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

宗旨-全球視野與在地實踐
在全球化的今天,臺灣身處亞太新興發展區域的樞紐地位,是東北亞及東南亞的節點, 也是傳統與創新兼具的活力島嶼。本院站在這些潮流之上,提供學生全球視野及在地實踐的學習。
目標-培養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
本院外籍生占全院學生之四分之一,已是全校外籍學生之二分之一,以提供學生全球視野及在地實踐的學習。全球國際的視野意味著學生要具備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係以美國外語教學學會認定的5C能力,包含:運用語言溝通的能力(Communication)、體認多元文化的能力(Cultures)、貫連其他學科的能力(Connections)、比較不同語言文化的能力(Comparisons)、及學以致用的能力(Communities)。

本院為外籍學生開設相當豐富的華語文化、社會政經、全球管理、跨文化合作、及社會實踐等課程,幫助外籍學生熟悉華人文化與社會,並透過與本地學生一起學習過程,共同建構國際全球視野。除了華語課程外,本院也提供在地學生多種語言的課程,包括英語、法語、德語、西語、日語、韓語及俄羅斯語等。學生亦可連結各獎學金與獎勵措施,申請赴外國知名大學交換或短期留學。

本院透過具「全球視野」特色的各種課程,開闊學生的視野與胸襟;也透過「在地實踐」的各種考察與實習活動,深耕台灣與世界的連結網絡,以達到培育具全球視野與在地實踐之國際人才。
特色-跨文化交織與跨領域學習
為確保學生畢業時具備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本院提供國際華語、東亞文化與政治經濟、歐洲文化與觀光、社會工作、大眾傳播、國際人力資源等多種學程與課程供學生修習,朝跨學科、跨語言、跨文化等多元學習邁進。本院強調跨領域的學習,並分為三個主軸:
華語文教育
培養各專業領域所需之國際華語人才,使其熟習海內外華人社會與文化,並具備跨文化素養與溝通能力,藉此促進區域間的文化交流,進而厚植全球華語文化的軟實力。
區域研究
聚焦東亞與歐洲研究,透過學生至業界或機構或歐洲合作學校的實習與參訪,培育具「文化思想與應用」、「政經與區域發展」 之跨文化教學及研究人才。鼓勵學生赴外交換與國際學術交流。
社會科學
國際人力資源以全英語授課,幫助學生具備全球化職場素養和人力資源專業知能。傳播則培育具新傳播科技產製、分析與決策能力之大眾傳播專業人才。社工以家庭與社會工作領域為主,培育專業社會工作人才,透過多元對話與學習,建構全球化與在地化專業社會工作視野。
學系
華語文教學系
結合數位科技與華語文相關資源進行跨領域研究,培養華語教學與研究人才、促進華語教學專業化與國際化。
東亞學系(政治學研究所)
聚焦東亞,培育「文化思想與應用」、「政經與區域發展」之教學及研究人才。
研究所
大眾傳播研究所
跨越科技、國界與文化之跨界人才。開創新媒體、新思維與新批判之新時代人才。掌握網路資訊社會脈動、領先趨勢思維之前瞻人才。
國際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
培育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之專業人才。培育國際化與跨文化管理之專業人才。
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培育以家庭與社會工作領域為主之專業社會工作人才。整合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方法,加強學術與實務互動,訓練具國際視野和多元文化能力專業社會工作人才,建構全球化與在地化專業社會工作實踐。
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
以歐洲文化為經,觀光研究為緯,對歐洲進行全新的通盤研究,培育兼具國際宏觀和深厚人文素養的文化研究與觀光專業人才。
研究中心
全球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著重三大方向的研究發展:臺灣客家研究、中國大陸客家研究、東南亞(全球)地區客家研究。
原住民族發展中心
致力於建立原住民族研究知識論,融合及傳承原住民族知識文化之原住民族教育,謀求原住民族與文化之永續發展。
東亞文化與漢學研究中心
努力邁入全球的漢學與文化研究以及與歐美兩洲漢學機構的交流和合作。
社會工作與家庭研究中心
致力於社會工作在家庭相關議題之跨界及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以及建構社會工作與家庭相關領域之國際視野與本土化專業發展。
僑務政策研究中心
針對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僑務政策、僑務組織進行研究,提供政府有關僑務工作發展之意見,並與國際上相關學術機構進行合作。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982
  • Item
    民國七十二年三民主義教學研討會會議記錄
    (三民主義教學研究會, 1983-12-??)
  • Item
    台北縣市國中學生休閒認知、態度與行為之調查研究-暨週休二日對台北縣市國中學生休閒認知與態度之影響研究
    (1998) 謝哲仁
