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

宗旨-全球視野與在地實踐
在全球化的今天,臺灣身處亞太新興發展區域的樞紐地位,是東北亞及東南亞的節點, 也是傳統與創新兼具的活力島嶼。本院站在這些潮流之上,提供學生全球視野及在地實踐的學習。
目標-培養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
本院外籍生占全院學生之四分之一,已是全校外籍學生之二分之一,以提供學生全球視野及在地實踐的學習。全球國際的視野意味著學生要具備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係以美國外語教學學會認定的5C能力,包含:運用語言溝通的能力(Communication)、體認多元文化的能力(Cultures)、貫連其他學科的能力(Connections)、比較不同語言文化的能力(Comparisons)、及學以致用的能力(Communities)。

本院為外籍學生開設相當豐富的華語文化、社會政經、全球管理、跨文化合作、及社會實踐等課程,幫助外籍學生熟悉華人文化與社會,並透過與本地學生一起學習過程,共同建構國際全球視野。除了華語課程外,本院也提供在地學生多種語言的課程,包括英語、法語、德語、西語、日語、韓語及俄羅斯語等。學生亦可連結各獎學金與獎勵措施,申請赴外國知名大學交換或短期留學。

本院透過具「全球視野」特色的各種課程,開闊學生的視野與胸襟;也透過「在地實踐」的各種考察與實習活動,深耕台灣與世界的連結網絡,以達到培育具全球視野與在地實踐之國際人才。
特色-跨文化交織與跨領域學習
為確保學生畢業時具備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本院提供國際華語、東亞文化與政治經濟、歐洲文化與觀光、社會工作、大眾傳播、國際人力資源等多種學程與課程供學生修習,朝跨學科、跨語言、跨文化等多元學習邁進。本院強調跨領域的學習,並分為三個主軸:
華語文教育
培養各專業領域所需之國際華語人才,使其熟習海內外華人社會與文化,並具備跨文化素養與溝通能力,藉此促進區域間的文化交流,進而厚植全球華語文化的軟實力。
區域研究
聚焦東亞與歐洲研究,透過學生至業界或機構或歐洲合作學校的實習與參訪,培育具「文化思想與應用」、「政經與區域發展」 之跨文化教學及研究人才。鼓勵學生赴外交換與國際學術交流。
社會科學
國際人力資源以全英語授課,幫助學生具備全球化職場素養和人力資源專業知能。傳播則培育具新傳播科技產製、分析與決策能力之大眾傳播專業人才。社工以家庭與社會工作領域為主,培育專業社會工作人才,透過多元對話與學習,建構全球化與在地化專業社會工作視野。
學系
華語文教學系
結合數位科技與華語文相關資源進行跨領域研究,培養華語教學與研究人才、促進華語教學專業化與國際化。
東亞學系(政治學研究所)
聚焦東亞,培育「文化思想與應用」、「政經與區域發展」之教學及研究人才。
研究所
大眾傳播研究所
跨越科技、國界與文化之跨界人才。開創新媒體、新思維與新批判之新時代人才。掌握網路資訊社會脈動、領先趨勢思維之前瞻人才。
國際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
培育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之專業人才。培育國際化與跨文化管理之專業人才。
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培育以家庭與社會工作領域為主之專業社會工作人才。整合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方法,加強學術與實務互動,訓練具國際視野和多元文化能力專業社會工作人才,建構全球化與在地化專業社會工作實踐。
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
以歐洲文化為經,觀光研究為緯,對歐洲進行全新的通盤研究,培育兼具國際宏觀和深厚人文素養的文化研究與觀光專業人才。
研究中心
全球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著重三大方向的研究發展:臺灣客家研究、中國大陸客家研究、東南亞(全球)地區客家研究。
原住民族發展中心
致力於建立原住民族研究知識論,融合及傳承原住民族知識文化之原住民族教育,謀求原住民族與文化之永續發展。
