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著作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llection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37073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5 of 5
  • Item
    從母親的嬰兒照顧經驗看華人社會女性的美麗與哀愁
    (2011-06-10) 陳姣伶; 黃迺毓
    「母親」在個體成長過程中一向被視為是最重要(甚至是不可取代)的角色,除了傳統上對於「天賦母職」存有迷思,認為母親天生具有較強、較佳的照顧能力之外,文化也常賦予母親責任性的母職,將她定義為一個必須負有照顧、養育、服務與安撫孩童等相關責任的社會角色(張靜文,1997)。對就業母親來說,工作和育兒的雙重壓力實在是難以承受之重,其育兒經驗必然也是充滿挑戰的歷程。本研究以陳姣伶(2009)所進行之就業母親托嬰選擇調查的量化研究樣本做為取樣母群體,從中邀請12位母親進行深度訪談,請受訪者敘說個人的嬰兒照顧安排情形、托育決策與使用等歷程經驗,並嘗試從母親們的敘說中勾勒其嬰兒照顧的性別文化脈絡,包括照顧者的選擇、家人與配偶的參與情形、所遭遇的托育困境、托育歷程的心理調適等,期能對母親嬰兒照顧經驗的內涵及所經歷的問題、困境和心理情緒有更深入的看見與了解。
  • Item
    托嬰機構托育現況及主管人員之專業理念初探─以台北市立案之托嬰中心(部)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2008-10-01) 陳姣伶; 黃迺毓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托嬰機構之營運現況,並探究機構對嬰兒照顧之專業理念。研究者以台北市立案托嬰中心之主管人員爲對象,以深入訪談的方式蒐集資料,共取得八位主管人員之訪談內容進行分析。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1.托嬰機構日托時數爲10~12小時;平均每月收托費用約在15000至20000元之間;機構多採分齡的嬰兒照顧模式;機構式托嬰的需求有持續增加的趨勢。 2.經營托嬰機構的原因包含個人興趣、經驗、專業背景、教育理念,以及因應市場需求和法令規範等因素;機構的嬰兒照顧重點爲建康管理、安全教育、習慣的培養等;托嬰機構的特質包括環境和照顧內容係針對嬰兒需求而設計,人力結構是團隊而非個人,照顧者毋須分心其他事務,嬰幼兒必須適應群體生活;托嬰機構對家長的影響包括提昇父母的育兒知能,緩和家長的親職壓力;對嬰幼兒的影響包括建立規律性,刺激各項發展、增加多元的學習模仿。 3.主管人員認爲托嬰機構對家庭的責任應包括給予幼兒有利其發展且安全的照顧,持續追蹤幼兒的發展,提供父母有關嬰兒照顧的協助與支持,協助父母善盡角色職責;機構人員的專業成長應包括吸取專業新知、涉獵相關知能、增強哲學與美學的素養。 4.托嬰機構對家長的探視或參與採取較多的限制和規範,認爲機構和家庭之間是合作和互補的關係;面談是雙方最有效的溝通方式;家長參與情況良好,父親參與的比例漸增。