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

前言

為全國歷史最為悠久大學之一,其教育、藝術、文學、音樂、體育等領域素來享有盛名。管理學院所成立之系所學程,奠基于此優良基礎上,得以發展具特色之跨領域課程。本院同學修習必備商管專業知識之外,更同時涵養優秀管理者必備的寬廣視野與良好溝通能力,以期成為當代與未來產業之管理與領導人才。

本院願景

培育具全球視野及人文素養之經營管理與領導人才。

整合臺師大多元領域特色,展現管理教學與學術研究之創新。

掌握社會需求及脈動,打造卓越永續之管理學院。

本院宗旨

追求學術卓越、吸引優秀學生、鏈結國際移動、鼓勵產學互動

本院目標

打造優質生師比例、提升雙向國際移動、推動跨院跨界合作。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3 of 3
  • Item
    藝術與金融跨界多元化投資商機之研析-以非同質化代幣為例
    (2023) 楊士賢; Yang, Shi-Hsien
    依據Coin Desk,2020年上半年NFT總交易金額為1,370萬美元,而在2021年上半年驚人地增長至24.7億美元。即使在烏克蘭衝突與中美緊張關係等經濟黑天鵝 壓力下,NFT依然成為創作者前所未有的數位銷售管道(能力雜誌,2021)。再者,過去對於「NFT」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區塊鏈技術方面,而本研究希望從「藝術金融」和「多元化投資新商機」的角度進行探討。以NFT投資者的視角,探討有關於「視覺藝術類型」的「NFT商業生態系統」所帶來的各種投資機會。如可妥善應用區塊鏈加密貨幣之新商業模式,不僅是未來的趨勢,且對國家、藝文界、藝術家、收藏家及投資者等,均有其正面的效益及良性的循環,同時可達到普惠金融,更是美學經濟、共享經濟、代幣經濟及平台經濟等再度的衍伸。希望藉此平台的誕生可讓藝術家們登上國際舞台達到真正的藝術無國界,進而振興藝術市場,惠及藝術家。透過ONES、昇恆昌、朱銘美術館NFT加密藝術品、蓮花時尚精品會館暨NFT等個案深入研析,以半結構式訪談法,針對藝術金融NFT所帶來的多元投資商機等議題進行深度訪談,受訪者領域包含創新金融科技、藝術金融、決策科學以及人工智慧。本研究發現NFT(非同質化代幣)在藝術金融市場中的重要性與影響力。成功在此市場吸引投資者,並讓NFT被收藏,需要提供獨特且高品質的藝術品、明確的價值評估及交易機制,以及有效的市場推廣策略。為NFT藝術金融市場上保持競爭力,需創造獨特優秀的藝術品,提供便捷的交易管道,並透過多元化推廣策略,來提升知名度和品牌形象;NFT市場需憑藉創新性、稀缺性、社群效應、跨界合作以及安全性等多元趨勢紅利因素,吸引各類投資。綜上,本研究認為「藝術幣」的推出非常適時,具有此特性,可以創造出藝術界多贏市場。必須建立完善的藝術金融市場,並帶動藝術投資,才能有效地振興藝術市場,共創真善美的藝術商業生態系統。
  • Item
    台灣圖像同人商品數位創新商業模式之研究-以收藏型圖像同人NFT卡包專案為例
    (2023) 蘇微希; Su, Wei-Hsi
    從Web1.0到Web2.0,網際網路及行動裝置改變人們的生活,也改變了漫畫讀者對娛樂內容的閱聽需求,傳統台灣漫畫出版產業受此衝擊而衰微,台灣圖像同人產業則因其小型且迷族群黏著的特性,仍具有相當產值並能培育大量漫畫創作人才。在即將到來的web3.0時代,台灣圖像同人產業是否應積極開發新型態商品、找出創新商業模式,避免重蹈傳統漫畫出版沒落的覆轍?同時,圖像NFT產業是否能與台灣圖像創意人才合作,共同打造具價值的IP?本研究希望能提出台灣圖像同人產業在虛擬商品轉型方面可能遭逢的困難及轉型建議、同時探討與圖像NFT產業結合可能帶來的問題與機會。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的個案研究法與文獻分析法作為研究方法,以商業模式畫布法為研究架構、進行深度訪談。為釐清產業發展樣態,特別製作台灣漫畫出版、台灣圖像同人以及收藏型圖像NFT三種不同產業的商業模式畫布圖,進行產業間異同、特色及優缺點的分析與比較。在個案研究部分,選擇台灣第一款圖像同人NFT「FF38復活卡包」進行研究,分析資源、產品、顧客及財務等四大震央構面以及社會文化、政治法規與科技發展等外部環境構面,繪製創新商業模式畫布圖;以發行單位提供之問卷統計數據作為次級資料進行描述分析。期望協助台灣漫畫出版與圖像同人產業釐清過去衰敗的原因、現在面臨的挑戰以及對未來變局的應對方式;提供web3.0產業了解台灣原創漫畫IP發展優勢,促進產業跨域合作,在即將到來的元宇宙浪潮中突破沉痾、掌握先機。
  • Item
    探討 NFT 融資對於消費者 NFT 購買意願之影響
    (2023) 陳奕廷; Chen, Yi-Ting
    2021年時,非同質化代幣 ( NFT ) 走入大眾視野,這種數字資產被認為具有潛在的投資價值。而且隨著 NFT 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增長,融資行為已經成為了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因此,將 NFT 做為抵押品去獲取資金,以便提升整體利用性及流動性,成為購買 NFT 者的其中一種要求。但因為加密市場的波動性大,以及不穩定性高,消費者對於數字資產存在著難認同且不信任,若能使 NFT 在政府的金融體制下做為抵押品,不只能夠使其在政府的監管下,增加其流動性,並完善相關法規與配套措施,就能夠推動區塊鏈更多的應用面向,使這個技術能夠被更多人了解,減少因為不熟悉、不了解這個產業而造成的犯罪行為。讓消費者對數字資產有更高的認同,進而增加購買意願,會是讓大眾更能夠認可的一個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討 NFT 的融資對消費者的態度與消費者的信任之間的關係,透過購買過 NFT 的消費者以及對 NFT 融資的認知,進一步是否會因 NFT 的融資而對其產生購買意願。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於 2023 年 6 月 12 日至 2023 年 7 月 12 日之間,一共蒐集了 289 份問卷,替除了無效問卷 32 份,有效問卷 257 份,運用 SPSS 以及 AMOS 統計分析工具進行分析。本研究綜合研究結果,表明 NFT 融資認知對消費者對於 NFT 的信任以及態度有著正向關係,而消費者的信任以及態度對購買意願也有著正向的關係,越能夠了解NFT 的融資認知,對 NFT 的購買意願就會上升。根據本研究結果,可以在未來金融體制想要針對數字資產的融資面向與消費者關係做探討時,能夠參考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