東亞文化與漢學研究中心
努力邁入全球的漢學與文化研究以及與歐美兩洲漢學機構的交流和合作。
社會工作與家庭研究中心
致力於社會工作在家庭相關議題之跨界及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以及建構社會工作與家庭相關領域之國際視野與本土化專業發展。
僑務政策研究中心
針對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僑務政策、僑務組織進行研究,提供政府有關僑務工作發展之意見,並與國際上相關學術機構進行合作。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2
  • Item
    中文求職面試自我介紹之語步分析與教學建議
    (2024) 鐘英昭; Chung, Ying-Chao
    自我介紹為求職面試常出現的環節,須使用符合當地職場期望的溝通方式,才能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Bilbow& Yeung, 1998;Kerekes, 2006;Li, 2000;Louw et al., 2010;Scheuer, 2001)。對商務華語學習者而言,若是未特意學習職場溝通的相關語用知識,可能會導致溝通失敗。然而目前商務華語教材中,缺少系統性、科學性教授求職面試自我介紹的內容(李育娟,2011)。有鑑於此,本研究藉由宏觀角度的語步分析探究自我介紹整體的組織架構,從微觀角度的後設論述分析剖析局部的語言特徵,以期能全面剖析中文求職面試自我介紹的言談內容,並應用於商務華語教學。本研究語料為30份自我介紹的錄音檔與文字稿,皆由已有全職工作經驗的臺灣中文母語者提供。 研究結果發現,自我介紹根據不同的溝通目標可劃分成五種語步,分別為:展開自我介紹、簡介個人背景、突顯自身優勢、宣告即將結束與結束自我介紹,每種語步由二至六個更為具體的步驟組成,其中突顯自身優勢作為自我介紹的核心內容,涵蓋的步驟最多,所占篇幅最長。至於後設論述標記,中文求職面試自我介紹的互動式後設論述標記出現頻率略高於交互式,顯見比起串連脈絡使自我介紹更具連貫性,求職者更常使用互動式後設論述表達立場,增加與面試官的互動。除此之外,結果也顯示,後設論述標記的分布與語步結構有關,特定的後設論述標記會對應到固定的步驟。最後,本研究根據分析結果,設計教學材料,並提供教學方案與建議,培養華語學習者的語用知識以增進口語表達能力,希冀能對商務華語教學有所助益。
  • Item
    華語數位自學平台設計 - 歐洲區商務華語網站設計為例
    (2024) 賴淑玲; Lai, Shu-Ling
    新冠疫情後,歐洲的華語學習趨勢與全球同步,加速進入數位化時代。2022年 ChatGPT (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誕生後,數位語言學習平台從資源提供者,晉升為互動、整合、引導學習的參與者。網上語言學習變得多元、便捷、靈活和個人化,為語言自學塑造了積極環境。數位自學語言的風潮在歐洲已成為眾多語言學習者的目標。本研究宗旨在建立一個適於歐洲區的華語自學平台,期許此平台能提升學習者的華語自學效能。研究範例聚焦於商務華語網站設計,預期成果包括主頁面展示、商務華語學習綱架及一課商務華語學習內容。本論文採用「實務取向研究法」,結合「文獻分析法」及「質性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文獻分析針對「數位與語言自主學習理論」、「語言認知理論」、「商務華語教材設計理論」及「網站設計理論」四個面向,做深入討論。並發現建構學習者語言上的「基模」是提升效率學習的重要關鍵。透過分析自學教材、商務華語教材及網站設計原理,本研究擬定三項網站設計原則:符合網站設計原理的「優質」網站設計、滿足使用者需求、展現商務華語教材的核心特色。此外,問卷調查收集了網站目標對象的使用現況及需求,並訂定了「十分鐘華語自學網站」為網站名稱。比較分析「十分鐘華語自學網站」與「Duolingo」及「Memrise」後,凸顯出「十分鐘華語自學網站」具有三項創新特點:使用真實語料與文化基模為語言內容之設計、語言輸出與互動平台設置、專門用途華語與專業商務跨科教學。
  • Item
    房產銷售人員會話結構與語用身分構建研究
    (2022) 孫嘉尉; Sun, Jia-Wei
