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與社會科學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9

宗旨-全球視野與在地實踐
在全球化的今天,臺灣身處亞太新興發展區域的樞紐地位,是東北亞及東南亞的節點, 也是傳統與創新兼具的活力島嶼。本院站在這些潮流之上,提供學生全球視野及在地實踐的學習。
目標-培養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
本院外籍生占全院學生之四分之一,已是全校外籍學生之二分之一,以提供學生全球視野及在地實踐的學習。全球國際的視野意味著學生要具備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係以美國外語教學學會認定的5C能力,包含:運用語言溝通的能力(Communication)、體認多元文化的能力(Cultures)、貫連其他學科的能力(Connections)、比較不同語言文化的能力(Comparisons)、及學以致用的能力(Communities)。

本院為外籍學生開設相當豐富的華語文化、社會政經、全球管理、跨文化合作、及社會實踐等課程,幫助外籍學生熟悉華人文化與社會,並透過與本地學生一起學習過程,共同建構國際全球視野。除了華語課程外,本院也提供在地學生多種語言的課程,包括英語、法語、德語、西語、日語、韓語及俄羅斯語等。學生亦可連結各獎學金與獎勵措施,申請赴外國知名大學交換或短期留學。

本院透過具「全球視野」特色的各種課程,開闊學生的視野與胸襟;也透過「在地實踐」的各種考察與實習活動,深耕台灣與世界的連結網絡,以達到培育具全球視野與在地實踐之國際人才。
特色-跨文化交織與跨領域學習
為確保學生畢業時具備複語素養與文化能力,本院提供國際華語、東亞文化與政治經濟、歐洲文化與觀光、社會工作、大眾傳播、國際人力資源等多種學程與課程供學生修習,朝跨學科、跨語言、跨文化等多元學習邁進。本院強調跨領域的學習,並分為三個主軸:
華語文教育
培養各專業領域所需之國際華語人才,使其熟習海內外華人社會與文化,並具備跨文化素養與溝通能力,藉此促進區域間的文化交流,進而厚植全球華語文化的軟實力。
區域研究
聚焦東亞與歐洲研究,透過學生至業界或機構或歐洲合作學校的實習與參訪,培育具「文化思想與應用」、「政經與區域發展」 之跨文化教學及研究人才。鼓勵學生赴外交換與國際學術交流。
社會科學
國際人力資源以全英語授課,幫助學生具備全球化職場素養和人力資源專業知能。傳播則培育具新傳播科技產製、分析與決策能力之大眾傳播專業人才。社工以家庭與社會工作領域為主,培育專業社會工作人才,透過多元對話與學習,建構全球化與在地化專業社會工作視野。
學系
華語文教學系
結合數位科技與華語文相關資源進行跨領域研究,培養華語教學與研究人才、促進華語教學專業化與國際化。
東亞學系(政治學研究所)
聚焦東亞,培育「文化思想與應用」、「政經與區域發展」之教學及研究人才。
研究所
大眾傳播研究所
跨越科技、國界與文化之跨界人才。開創新媒體、新思維與新批判之新時代人才。掌握網路資訊社會脈動、領先趨勢思維之前瞻人才。
國際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
培育人力資源發展與管理之專業人才。培育國際化與跨文化管理之專業人才。
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培育以家庭與社會工作領域為主之專業社會工作人才。整合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方法,加強學術與實務互動,訓練具國際視野和多元文化能力專業社會工作人才,建構全球化與在地化專業社會工作實踐。
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
以歐洲文化為經,觀光研究為緯,對歐洲進行全新的通盤研究,培育兼具國際宏觀和深厚人文素養的文化研究與觀光專業人才。
研究中心
全球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著重三大方向的研究發展:臺灣客家研究、中國大陸客家研究、東南亞(全球)地區客家研究。
原住民族發展中心
致力於建立原住民族研究知識論,融合及傳承原住民族知識文化之原住民族教育,謀求原住民族與文化之永續發展。
東亞文化與漢學研究中心
努力邁入全球的漢學與文化研究以及與歐美兩洲漢學機構的交流和合作。
社會工作與家庭研究中心
致力於社會工作在家庭相關議題之跨界及跨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以及建構社會工作與家庭相關領域之國際視野與本土化專業發展。
僑務政策研究中心
針對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僑務政策、僑務組織進行研究,提供政府有關僑務工作發展之意見,並與國際上相關學術機構進行合作。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1