    本研究旨在探討週休二日對國中學生休閒認知與態度之影響。主要的研究目的為:一、瞭解當前台北縣市國中學生的休閒活動項目為何。二、瞭解當前台北縣市國中學生休閒認知、休閒態度與休閒行為之關係為何。三、瞭解當前台北縣市國中學生休閒認知與休閒態度對休閒行為是否有預測性存在。四、比較實施週休二日制前後,台北縣市國中學生休閒認知、休閒態度之差異性。五、綜合研究結果以提出結論與建議,做為休閒教育政策之參考。 本研究使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工作,以「國中學生休閒認知和態度調查研究問卷」為研究工具,並以台北縣市國中學生為施測對象,獲得有效問卷1214份。而由問卷所蒐集到之資料分別皮爾遜積差相關及多元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亦使用t考驗比較林東泰(民82)所蒐集的資料與本研究所獲之資料。 研究結果獲得下列幾點重要發現: 一、 本研究結果比較週休二日前研究發現,學生休閒活動項目不論在平時或假日幾乎沒有改變,國中學生休閒活動仍有窄化的情形,而學生對住家附近休閒場所數量的滿意程度及住家附近休閒設施和場所的品質則有提高的現象。 二、 學生當前的休閒認知、休閒態度與休閒行為均是趨向積極、正面的,而休閒認知、休閒態度與休閒行為之相關程度均呈正相關且皆達顯著水準。 三、在預測變項(休閒認知、休閒態度)當中,休閒認知較能有效預測休閒行為,並且以女生或二年級學生的預測程度較佳。 四、週休二日後,學生休閒認知、休閒態度(休閒態度量表又細分為休閒需求,休閒投入和休閒體驗等三個分量表)平均數較週休二日前均有提高,但無顯著差異存在,唯有在休閒需求平均數較週休二日前顯著下降,顯見週休二日實施後,學生有較充分的休閒時間或休閒設施等因素,可能使他們的休閒需求上獲得滿足,而在量表上呈現下降的現象。 根據上述研究發現與研究心得,本研究提出下列幾項建議: 一、透過各項親職教育活動,加強家庭休閒教育素質。 二、增進學校休閒教育功能: 1.應加強休閒認知的教學 2.提升休閒教育師資水準與加強教師在職進修 3.加強學校休閒宣導,提供學生休閒諮詢與輔導 三、 社會教育方面,應善用傳播媒體,從事休閒教育宣導工作,以彌補家庭及學校休閒教育功效之不足。
  • Item
    三民主義價值論之研究─從價值哲學觀點論三民主義價值體系之建構
    (1982) 徐國銘; Xu, Guo-Ming
    本論文之研究,旨在從價值本身之探討,歸納出基本的價值原理,然後以價值原理來 嘗試建構三民主義價值體系。第一章和第二章,乃以歷史的觀點,以哲學家為範圍, 來敘述中西價值思想、價值哲學之源流與發展。第三章價值基本問題之探討,以價值 主客觀,分類問題,價值次序和價值選擇原則問題為討論對象。第四章價值理論建構 ,以價值之定義,價值內容和價值體系為基本理論。第五章至第八章,為三民主義價 值論之存在基礎,內容架構,基本原則和目的取向。大體上,吾人把三民主義視為一 種價值思想,有其一貫的價值取向、價值判斷標準(價值原則)和價值內容。結論部 份,則綜合上述,提出三民主義價值體系,使吾人可以清楚地明瞭三民主義之整體價 值。
  • Item
    醫療體系中社會工作專業倫理發展趨勢的反思
    (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1999-06-01) 潘淑滿; 林怡欣
  • Item
    精神醫療社會工作者專業倫理之探討
    (中華民國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 1999-04-01) 潘淑滿; 葉明昇
    本研究主要以社會心理理論(psychosocial theory)為架構,探討精神醫療社會工作人員在實際提供專業服務的不同階段中,對專業倫理的認知度與敏感度,及其在實際經驗中遭遇到的倫理進退兩難的類型與頻率。 本研究採用結構式郵寄問卷調查,針對79位服務於不同地區之精神醫療院所的專任社會工作人員,進行有關專業論理認知與經驗資料之收集。研究結果發現:(一)目前在臺灣從事精神醫療之社會工作人員,普遍有年輕化及女性化的趨勢。其中94%為女性,男性僅佔少數;平均年齡為30歲:有89%的社會工作人員來自專業教育背景,但仍有11%的社會工作人員,沒有接受過專業教育訓練。整體而言,工作的穩定度頗高,平均已在精神醫療院所工作了四年之久;大多數的社會工作人員在臨床上,承受很大的工作壓力與負荷量,平均每週接32個個案,每天與案主進行兩個小時會談工作。(二)在瞭解精神醫療社會工作人員對專業倫理的認知度時發現,社會工作人員在提供專業服務的初期與結束階段之專業倫理的認知較為一致。在初期階段,對於案主生病的原因,社會工作人員往往會因人而異,同時也會考量案主個別的需求與期待。在結案階段,社會工作人員普遍都能為案主做好出院的心理建設,並能依實際情況與需要,做適當的轉介。(三)精神醫療社會工作人員在提供專業服務過程,經常會遭遇專業倫理進退兩難的情境包括:保密原則、案主福祉、自我抉擇、與機構政策等。在所有專業倫理的衝突情境中,以服從『機構政策』與遵守『專業價值』間所形成之衝擊為最大;其次為服從『機構政策』與考量『案主福祉』之衡突;最後為對案主的『保密原則』及『自我抉擇權』。整體而言,本研究結果支持國外相關研究之結論。經由本研究進一步瞭解精神醫療社會工作在提供專業服務過程中,對專業倫理認知的敏感度與實際工作經驗與問題。研究結果不僅可提供社會工作人員在從事專業助人工作時之參考。並希望能進一步豐富專業教育訓練的內涵,提升未來社會工作專業助人的品質。
  • Item
    醫療體制下的女性身體自主權-以女性乳癌病患為例
    (高雄市護理師護士公會, 1999-04-01) 林怡欣; 潘淑滿; 王秀紅
  • Item
    海外華人摘星夢--Boyz,Babes & …
    (光華畫報雜誌社, 1996-08-01) 蔡如音文; 張良綱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