    銷售會話是商務會話的一種類型,其發生地點相對固定,且參與者間的關係已被默認為銷售人員與客戶關係,這些限制導致銷售會話的結構與語用策略的使用不同於日常溝通會話。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各國愈發重視與中國的經貿往來,商務華語的學習需求也隨之增大,亟需華語商務會話研究成果支持其發展。而相較英語商務會話之研究,華語商務會話研究在語言與教學兩方面皆較匱乏。有鑒於此,本文以商務華語教學重點之銷售會話作為載體,採用會話分析之研究方法,考察華語房產銷售會話體結構與局部結構的特徵,並探討銷售人員在會話中構建的語用身分之類別與功能,期望研究結果對商務華語教學有所啟發與助益。本研究採用會話分析的方法,蒐集並分析18份中國大陸房產銷售人員與客戶的初次溝通會話語料。會話整體結構分析結果顯示,房產銷售會話分為開端、本體與結束三個階段。會話開端階段包括問候辨識與諮詢啟動序列;會話本體階段包括資訊溝通與金融洽談序列;會話結束階段包括話題界限、前置結束與會話結束序列。會話局部結構分析結果顯示,銷售人員在發起話輪與回應話輪使用不同的策略。銷售人員在發起話輪使用問候致意、提供服務、徵詢資訊、提出請求與發起邀請等五種策略;在回應話輪採取情意表達、問題回答、評價回覆與資訊核實等四種策略。研究還發現,為搶奪或維護自己的話語權,銷售人員會採用如圍繞單一話題、縮短話輪間隔、打斷客戶話輪等策略。本文另從話題表徵、語義內容與語境順應三個方面分析銷售人員構建的語用身分,發現其構建諮詢顧問、同伴與銷售代表三類語用身分,不同的身分透過各異的言語行為,履行相應的功能。上述結果顯示,華語商務銷售會話在會話結構與溝通策略上有其特殊規律,且語用身分作為語用策略的一種,在會話中動態構建並具有重要作用。最後,本研究將結果應用於商務華語銷售會話教學,從教材編寫、教學活動與師生三個面向提供教學建議與指導。
  • Item
    商務華語線上發音自主訓練及語音偏誤分析:以印度籍學習者為例
    (2021) 洪瓏真; Hong, Long-Jhen
    在印度漸興的華文熱潮中,華語溝通與翻譯人才需求大增。印度一直以來保持與台灣的互動,且持續著重於商業。尤其是,台灣半導體的產業和印度的軟體產業,有不少經貿活動的往來。許多印度人開始選擇學習中文,以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因工作需求,學習商務中文的人數逐漸增加,相關教材的編輯開發也有空前的盛況。不過專業中文對於初級學習者來說,有一定的困難;加上課堂之外的時間,無法有教師糾正等情況。故本文希望透過線上自主學習平台,讓初級印度籍學習者學習口說商業華語,同時分析其語音偏誤和觀察其自主學習的能力和進步情形。 本論文目的為研究初級印度籍學習者對於聲韻調的掌握及偏誤分析。本文將會研究一位以印度的印度籍商業背景的學習者,藉由行動學習數位工具──MyCT的幫助,讓學生練習商務華語文本,觀察學生經歷八個月的自主練習,語音習得之情況。並對比此印度籍學習者是否有前人研究所做的印度學習者之偏誤,擁有共同的偏誤現象,還是具特有的偏誤現象。 研究結果分析發現,第一部份的問卷調查顯示,94人中有72個人想學習「發音聲調」,符合研究者假設印度學習者想要增強中文能力以語音為多。第二部分的實驗課程分析顯示,學習者經過八個月練習,偏誤率下降。其偏誤率的走勢呈現曲折反覆的過程,印證了Adjemian和魯健驥中介語特色「反覆性」的說法,和Kellerman提出的U型行為理論。同時也發現此學習者的整體偏誤狀況並無像過去文獻所呈現的偏誤數量和類型特徵來得多。
  • Item
    台美臉書粉絲專頁之互動策略及商務華語教學應用
    (2021) 邱郁婷; Chiu, Yu-Ting
    因社群媒體之互動特質,許多企業開始於社群媒體上行銷,其中臉書(Facebook)的粉絲專頁能強化企業與客戶之連結和互動(Coursaris,Van Osch,& Balogh, 2013; Dorčák, Pollák, Mudrík, & Nastišin, 2014; Negri, 2018)。有鑑於此,本文將台灣、美國連鎖超市之粉絲專頁作為研究對象,根據Hyland(2005)後設論述架構分析、對比兩者之互動策略標記,統計五類互動策略之使用頻率,並探討溝通目的是否會影響互動策略標記之使用,最後將研究結果應用至商務華語教學。 本文之華語語料為台灣連鎖超市的粉絲專頁貼文,而英語語料則為美國連鎖超市的粉絲專頁貼文,華語語料和英語語料各收集300筆。此外,依溝通目的之不同,本文將貼文分為利益型以及非利益型貼文,華語語料中的利益型貼文較多,而英語語料則以非利益型貼文為多數。