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院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8

前言

為全國歷史最為悠久大學之一,其教育、藝術、文學、音樂、體育等領域素來享有盛名。管理學院所成立之系所學程,奠基于此優良基礎上,得以發展具特色之跨領域課程。本院同學修習必備商管專業知識之外,更同時涵養優秀管理者必備的寬廣視野與良好溝通能力,以期成為當代與未來產業之管理與領導人才。

本院願景

培育具全球視野及人文素養之經營管理與領導人才。

整合臺師大多元領域特色,展現管理教學與學術研究之創新。

掌握社會需求及脈動,打造卓越永續之管理學院。

本院宗旨

追求學術卓越、吸引優秀學生、鏈結國際移動、鼓勵產學互動

本院目標

打造優質生師比例、提升雙向國際移動、推動跨院跨界合作。

News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4 of 4
  • Item
    石化業公共意外責任基金與保險之研究
    (2019) 吳慧雪; Wu, Hui-Hsueh
    國內的石化業致力於工安事故的損害防阻,沒有一家企業願意讓意外事故發生,因為一旦不幸發生,企業之負責人及操作的員工,背負的可是刑責、民事損害賠償及環境污染之責,後果不堪設想。 然而,公共意外責任基金及購買再保險,雖然不能免除過失之責,但對於無辜的社會大眾,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得某種程度之補償,而企業也得免於面臨營運困難之窘境。 本研究認為在面對像高雄氣爆案類似的重大意外事故後,相關石化業應思考成立,並提撥公共意外責任基金及購買再保險,甚至制定一套完整的架構以因應之。 首先,透過文獻觀點、台灣石化業的經營環境、石化業相關投保與責任保險之定義,並以企業社會責任之概念作為核心思想,說明石化業公共意外責任基金之重要性與其帶來的效益。 其二,以台灣汽(機)車強制險及住宅地震保險基金之個案研析,為後續石化業公共意外責任基金與保險之架構鋪陳。 最後,先擬定石化業公共意外責任基金之組織架構與其運作方式,並以試算表的方式,將石化業公共意外責任基金之構想具象化。
  • Item
    中國上市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及避稅關聯性之探究
    (2018) 章樂寧; Zhang, Le-Ning
    中國自2006年起積極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公司與學者逐漸重視企業社會責任。本研究旨在檢視上市公司自願發佈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與否對租稅規避程度之影響為何。本研究亦檢視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良窳對租稅規避程度有否影響。相較於民營非家族企業,家族企業基於非稅成本考量,激進避稅程度可能較低。家族企業基於聲譽與接班順利考量,可能較重視企業社會責任。是以,本研究檢視相較於民營非家族企業,家族企業之企業社會責任與租稅規避關聯性是否較強。此外,本研究檢視公司所屬省分法制環境對企業社會責任與租稅規避關聯性是否有所影響。 實證結果顯示,自願發佈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企業,其租稅規避程度顯著低於未發佈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企業。實證結果亦顯示,企業社會責任佳企業,其租稅規避程度顯著低於企業社會責任不佳之企業。實證結果顯示,企業形態對企業社會責任與租稅規避關聯性並無顯著影響。此外,實證結果顯示,企業所在地區的法制環境對企業社會責任與租稅規避關聯性並無顯著影響。
  • Item
    從制度同形理論探討企業社會責任之策略以台灣半導體公司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為例
    (2017) 汪威廷; Wang, Wei-Ting
    企業社會責任逐漸成為全球議題,過往企業的經營目標僅需要替股東謀取最大利潤即可。但隨著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抬頭,大多數的企業也慢慢將企業社會責任列為企業內的重要決策之一。現今學術圈內對於企業社會責任有著正反兩面不同的看法,正方認為企業社會責任有助於企業形象之提昇增加客戶並提升利潤;反方則是認為進行非本業的企業社會責任投資將會造成浪費使股東利益降低。本研究認同正方的看法,並藉此研究台灣半導體企業內對於企業社會責任活動與政策之異同。 本研究透過制度同形理論探討台灣半導體企業進行企業社會責任之同形原因,也透過各家企業公布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來推定各組內同形的形貌與組間相異的部分。最終得知台灣半導體產業內存在兩種以上的同形原因,包含供應鏈客戶要求之強制同形與行業間規範之模仿同形。也發現強制同形所造成的同形化對於企業在進行企業社會責任活動時會有較佳的表現。
  • Item
    供應商企業社會責任策略之研究:以自行車產業為例
    (2015) 陳澤民; Chen, Ze-Min
    本研究旨在利用個案研究方式探討供應商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的策略,並解釋部分供應商從事社會責任的動機與目的。許多研究顯示,企業在從事企業社會責任的行為或是投資時,可以期望透過企業形象的提升,刺激公司的成長,但是對於位在產業供應鏈上游的代工廠商與供應商而言,其企業形象較少被社會大眾所關注,且資源有限,普遍不會分配多餘資源在從事生產、研發相關之外的其他活動,因此也較少有從事企業社會責任的動機。然而有鑒於現今全球專業分工的普遍落實,品牌商將價值活動外包給供應商,專注於其核心能力,在此前提之下,面對越來越受到重視的社會責任議題,品牌商往往會要求供應商承擔部分社會責任,以避免與供應商交易可能所產生的風險,或是要搭配品牌商本身的社會責任政策與行銷活動等。而供應商面對品牌商出現這樣的需求,以及自身有限的資源,要從事哪些社會責任,要做到什麼程度變成是一個策略性的議題。 本研究以2015台北國際自行車展參展之廠商為研究對象,與10家供應商進行半結構式的訪談,利用策略矩陣與社會責任金字塔,分類供應商策略選擇與所從事的社會責任活動,並將策略構面收斂至,產品複雜度、產品客製化程度、客戶來源地區、供應商設廠位置與垂直整合程度之取決,五個因素,進一步探討收斂後構面與社會責任的關聯性與社會責任對供應商帶來的影響。結果發現策略構面與供應商從事社會責任類型關聯性高且對供應商未來策略的制定有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