  • Item
    「卻」和「倒」的篇章與語用功能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0-07-31) 陳俊光
    本研究主要探討轉折副詞「卻」、「倒」之間的差異。過去文獻對兩者的討論大 都停留在語義和語法層面。一方面,文獻的分類往往將語義和語用混為一談,多將「卻」、 「倒」在特定語境之下所衍生的語用意涵,歸於其核心語義之內,因此本研究的目的之 一,便是釐清「卻」、「倒」的基本核心語義和語用衍生義。另一方面,文獻的探討也 大都僅著眼在兩個副詞單句方面的句法制約,然而語言實際交際中的基本單位並非詞彙 或句子,而是表達完整思想的篇章,說話者藉篇章功能使語言和語境發生關連。因此, 本研究計畫冀望能超越傳統在語義、句法的描述,進入篇章和語用言功能的探討。在篇 章方面,本研究計畫欲探討「卻」、「倒」在篇章是否能承載焦點信息,以及其在篇章 中所能拓展文意的超句範距為何;在語用方面,本研究欲檢視說話者在使用「卻」、「倒」 時,是否帶有不同的語用預設、意圖、態度等,以及這些語用功能是否/如何透過特定 的語用原則(合作原則、禮貌原則、關聯理論)來達成。 本計畫的研究方法乃先透過文獻探討與批判,以建立「卻」、「倒」之的理論架構, 從而初步提出以下三個研究問題,然後再透過大量的實際語料加以驗證。 (1)「卻」、「倒」是否有不同的篇章範距和焦點功能? (2)「卻」、「倒」是否有不同的語用語設? (3)「卻」、「倒」的用法,兩岸是否有所差異? 本計畫嘗試補足先行文獻的缺口,將主要重點放在「卻」、「倒」的篇章和語用 功能之探索。不過也嘗試釐清兩者的語義功能和句法制約,使這三個語法點能獲更全面 的探討,以達到結合語言形式與溝通功能的目標。同時能呈現從句法、語義至篇章、語 用功能的漸進式教學原則。 以下為本計畫的三個研究步驟: 第一:釐清「卻」、「倒」的語義功能和句法制約 第二:探索「卻」、「倒」的篇章和語用功能 第三:將「卻」、「倒」的語義功能、句法制約、篇章功能納入教學語法的架構中,以 循序漸進的連續面來達成教與學的目標,同時考慮兩岸在使用上的異同。
  • Item
    「而且」和「再說」的篇章、語用功能與其教學應用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2-07-31) 陳俊光
    研究計畫名稱: 遞進連詞「而且」與「再說」的篇章、語用功能與教學應用 本研究主要探討遞進連詞「而且」與「再說」之間的異同。過去文獻對兩者的討論大 都是針對「而且」或「再說」的個別探討,且多停留在語義和語法層面,鮮少跨入篇章或 語用層面,對「而且」與「再說」兩者的直接對比研究,更幾乎是付之闕如。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之一,便是釐清「而且」、「再說」的基本核心語義和篇章之間的 演變關係。本文乃欲透過語法化的研究,來檢視「而且」、「再說」如何從其原始的詞彙意 義,演變至表帶有「遞進」之語法意義的連詞,再如何從表局部連接關係的連詞,演變成 表整體連接關係的連詞,最終進展至表承前啟後,不帶無實質意義的篇章標記詞。 其次,文獻的探討也大都僅著眼在「而且」與「再說」這兩個連詞在單句方面的句法 制約,然而語言實際交際中的基本單位並非詞彙或句子,而是表達完整思想的篇章,說話 者藉篇章功能使語言和語境發生關連。因此,本研究計畫冀望能超越傳統在語義、句法的 描述,進入篇章和語用功能的探討。在篇章方面,本研究計畫欲探討「而且」與「再說」 這在篇章中除了帶出跨句的遞進功能(及其細部分類)外,是否還有其他的篇章銜接功能。 在語用方面,本研究欲檢視說話者在使用「而且」與「再說」時,是否帶有不同的語用預 設、意圖、態度等,以及這些語用功能是否/如何透過特定的語用原則(合作原則、禮貌 原則、關聯理論)來達成。 最後,本文希望根據上述的語法/語義、篇章、語用三個層面的實際分析結果,以「教 學語法」的排序性和累進性的原則,針對遞進連詞「而且」與「再說」設計一份華語教材 設,作為華語教學的參考或補充材料。 本計畫的研究方法乃先透過文獻探討與批判,以建立「而且」與「再說」之的理論架 構,從而初步提出以下三個研究問題,然後再透過大量的實際語料加以驗證。 (1)「而且」、「再說」如何從其核心語義演變至整體連接詞,乃至無實詞義的篇章標記? (2)「而且」、「再說」的確切篇章功能及其差異為何? (3)「而且」、「再說」的確切語用功能及其差異為何? 本計畫嘗試補足先行文獻的缺口,將主要重點放在「而且」、「再說」的篇章和語用功 能之探索。不過也嘗試釐清兩者的語義功能和句法制約,使這三個語法點能獲更全面的探 討,以達到結合語言形式與溝通功能的目標。同時能呈現從句法、語義至篇章、語用功能 的漸進式教學原則。以下為本整合計畫的兩個研究步驟: 第一年:釐清「而且」、「再說」的語法化過程,以及其篇章功能的異同。 第二年:探索「而且」、「再說」語用功能,以及建構兩者在語法/語義、篇章、語用三個 方面的教學應用材料。
  • Item
    漢語「好」的多視角分析與教學應用
    (臺北市:華文世界雜誌社, 2009-12-01) 陳俊光; 劉欣怡