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台灣、美國連鎖超市都在粉絲專頁貼文中使用了豐富的互動策略標記,但華語語料之語言形式比英語語料更為多元;華語語料的平均標記數量和句子數量皆多於英語語料,但互動策略標記於句子內的分布密度比英語語料更低;在各類互動策略標記的使用上,華語和英語之趨勢相同,使用頻率由低至高皆為規避、增強、態度、自我、參與標記;與非利益型貼文相比,利益型貼文中的平均標記數、平均句數皆更多,但台灣連鎖超市傾向於非利益型貼文中更密集地使用互動策略標記,而美國連鎖超市則在利益型貼文中更密集地使用標記。 整體來看,不論華語或英語,且無論何種內容類型之貼文,參與標記中的祈使句皆是最常見的互動策略,且規避標記都是較少使用的。本文將研究結果應用於商務華語教學,希望培養學習者於社群媒體上使用華語與他人互動之能力。
  • Item
    中高級商務華語案例分析結合內容導向教學設計:以「品牌策略」為例
    (2020) 陳嘉慧; Chen, Jia-Huei
    本研究嘗試將商務專業內容與華語教學整合,以內容與語言雙焦點並重的學習方式為核心理念,將商務華語課程導入案例分析教學法與內容導向教學法進行教學設計並完成教學與自我反思。本文將透過文獻探討、分析相關教材發展現況,參酌現有教材之專業商務詞語和結構設計,將「內容導向教學法」導入並以商務知識「品牌策略」為教學內容,結合「案例分析教學法」之理念編寫輔助教材「品牌策略案例分析」一文,同時參考專業華語教師教學法問卷結果進行教學設計,實際應用於課堂當中,盼提升學習者中高級閱讀能力並拓展其商務專業知能,最後綜合前述研究成果、學習者回饋、教師觀課評鑑,進行教學反思並進一步提出教學建議。
  • Item
    越南商務華語之發展與華語學習者的需求探討
    (2012) 武貴山; VU, QUY-SON
    隨著國際貿易往來和發展,各企業的競爭力日益增強,商務需求不斷提升。此外,中國經濟崛起,學習商務華語的重要性也日益更加明顯,但是商務華語教材的數量與品質卻無法滿足華語學習者的需求。本論文的目的旨在探討越南商務華語學習者之需求與發展,並回顧專業華語教學理論、華語教學、及商務華語教學等理論,從中建立起本文的理論架構,並以之為基礎,實地進行需求分析。根據本研究,整合理論與需求分析後發現,越南商務華語學習的最終目的,其在於培養越南華語學習者於商務活動中的語言應用及交際能力。所以越南商務華語的課程規劃、教材編寫、教學方法、師資培訓等面向,都必須圍繞此目標以探討之。 本研究調查發現,越南華語學習者對「商務華語」有強烈需求,對課程的目標、以及教材內容之「真實性」亦予以高度期待。但是越南商務華語之現況與學習者的期待之間仍存在極大落差。現有越南商務華語課程、教材的設計與編寫並未符合越南學習者的實際需求,沒有針對性。商務華語師資缺乏以極其程度偏低,這些華語教師諸多具有語言知識的背景,對商務專業內容並非了解。越南華語學習者認為除了學校所開設的商務華語課程,仍自己需要加強商務華語的相關知識。此外,越南商務華語課程尚未重視培養學生處理跨文化中的衝突與障礙的技能。越南華語發展的主要動力是中越關係以及越南與台灣之間的經濟交流。因此,只有不斷改善,與持續發展,才能使華語學習更上一層樓。筆者亦於文末根據需求分析,並將研究所得提出的內容,提供後續相關越南商務華語發展研究者之參考。
  • Item
    中級商務華語口語溝通課程之設計與實證
    (2011) 廖玉蕙; Yu-Hui Liao
    人類通過語言溝通傳遞訊息與交流情感,其語言形式與功能有時是不對等的,其中又屬商務華語溝通交際話語最具目的性,其形式與策略豐富多元。本文旨在探討商務話語能力及跨文化能力,從語用策略、跨文化交流出發,把商務語言形式與功能結合,期能結合溝通知能理論與應用設計商務華語口語課程。 本文探討口語溝通交際能力、商務口語溝通交際、口語教學理論與應用、與商務口語教學設計,從Bachman (1996) 等學者之語言策略能力出發,Wang (2006)、張黎 (2006) 商務溝通交際功能、至呂必松 (1995, 2002) 口語教學理論與Jin (2004) 定式任務活動為基礎,綜合當代外語教學理念(美國外語教學標準、歐洲共同框架、與中國漢語教學大綱)等,以上述為本教學設計之理論結構,分析以功能為綱之一般與商務口語教材,通過學習者之需求分析與教學者之回饋,整理分析所得結果為本設計之總體方向。 本文研究法為調查分析與教學試驗。