為三個面向:內容面、科技面及資料呈現面。本研究的假設則是藉由迴歸分析加以驗證;其中任務科技適配度分別對於學習成果及培訓遷移有正向關係,然而對於學習型態是否具有影響科技適配度與學習成果之間的關係的假設,則因樣本間的變異量不足而於本研究中不成立。
  • Item
    從數位學習至行動學習在人力訓練上之需求規劃及困難
    (2007) 李佩璇; Pei-Hsuan Li
    There had been many researches discussed e-learning in Taiwan, but there were merely few studies on m-learning. However, m-learning was not a new topic in Europe. In Taiwan, a lot of corporations had successfully implemented e-learning in their workforce training system.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wanted to study if there any corporation in Taiwan might implement m-learning in workforce training, and what the needs and planning from e-learning to m-learning on workforce training in corporations were. For understanding the content of m-learning, researcher reviewed the related literature for accepting the background of m-learning and developing the purposes of research that generalized from the problems. In this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conducted the qualitative method with in-depth interview to find out the needs and planning from e-learning to m-learning. There were six interviewees of three kinds of industries: insurance, aviation, and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ing: 1. The aviation industry was the one with high possibility to input m-learning in workforce training. 2. The content of m-learning was almost the same with e-learning. 3. M-learning could be described into off line learning and online learning. 4. Taiwanese had no confidence on PDA. 5. Most of the difficulties happened on the technical dimension on this time. 6. Security is the biggest concern for high-tech manufacturing company to input m-learning in training. 7. Inputting m-learning due to the characters of the jobs. 8.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the next step of high-tech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9. M-learning would definitely become the trend in the future.
  • Item
    針對海外華語教師進行數位教學培訓--線上工作坊之實務探討
    (2007-06-17) 信世昌
    本文基於一次為期四週的跨洲線上工作坊(Online workshop),帶領一群身在美國加拿大 及荷蘭的華語老師認識一個華語數位學習的系統環境,透過觀察、研究、分析及討論,以探 究華語老師使用一個網上學習平台所面對的挑戰及因應方法;並審視該線上工作坊的籌備與 進行過程、檢討工作坊的實踐模式及成效, 作為日後建立一個有效、有針對性的線上工作坊 運行方式。
  • Item
    華語文數位教學系統之編輯模組設計
    (2005-06-05) 信世昌; 黃笤冠
    本論文將從當前華語文網路教學現況出發,指出發展結合數位學習觀念及資源共 享原則的數位學習內容製作工具之必要性,進一步說明CELO(Chinese E-Learning Online)系統的架構與內容,包括:漢字、語音、語法等資料庫的 內容、教材編輯模板的設計理念、媒體元件與學習物件之設計,以及未來的發展 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