    本文以Halliday的概念、篇章與人際三大語言純理功能爲分析架構,並以自然語料爲驗證基礎,分別爲「好」在語義、篇章和語用層面所呈現的多元現象進行論述,並嘗試將語言各層面之間的多元化現象做一聯繫統合。本文首先從概念層次出發,從詞性和語義,對漢語「好」進行基礎分析。其次,在篇章層次,首先分析「好」在語法化後所產生的句內的銜接功能,再進至其跨句的會話功能,可充當「話題/話輪改變或結束」的篇章標記。此篇章標記的形成與「好」在概念層次中的「完成義」與「變化性質」相關。當「好」進入了人際互動層次時,所表達的並非命題意義,而是根據不同語境而產生不同的情態意涵。本文根據相關的語用理論,探討「好」的不同語用功能,包括「掌控發言權」、「同意」、「知曉」、「反話」、「央求」等。此外,本文亦從篇章層次的對比焦點,來探究「好」重疊式的語言現象。最後,本文結合多層面的分析成果,提出相關之教學建議。
  • Item
    漢語詞綴「們」的多視角探索和教學應用
    (South Orange, NJ: The Association., 2009-10-01) 陳俊光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wo-fold. First, it aims to systematically analyze and describe the semantic, discourse and pragmatic aspects of the Chinese suffix-men in terms of the interplay among morphological typology, word order and function words. The description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s consistently substantiated by naturally occurring linguistic data. Secondly, at the pedagogical level, this article incorporates the results of the multi-level linguistic analysis into a framework of pedagogical grammar,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sequentiality and cumulativeness. The aim is to provide better instructional input for L2 learners of Chinese.
  • Item
    英漢雙語學童聲韻覺識及構詞覺識與英漢認字能力之相關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系, 2013-12-01) 張苾含; 胡潔芳; 陳俊光
    本研究探討雙語一年級及五年級學童聲韻覺識、構詞覺識與英、漢語認字的相關性,以及上述 兩種覺識能否跨語言預測文字認讀。英、漢聲韻覺識測驗皆採用聲母刪音測驗。英語構詞覺識 採複合詞測驗及派生詞測驗;漢語構詞覺識採同音詞素測驗及複合詞測驗。結果顯示,以語言 內的預測力而言,聲韻覺識與漢字認讀相關,但在控制了構詞覺識後,其相關性變得不顯著。 相反的,漢語構詞覺識在控制了漢語聲韻覺識後,仍能有效預測漢字認讀。在英文認字方面, 其結果與漢字認讀相似。英語構詞覺識比英語聲韻覺識有更好的預測力。以跨語言的預測力而 言,英語派生詞覺識可以跨語言預測漢字認讀,而此預測力獨立於漢語聲韻覺識與構詞覺識之 上,所以英漢覺識的綜合指標比單一漢語覺識能更有效的預測漢字認讀。
  • Item
    淺談「漢語語言學」-建立「知其所以然的語言知識」
    (臺北市:臺灣華語文教學學會, 2006-12-01) 陳俊光
  • Item
    漢語第三人稱代詞的篇章功能:漢語不使用零代詞的機制
    (臺北市:華文世界雜誌社, 2008-12-01) 陳俊光
    本研究有鑑於傳統研究對於語言類型中「代詞脫落參數」探討的不足之處:先行研究對漢語和英語的探討,多在於指出兩種語言在指稱舊信息時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法:漢語多以「零代詞」來指稱前文提過的已知信息,而英語則用「代詞」來表達。然而,漢語固然爲代詞脫落語言,以零代詞來指稱前後文的名詞做爲語言使用的常態。但遇到特定的情況,漢語亦可捨零代詞,改以代詞來進行指涉功能。但其捨零代詞而就代詞乃基於何種理由,在此方面的研究則相對較少。本文認爲漢語捨零代詞而就代詞的整體動因,除了句法和語義的要求外,其篇章功能主要與語言交際時的認知處理有關,符合了「關連理論」的最省力原則:即漢語人稱代詞「他/她/他們」的出現,乃提醒讀者或受話者在篇章中即將進入某種事件的轉變,可視爲一事件標記,有別於漢語一般透過主題鏈的零回指形式來表達同一事件的篇章銜接方式。本研究從三個漢語語料庫中,歸納出使用人稱代詞時,六種標記事件轉換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