在需求分析階段蒐集師生對商務口語課的意見,筆者發現師生間存在意見紛歧,如學習者對課程的期待遠高於教師所評估;另外,分析台灣現有商務口語教材的適切性後發現,教材缺乏具體溝通交際功能與策略,造成教學方法固定化,學習者沒有機會接觸語言功能與策略。而從標準化口語測驗也讓我們獲得通過模擬有利於商務目標語使用場域的應用。綜合文獻回顧與資料分析後,針對商務語言功能與策略設計新穎的教學內容,並進行試驗,從學習者課堂回饋與訪談以及教學者自我陳述,修正設計內容,提出改進與後續研究之方向。 教學試驗發現,學習者對於商務口語溝通之教學設計持高度肯定,對於商務功能策略使用與跨文化交流亦給予正面評價。學習者認為通過此法能更精確掌握言語行為深層含意,培養得體應對能力,同時任務活動也真實地模擬商務職場語言所需。整體而言,本教學設計是創新的並具實用性與可行性。試驗後根據學習者反饋予與修正原教學設計。筆者並於文末提出未來研究的發展與方向。
  • Item
    高級商務華語教材編寫研究-以商務會議與簡報表述能力訓練為例
    (2011) 謝文彬
    兩岸三地對全球經濟之重要性不斷提高,帶動了商務華語學習的需求。本文旨在針對「會議」與「簡報」兩大商業情景以及高級商務華語學習者之需求,發展出一套理想的教材編寫模式。本研究回顧專業英語教學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 理論、高級華語教學、商務華語教學理論與發展現況以及傳播學、管理學、語言學對商業會議與簡報之探討,從中建立起本文之理論架構,並以之為依據,實地進行需求分析及教材編寫。本研究調查發現,高級商務華語學習者對「商務會議與簡報華語」以及「提升口語能力」有強烈需求,對課程互動與教材內容之「真實性」亦高度期待,但現行高級商務教材未針對特定商務情景之特性進行設計,亦不夠注重高級口語教學的重點工作,與學習者的期待之間存在極大落差,顯示出一部針對高級華語學習者、以商務會議與簡報之語言功能及特色為編寫主幹的「商務口語技能訓練教材」具極重要之發展價值。本文以上述理念為基礎,結合文獻所探討之理論,融合案例教學法 (Case Study Approach) 及整合表現能力評量 (the Integrated Performance Assessment) 之概念與方法設計教材,編寫單課範例,並於課室中實地測試,之後更實施教材評估,以廣泛蒐集學習者、教學者與華語教學專家之意見,作為日後改進的參考。試驗與評估發現,整體而言,學習者與教學者皆對此教材表示肯定,認為教材內容成功突顯出商務交際的特性並塑造出符合需求、貼近真實的場景與任務;語料與練習的內容也具高度實用性;輸入與活動形式的多元化則有助活絡課堂氣氛並且提供課室活動充分的支持。筆者亦於文末根據需求分析的發現提出後續商務華語教材發展建議。
  • Item
    中級商務華語房屋租賃情境教學設計研究
    (2018) 施季昀; Shih, Chi-Yun
    台灣的租房管道多元,無論透過傳統的租屋看板電話諮詢、網路租屋平台或是隨處可見的房屋仲介公司的介紹,都是找房租屋的方式,然而多樣化的選擇,卻也使來台就學或工作的商務人士容易感到困擾,除了語言不同外,華人的溝通風格、社會文化背景差異產生的誤解,往往讓外籍人士有不好的租屋經驗。其次,租屋與買屋都是不可避免且生活化的議題,對外籍人士而言更顯重要,因為語言溝通不良或無法確實理解房屋契約規範,導致房東與房客間產生法律糾紛的情況層出不窮,因此本研究旨在協助華語學習者透過房屋租賃問題之情境建置,讓學習者能於不同情境中瞭解在台灣租房的實際情形和過程,並熟悉如何與房東或房客洽談與協商,藉此提升學習者之商務語言交際能力。 本研究首先分析目前兩岸商務華語教材中房屋租賃單元之活動設計,歸納教材租屋情境中出現頻率較高的商務活動,接著再針對外籍人士的租屋需求進行問卷調查,透過整合學習者的需求分析、諮詢商務人士以及房仲業者之訪談結果,設計以房屋租賃為主題之情境教學課程,經由教學實證的方式,進行完整的商務華語房屋租賃情境教學,最後按照課程規劃與實際教學過程,請學習者及資深的華語教師針對此情境課程給予回饋及建議,作為檢視商務華語融入情境教學成效的依據。 藉由商務華語教材房屋租賃內容分析、學習需求問卷調查、外籍商務人士和房仲業者訪談以及實際教學驗證,本研究發現,教材情境設置以找房子、租房子以及簽訂租賃契約為三個主要情境單元,若將學生之租屋需求與相關商務情境有效的設計並融入課程中,有助於學習者學習與租屋相關的商務知識,並理解如何正確使用商務溝通策略達到最終承租房屋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